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讨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jian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大学英语的特点,提出了“点线面”的教学模式,并通过具体实例对该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详实的阐述。
  关键词:大学英语;点线面;教学模式
  如果说中学英语是初涉河流,那么大学英语无疑可以定义为小河入海,在词汇、阅读能力等方面都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学生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大学英语更为全面的培养学生,强调的是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铺设面广是大学英语的一大特点。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英语水平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求。大学的英语教育越来越侧重于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这从教学大纲的要求变化以及四、六级考试改革中都可窥见一瞥。传统的填鸭式的应试教育,以及培养出的“高分低能”、“哑巴英语”都应作为教训来促进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
  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特点及现存的问题,在此笔者借助几何学中的“点线面”抽象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去,构成今天要讨论的“点线面”教学模式:分点逐个突破,到点间互动连接为线,再进一步编织成面。“点线面”教学模式突出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点培养,交融渗透以至融会贯通,最终在思维上进行最彻底的语感突破。
  一、点的划分
  英语大体上可分为五大点: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和翻译。为了实现后来的连点为线以及编织成面,必须夯实基础,在“点”上多下苦功。
  贯彻新大纲,打好语言基础,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切入点应是阅读教学。阅读是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发展技能、提高听、说、写、译能力的基础。过去的英语教学过度偏重英语阅读而忽视了其他技能的培养,成为日后急待改革的根源。
  当“哑巴英语”盛行而带来语言交流的障碍时,人们突然警醒到语言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口头交流竟基本处于荒废状态。近年来,口语教学作为教学目的正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培养学生用英语准确流利地表达思想感情、进行交流的能力,是我们大学英语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的呼声中,同时凸现出的还有听力。新改革的四级英语考试加强了对听力能力的考查。听力试题的比重从原来的20%提高到35%。
  写作是语言的高层次的输出,其中包括用词的准确和精练、时态的准确运用、语法和句法结构的熟练掌握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自如等。同时作品还要求以思想为基础,载以语言工具而成型为艺术品。翻译不仅要求学生有准确把握语意的能力,还强调了如何使用目标语确切表达的问题。
  二、点间互动连接成线
  点间互动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打破点的孤立性,把零散的点连接成有机的整体,如听力与口语,阅读与翻译等等,在两点的互动结合中促进知识的融合吸收。下面仅以几个例子作以说明。
  (一)听力与口语的互动
  对任何语言来说,口语和听力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口语作为动态的语言输出,而听力正是于之对应的动态语言输入。在自然条件下,一个人听的过程实际是另一个人说的过程。在语言的交流中,为了说的出,必须听的懂,也只有听懂了,才能围绕谈话主题继续进行表达和交流。
  在做听力练习时,不妨加入对口语的训练,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听懂听力材料的基础上,注意了解更多的地道的表达方式,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语音语调的把握。比如采用跟读和复述。所谓的跟读就是跟着录音原文进行朗读,这样既可以纠正发音,也可以模仿语音语调;而复述则可以促进学生对听力材料内容的把握,并在练习过程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跟读和复述都应该由简入繁,随着练习的深入,跟读的准确性会逐步提高,复述也更具灵活性。
  (二)阅读与口语互动
  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复述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阅读的文章大意或故事梗概,从而达到阅读与口语之间的点点连接成线。
  (三)阅读与翻译互动
  阅读的目的在于读懂材料,而翻译则包含了充分理解和准确表达两个阶段。在进行精细阅读时,深入一步用得体的目的语进行表达,便完成了翻译。我们可以找一本汉英对照(或英汉对照)的小说或其它读物,先读汉语(或英语)部分,然后对之进行翻译。完成后,再与书上的翻译进行比较,我们马上可以发现自己的错误、缺点和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改正。
  此时,我们把阅读材料换为听力材料,在听懂的基础上对之进行语言转换,便是听力与翻译的互动。
  三、网状编织旨在成面
  在突出训练点、形成训练线的基础上,将语言训练中的点、线有机的联系起来编织成面,以构成知识能力的复合体。在英语教学中交叉融入各“点”的练习,多管齐下,引导学生编织知识网络,以实现英语水平的质变。
