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弥散加权技术连续测定早产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的表观弥散系数及其价值初探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cj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以磁共振成像(MRI)为依据,观察早产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PWMD)的动态演变,并连续测定病灶及病灶周围区域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变化,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收治的151例早产儿,全部在生后7 d内完成MRI,依据扫描结果,随机选取24例PWMD患儿作为病例组(n=24),同时针对每一个病例随机选取同时期出生胎龄相同MRI正常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n=24),分别测量病例组病灶及病灶周围区域、对照组相应区域的ADC值,病例组在2~5周后复查MRI,并再次测量原病灶及病灶周围区域的ADC值,观察其变化。

结果

(1)初次MRI扫描:24例PWMD患儿,全部(100%)DWI显示点簇状高信号,而常规MRI中19例(79.2%)T1加权高信号伴T2加权低信号,4例(16.6%)仅T1加权高信号不伴有T2加权低信号,1例(4.2%)未见异常。复查MRI扫描:全部(100%)DWI显示原病灶区域高信号消失,常规MRI中9例(39.1%)T1加权高信号完全消失,14例(60.9%)T1加权高信号未完全消失,但病灶面积较前缩小。(2)ADC值测定:初次MRI:PWMD病灶区域的平均ADC值为(942±170)×10–3mm2/s,明显低于病灶周围区域(1 554±116)×10–3mm2/s及对照组相同区域(1 524±116)×10–3mm2/s(P均<0.05)。复查MRI:原病灶区域的平均ADC值升至(1 468±195)×10–3mm2/s,较前显著升高(P<0.05),但依然低于病灶周围区域(1 586±97)×10–3mm2/s(P<0.05)。而病灶周围区域的平均ADC值较初次扫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2)。

结论

连续监测PWMD患儿病灶及病灶周围区域的ADC值变化,能更加准确且微观的描述其病理改变。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综合评价患儿出生顺序、孕妇流产史及分娩方式与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在PubMed、Google学术搜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以"childhood leukemia"、"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cute myeloid leukemia"、"birth order"、"abortion"、"miscarriage"、"cae
目的探讨儿童抗H因子自身抗体相关性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aHUS)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纳入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年龄<18岁、临床符合aHUS诊断标准伴血H因子抗体阳性的4例患儿,其中男1例、女3例,年龄分别为11、5、7、8岁。分析4例患儿临床及病理特点、治疗及疗效。结果4例患儿均伴有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痛或腹胀,均无腹泻;2例有高血压;1例有惊厥表
目的初步了解中国婴幼儿乳房发育的发生率,同时探索其发生的高危因素,以及婴幼儿乳房发育对其体格生长、神经认知发育和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选取来自中国8个省1 510名0~48月龄足月、健康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身长(高)、体重、乳房发育情况、神经发育水平进行测试,同时家长完成儿童个人及家庭社会环境问卷。结果研究发现乳房发育发生率为1.6%(23
目的总结对静脉给予2 mg/(kg·d)甲泼尼龙治疗3 d无效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RMPP患儿临床资料,根据对初始采用2 mg/(kg·d)甲泼尼龙治疗3 d的反应,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对比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及支气管镜表现,并且以激素疗效分组作为标准,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实验室指标作ROC曲线,寻找提示2 mg/
目的观察国产培门冬酶诱导治疗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收治的初发ALL患儿268例,所有患儿均参照中国小儿白血病协作组(CCLG)–2008方案,分别采用含培门冬酶的长春新碱联合柔红霉素、培门冬酶、地塞米松方案(培门冬酶组)和含左旋门冬酰胺酶的长春新碱联合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地塞米松方案(左旋门冬酰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青少年型Sandhoff病的临床及氨基己糖苷酶β-亚单位基因(HEXB)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内分泌代谢科确诊的1例青少年型Sandhoff病患儿的临床、头颅MRI及生化表现,采用荧光底物法分别测定外周血白细胞氨基己糖苷酶A(Hex A)及氨基己糖苷酶A和B(Hex A&B)酶活性,PCR-DNA直接测序法进行HEXB突变分析。结果患儿 男,9岁,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