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存镰状窦11例双能量CT静脉造影检查影像学特点分析

来源 :人民军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o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脑镰状窦为胎儿期颅内正常的静脉窦道,一般在胎儿出生后即关闭,如持续存在至出生后,则称为永存镰状窦。其发生率较低,临床上极易被忽略或漏诊。本研究收集经双能量CT静脉造影(DE-CTV)检查确诊永存镰状窦11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永存镰状窦DE-CTV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本组11例均行头颅平扫、双能量CT血管造影(DE-CTA)及DE-CTV双能双期扫描,采用容积再现(VRT)、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多种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MIP和VRT图像上均显示条状、带状或小血管状强化影,其中,条状影6例(54.6%),带状影4例(36.3%),小血管状强化影1例(9.1%)。轴位可部分显示较粗大血管。条状影6例中,由大脑大静脉发出,引流至上矢状窦4例;由大脑大静脉与部分直窦发出,引流至上矢状窦2例。带状影4例中,由大脑大静脉发出,引流至上矢状窦2例;由直窦发出,引流至上矢状窦2例。小血管状强化影1例由直窦发出,引流至上矢状窦。所有病例镰状窦与上矢状窦相连处均位于上矢状窦中或中后1/3交界处。除合并颈内动脉钙斑4例外,其余患者脑实质均未见明显异常。上下矢状窦、直窦、乙状窦及横窦显示清晰,未见异常缺损影,未见合并其他大脑大静脉畸形。本研究提示,永存镰状窦DE-CTV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合并或不合并其他发育畸形,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较好地反映病变血管的位置、范围、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临床医师在行头颅DE-CTV检查时不应忽视永存镰状窦的存在;DE-CTV检查作为一种微创、有效的影像学手段,有助于对永存镰状窦的综合评估,为临床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