“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之初探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feng20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具有统一性的正确结论——概念、原理体系。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多样化的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具有统一性的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 。而要使学生自然而合乎规律地掌握知识,必须要求教师能进行精当地引导。在过程中引导他们发现、判断、分析。只有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重在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教师贵在进行精当引导。下面就“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重视概念的形成和概括过程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由公共点的个数进行定义的,但如何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自己发现这一本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定义其位置关系则是研究定义的关键。为此,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判定方法,回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是用什么方法研究的,这样通过对已有的研究方法的揭示,增强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研究新问题的意识,在经过上述的引导及其产生的意识——用数量关系研究位置关系下,我让学生做数学:
  (一)画出点p和⊙o的三种位置关系。
  (二)连结op,过点p做出直线L,使L⊥op。如下图所示:
   (三)画⊙o,再任意画出一些直线,如下图所示:
   (四)生演示教具:
  在圆心处周围用图钉将皮筋一端固定在直线L1上,且使op⊥L1,分别移动L1到L2、L3……,让学生观察op长短变化时,L1与op位置如何变化。
  通过上述学生经历的过程,合情推出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公共点个数方面存在的本质特征。然而到此,我并没有急于给出定义,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定义的形成上下功夫,又提出了两个问题:1、直线和圆有三个(三个以上)的公共点吗?为什么?2、通过刚才的研究,你认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可分成几种类型呢?分类的标准是什么?从而使学生明白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既可由无公共点上分成两类,又可由公共点的个数分成三类,在此基础上,方才引导学生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定义进行概括。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定义本身的理解,同时又可以提高对定义形成过程中涉及的思想方法的认识。因此可见,从过程到结论,需要教师做出创造性的劳动,精神的引导把学生从丰富多彩的过程中,引向趋近真理的彼岸,此过程中“它能唤起学生探索与创造的欢乐,激发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它能展现思路与方法,教会人怎样学习。”
  二、重视定理的发现和总结过程
  本课教学内容的第二个知识点就是运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的大小关系来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反过来得到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下所具有的数量特性。难点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隐含在图形中的这两个数量并加以比较。为此,我设计如下过程并进行引导。
  1、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利用公共点的个数可以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请同学们想一想,能否像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那样,通过数量来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呢?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2、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运用了哪两个数量关系呢?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中可以出现哪两个量呢?引导学生探索。3、如何用图形来反映半径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这两个量呢?让学生动手“做”数学,亲身感知。4、如何用数量关系并结合观察图形判定相应的位置关系呢?引导学生走近数学结论。5、如何证明:d>R时→直线和圆相离。引导学生由合情推理走向演绎推理,提高思维能力。6、应用d与R大小关系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以及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两者之间有何区别?引导学生思辨。7、以上三个判定,反过来成立吗?为什么?进一步培养思维能力。教学实践证明,教师注重设置学的过程,注重精当点拨,不只可使学生加深对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联想、化归、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去研究问题。“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重视规律的揭示和提炼过程
  数学知识的教学可以在短期内完成,数学技能也可以通过强化训练而形成。而掌握学习的规律,则是一个长期渐近的过程,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增强揭示归律的意识,引导学生从学习、研究过程中加以提炼,通过日积月累产生质的飞跃。因此,在研究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和性质之后,我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如何研究图形之间的关系有何收获和体会?2、在运用数量关系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我们运用到“圆心到直线的距离”这一概念,回忆它的发现过程,你得到哪些启发?3、“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些联系?通过比较你有何启发?通过这样的精当引导,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学到了知识方法,而且获得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这对于培养能适应未来创新未来的一代具有决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小山等:《新课程的教学论》
  [2]周小山等:《新课程的教学论》
  [3]杨裕前主编、主讲:《理解、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其他文献
“我们将在未来某个时候停印《纽约时报》,日期尚未决定。”去年9月,《纽约时报》发行人苏兹伯格在伦敦一次论坛上讲的这句话曾经引起了美国乃至世界报业各国报纸和办报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在美国,每天早晨,在地铁站花两美元买一份《纽约时报》已经成为许多美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对另一些美国人来说,这只是一条无关紧要甚至是相当正常的消息,每天早晨,打开电脑喝着咖啡,上网浏览各大报纸的网络版也已经逐渐成为他们的习
期刊
一、穿衣镜源流  镜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生活用品,从家中客厅、卫生间、服装商店试衣间到教室楼梯间的“整衣冠,洁品行”。甚至你的文具盒内藏着一面小小的平面镜呢!  远古时代,先民们以水为镜,即在平静的水面上对着自己的倒影梳妆打扮,谓之为水镜。中国古代沉鱼之美与之关。相传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
期刊
过去的历史教学法只强调教师的讲授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结构的千篇一律,难以创设生气。这种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探索,重管教而不重自觉,重统一而不重多样,片面强调学生受动的一面,抹杀了学生能动的一面,压抑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这种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目中无人”的教学方法,其结果必然导致学
期刊
“要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不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基础知识
期刊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美术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人们也清楚地认识到美术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学生绘画的目的、正确评价和认识孩子们的画、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等四个方面,对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对美术的鉴赏能力、审美情感培养、增强造型艺术创造能力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要让学生在较短
期刊
在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中,人类学本体论的哲学基本命题既是人的命运,于是,“人类如何可能”便成为第一课题。而从直观上理解悲剧也可谓是人的一种命运的表现或是某事件的发展结果,悲剧作为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一直为人们所探讨。  一、悲剧的定义  什么是悲剧?作为美学范畴和一种戏剧类型的悲剧,最早对它做出明确界定的是亚里士多德,他在《诗学》中指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同时,
期刊
摘 要 人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没有了生命人就没有了一切,生命出现了残缺和伤残,生命的过程是凄凉的、沉重的。煤矿是高危行业,井下恶劣的环境,潜藏着不安全的隐患,随时都有可能对职工造成身体的创伤,因此说煤矿工人生命和身体的完整是每个家庭幸福的源泉。关注生命,关注安全是煤矿生产的根本   关键词 安全监管 安全技术 法律     安全生产是指在劳动过程中,要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防止伤亡事
期刊
摘 要 随着教育新体制的改革,幼儿体育游戏的设计和组织也开始变得多样化和积极化,重点多在于培养小朋友的合作以及主动性。在幼儿的体育游戏教学中,合作教学则成为最主要的教学方式。本文解释了合作教学的概念,以及探讨在幼儿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什么以及如何实行合作教学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的目的。  关键词 合作教学 幼儿 体育教育    一、引言  “合作”从字面的意义上来说是互相认同、彼此
期刊
摘 要 绘画艺术创作中再现着重反映对象的客观特征,表现着重反映作者的主观感受。绘画的再现性创造一种真实的幻觉空间,再现自然空间物象的。绘画的表现性以画家身体为感的材料为基础,依赖感性和直觉经验,超越具体事物形象。  关键词 绘画 再现 表现 写实 抽象    绘画艺术从美学角度而言,是对客观对象的表现和升华。它是对人的才智、能力、意志、情感的自我观照和自我肯定,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寄托了自身
期刊
孔子曾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高中生正处于儿童——成人的过渡期,他渴望具有成人的思维方式,但又不具备对思维的控制能力,要协调好两者之间的矛盾,使之和谐发展,作为班主任,我将“换位思考”这一教育理念作为工作的指导思想。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换位思考”,让我们拥有“知学生之明”的睿智。一位教育专家说过:真正的教育是人心与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