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历史视域中的解释学的普遍性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ruiqi8627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释学的普遍性的问题是当代不少哲学家们所热衷讨论的话题.文章作者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了一种解释学普遍性的观点,它不同于以往正统的说法,即解释学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普遍的发展.作者反对这种线性的、目的论式的理解,而是从史实出发(不仅从解释学史,而且还包括解释学的史前史),强调这种普遍化的进程很早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过去有过去的普遍性,现代有现代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的形式不断的转化并逐步深化.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当代大学生手臂运动的准确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华东师范大学仪器厂生产的EP704九洞仪对11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男大学生瞄准运动误差平均值为5.16mm;女大学
“自我”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人类一直在不断的发现自我,反思自我。自我认识包括自我评价,个体自我评价活动的途径也同自我认识的途径相似,简单说来就是外求和内省。内省在自
目的编制民航飞行员职业安全意识问卷。方法在查阅文献和开展访谈的基础上,形成初步问卷,通过预测、正式测试进行项目筛选,检验问卷的信效度。结果46个项目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因素分析确定民航飞行员职业安全意识的3个因素结构,即安全认知、安全情感和安全意志。3个维度的方差贡献率为59.203%。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7,分半信度为0.884,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结论自编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试用
本文主要讨论了德波一书中关于时间问题的诸多观念,特别是他提出的景观时间一说.不同于前传统社会中的循环时间与工业社会中的不可逆时间,景观时间是一种制造伪事件的时间积
以人为本,是源远流长的思想、观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对其作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当代转换之后,终于将其确立为自己的执政理念。这是向马克思主义、共产党人的价值取
在西方文献中,信息伦理学这一概念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信息伦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信息伦理学研究类似于西方规范的信息伦理学模式.这种模式似乎是各种有关
神圣世俗观是解读中国哲学思想的一个视角。和西方思想传统不同,儒佛道经典哲学在本体论、人生论和修养论层面上片面强调神圣与世俗的交融、贯通,消融了神圣域和世俗域的固有
罗伯特·布兰顿是当今美国哲学的后起之秀,他的代表作《清晰阐释》(1994)被誉为“理论哲学中的里程碑”、当代语言哲学中的哥白尼式转折。本文参考了西方哲学界对布兰顿的评
印度是印度教与佛教的发祥地,整个亚洲是印度教与佛教思想和文化的宝库.亚洲文化对世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能解决人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它们具有多样性,既具有差别,又表现了
孔子生活在天下大乱、礼崩乐坏的春秋晚期,具有志道据德、传承文明、振兴华夏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曾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责任论的言谈,主要涉及家庭责任论、社会责任论和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