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身体素质训练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51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体素质训练是贯穿整个体育教学的主线之一,它对人体生长发育有着颇远的影响。初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如何抓住这个有利阶段,通过训练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促进身体机能的提高至关重要。
  体育教学身体素质训练素质训练是贯穿整个体育教学的主线之一,它对人体生长发育有着颇远的影响。初中学生面临着体育考试,如何促进学生正常身体发育的前提下,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手段,以期获得成绩,也是诸多同行一直在积极探索的一个课题。
  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各器官系统是相互紧密联系的。通过训练有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产生适应性变化也总是相互联系的。然而,任何一种运动对身体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速度性练习神经、肌肉影响较大,而耐力训练则侧重于发展心肺功能等。所以,从学生体质来看,应施以多种训练方法,以达到身体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力量素质的训练
  力量是指身体或身体某部分肌肉工作使克服阻力的能力。量是最主要的运动素质,是掌握各项运动技术,提高運动成绩的基础。
  发展力量的训练。主要有两大类:即克服外部阻力的练习,如举杠铃、拉橡皮等;克服本身体重的练习,如引体向上、俯卧撑、初中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应有不同的训练方式,初一、初二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第一阶段,身高增长缓慢,肌肉的纵向增长比横向增长快,神经、肌肉的协调性不高,力量增长缓慢,这一阶段应大量采用动力性力量练习(轻器械练习:哑铃、轻重量的杠铃或克服身体重力的练习),同时可逐步进行局部的静力性练习,但要注意避免给脊柱增加过大压力,负荷量和强度也不宜过大,到了初三,学生大多进入青春期第二阶段,这时可加大力量练习,以促进肌肉横向发展,增大肌肉力量,但要注意正确的训练方法,防止学生逞能(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而受伤。同时这一阶段可逐渐增加静力性练习,不过,不能过多,与动力性练习比例为1︰3左右,负荷不宜过大。通过02届两个班级的反复实验和对比中我觉得以下方法较为实用。
  1.重复练习
  用80%~90%强度,重复1~5次,要求快速进行共2~5组,每组的间歇安排,以机体充分恢复为标准,这种练习用于发展绝对力量。
  2.小强度间歇练习
  用30%~50%的强度,重复10~30次,以中等速度练习,做4~6组,每组间歇30~90秒,主要发展力量耐力。
  3.大强度间歇练习
  用60%~80%的强度,重复5~10次,以爆发性速度进行,做4~6组,每组间歇2~5 分钟,充分恢复后,再进行练习,主要用于发展速度力量。
  二、灵敏素质的训练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快速协调,准确地完成动作的能力,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发展灵敏素质,和采用的方法是及其广泛的如:看手势定方向、反口令练习等。大量的研究表明,在13~15岁阶段是人的快速生长期,灵敏素质有所下降,在度过快速生长期后灵敏素质又处于稳定,并能逐渐提高。一直到成熟后又出现下降趋势,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一般来说在青春期前,女少年比男少年灵敏素质稍好一些。在青春期后,男生的灵敏素质明显高于女生,所以,在青春期前,要抓紧对女生的灵敏素质训练。
  在进行灵敏素质训练时,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时间、空间判断的准确性,在教学中我们应对动作的时间、空间指标(如动作方向、幅度、速度、节奏等)作出严格要求,以提高学生对时空的判断能力,从而提高灵敏素质。
  三、柔韧素质的训练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各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和韧带的伸展能力,它取决于骨的结构,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韧带、肌肉和皮肤的伸展能力和弹性。
  完成任何一项运动,都需要柔韧素质,它是掌握技术,提高运动质量不可缺少的因素,对某些运动来说,柔韧还有显示动作完美,姿态优美的作用,发展柔韧素质的练习形式,主要有两种:即被动练习和主动练习。
  柔韧练习的最好时期是少儿时期,初一、初二年级学生生长迅速,身高增长明显。柔韧性下降,所以更要进行柔韧性训练,但强度宜少,并结合力量练习进行,以保持相对平衡,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初三柔韧素质受到限制,因为此时大部分的学生关节发展过程结束,韧带牢固。拉伸的作用变小。因此,要加大柔韧训练的负荷。