  首先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选取一篇难度适合的听力材料。第一步:听力训练。听力训练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如单项选择、判断正误、短文填空和听抄等。可采用由简入难,层层深入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听力的训练。比如说我们可以先做根据内容大意设计的选择和判断,然后在听数遍之后再做精确填空以至听抄等。第二步:口语练习。要求学生根据听力材料进行一句一句的跟读,在内容准确的基础上强化语音语调的练习,直至能够进行惟妙惟肖的同步复述为止。不过,直到现在学生的大脑还没有动起来,也就是说这些完全是些机械的模仿,刻板的复述.这种机械的重复对于口语能力的提高是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的。所以在这里我们提倡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retell。在刚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可能会“憋的”说不出几句像样的话,或是在大意和情节上丢三落四的,但经过反复练习后终于能够线索清晰,流利完整的讲述出整个故事时,便是见证了学生的进步过程。然后继续做更深层次的练习:口译练习,要求在听完句子后立刻把这句话翻译成地道的中文。同步的英语跟读并不代表就可以同步的翻译成地道的中文,翻译还需要对目的语熟练掌握以及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的自由灵活的转换的能力。最后一步:写作训练。根据听力材料进行故事重写、改写,或是读后感写作。学生可在课下大量收集资料,进行再创作。写作训练形式灵活,内容宽泛,自主学习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上述的过程中,训练了听力,口语,翻译,阅读,写作五个基本“点”。它们的交融贯通带来英语的全方位接触,当然会给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实质性飞跃。
  语言本身都是相通的。我们学习母语时,都是在一个语言大环境中用耳朵来聆听,用心灵来感受,然后自己试着说,而后才在学校进一步学习汉字,写作等。孤立的英语教学和僵化教授过程使得本应充满活力的语言变的死气沉沉,学生的学习道路痛苦不堪却无甚收效。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他联结起来,那时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暂得可怜的寿命。” 点线面教学法,可激活僵化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卉.基于语篇能力构建的体裁教学模式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 (04):24-26.
  [2]邢敏捷,王景惠,杨传礼.大学英语教学创新之探索[J].外语界,2001(02):29-31.
  [3]黄祥立.“点、线、面”结构教学法的应用[J].宿州师专学报,2001(16):106-107.
其他文献
晚清文学问题越来越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当是晚清小说之现代性呈现.笔者梳理了王德威、陈平原、米列娜、胡缨等中外学者对晚清小说现代性探究的
通俗点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就是跨文化交际,在布隆迪进行汉语教学,处在不同国家,面对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就是跨文化交际.由于语言文化存在差异性,对一件事请的思维
摘要:中学教育要注重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按需施教、德才兼备、学以致用、讲究实效”的原则,对教育进行创新性探索。在实施过程中注意避免说教式、灌输式、填鸭式、一言堂等教学模式,以创新教育模式为主线,多种教育方法并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中学教育;以人为本;创新模式;整体素质  一、实施原因  中学阶段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水平的高低不仅
目的:在临床护理应用人性化护理管理,探析其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7年8月收治患者360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划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1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
是清人王念孙写的一部校读古籍的专著,书中运用了多种训诂方法来说理论证.本文对其考释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所学训诂知识,整理出所应用的主要考释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0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72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6例。其中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为参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NT-proBNP水平、min步行距离(6MWD)。结果:观察组的治疗
《续黄粱》是《聊斋志异》中杰出的一篇,追溯其源头,我们可以从《西极化人》、《杨林》、《枕中记》到《续黄粱》看到一条继承与超越的线索。 “Continued Yellow Sorghum”
民族工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工艺(装饰绘画)是我院模块化教学改革中,美术学本科二年级开设的专业课程.这门课程是一门特色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工艺性较强
《人,诗意地栖居》,是德国19世纪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的一首诗,后经海德格尔的哲学阐发,“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就成为几乎所有人的共同向往.荷尔德林和海德格尔诸人所倡导的
【摘要】本文针对理工类研究生这一群体关于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这一素质对社会的潜在影响及具体的实施进行调查、探讨和研究。认为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而人文素质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刻且潜移默化的,从而产生的社会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文章对当今理工类研究生的素质现状进行了分析,呼吁理工类大学重视对研究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这不仅是社会的需求,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理工 研究生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