  四、速度素质的训练
  速度素质是指机体进行快速运动能力,或者说是单位时间迅速完成动作或通过某一距离的能力,速度素质可提高大脑皮层兴奋抑制过程的灵活性和中枢神经的协调性,对呼吸循环系统的机能活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速度对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有很大意义。发展速度方法很多,如以最快的动作,最少的时间反复练习某一动作,利用一定的场地器材(如快下楼梯)加快动作练习速度,以及用突发下,来反应速度等(如听口哨反应跑)初中学生的 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占优势,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反应快,是发展速度素质的最佳时期。大量研究表明,初中学生在一、二年级速度素质的增长率最大,以后逐渐缓慢,趋向稳定。根据速度素质年龄变化特点,初一阶段应主要发展学生的动作频率和反应速度,并才用一些自然动作,各种快速练习,短距离快速跑,以及简单的球类活动作为发展速度素质的阶段。初二、初三阶段,可逐步加强速度力量,速度耐力的练习,如跳跃、投掷、快速起蹲以及加长快速跑的距离,增加快速练习的次数和一定距离的长跑等,同时可适当安排一定比例用最高的速度重复的练习,但初二年级和初三部分学生来说,他们的心肺功能相对较弱,不能适应长时间的紧张练习活动,所以,进行速度耐力练习时要适当掌握训练负荷。训练的方法也应该多变化。
  速度的提高,是力量和协调以及灵敏素质的结合的统一,它与人体的神经冲动,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等有关。因此,速度训练应与发展力量,灵敏素质以及神经协调能力等相互进行。
  五、耐力素质的训练
  耐力是指人体在长时间活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耐力是衡量身体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对其它素质的发展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发展耐力素质的一般手段有:各种形式的跑;长时间进行一般的技术练习(如球类比赛)。
  对初一学生来说,他们无氧代谢能力较差,不宜过多过早进行无氧代谢耐力训练,以免使心肌壁增厚,心腔变小,所以对他们主要是发展有氧代谢,改进氧气输送系统和肌肉代谢功能。到初二可进行无氧代谢训练,但强度不宜过大,初三可进行大强度(75%的强度。心率170~180次)的无氧代谢的耐力训练。发展耐力素质,要求机体供氧充分,为此,我们应该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并尽可能将耐力训练在空气新鲜、氧气充足的场地上进行训练。
  素质训练要求体育教师不只是主导者,而应是一个具有探索和创新能力的科研型教师,体育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善于在体育教学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断在研究中形成新的理性知识,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最终实现学校的体育目标,更好地融入到新课程改革中。
其他文献
针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浅谈法国标准薄膜密度计仪法与中国标准灌砂法的试验区别与优缺点,为海外同标准下的公路路基压实度检测提供参考。
本文对曲线的任意线型进行了探讨,提出一曲线任意线型的算法,并给出了范例.
1 拖拉机紧急制动避让急转弯的自行车 ,致使押运货主受伤。一台上海— 5 0型拖拉机按规定路线和时速在公路上行驶 ,车后一骑自行车者飞速追来超车 ,并突然向左急转弯 ,驾驶员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来挖掘素材,制作成影像资料,编辑多媒体课件。不但体现了初中课程标准的要求,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也使学生感兴趣,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本上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班级是个体学习发展的微观环境,班级管理的运作状态,直接影响到班级教育功能的发挥和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我国目前的班级管理中存在着班级教育管理理论底蕴薄弱,操
张骞,我国西汉时期著名外交家,为我国开通西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张骞先后两次通西域,历尽艰险,终于成功,但是他为此付出了舍弃家庭妻子的代价。为了引导学生学习他不辱使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高等教育既是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又是一种严峻的时代挑战.高等教育应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加快自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