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骨间背动脉为蒂的双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来源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4203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以骨间背动脉为蒂的双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自2017年5月至2019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手外科根据骨间背动脉肌间隙穿支血管分布、走行的解剖特点,设计以骨间背动脉为蒂的双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8例,皮瓣切取面积为4.5 cm×3.5 cm~5.5 cm×4.0 cm。结果本组8例患者皮瓣均顺利成活,未出现血管危象,拆除缝线后辅以压力套治疗。随访6~14个月,皮瓣略有色素沉着,外形无明显臃肿,供区瘢痕不明显。结论以骨间背动脉为蒂的双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
其他文献
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由创伤所致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后脱位的病例不足10例[1].由于该类损伤可直接造成延髓或高位脊髓损伤,绝大多数患者当场死亡[2].而本例患者发生脱位型
期刊
目的观察微小RNA-27b-3p(microRNA-27b-3p,miR-27b-3p)与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3(DNA binding/differentiation inhibitory protein-3,ID-3)的靶向关系,分析其对增殖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人骨肉瘤细胞株U2OS,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7b-3p与ID-3的靶向关系。建立空白对照组(NC组)、空载体转染组、miR-27b-3p mimic组、miR-27b-3p mimic和siRNA
目的探讨CT在“孤立性”肱骨大结节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就诊X线片提示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且完成CT复查的98例患者资料,其中男53例,女45例,年龄(63.24±5.23)岁;右侧56例,左侧42例。按X线片上大结节骨折线走形,劈裂型24例(24.5%),撕脱型48例(49.0%),压缩型26例(26.5%)。数据分析使用SPSS 20.0软件,组间差异使用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T复查发现,98例患者中合并肱骨
结合项目实例,以商业空间为研究对象,在阐述照明目的 、分类及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空间照明的主要指标,从绿色照明设计角度分析了商业中心自然光使用、人工照明管控等照明设
目的探讨采用微型T板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Regan-MorreyⅡ、Ⅲ型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自2016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1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微型T钢板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男7例,女4例;年龄26~75岁,平均(44.0±12.2)岁。摔伤5例,高处坠落伤3例,车祸伤3例。本组3例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部分患者伴其他损伤,其中桡骨头骨折7例,尺骨近端骨折1例,尺桡骨中段骨折1例,肘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8例。采用梅奥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论(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行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术的50例患者资料,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25.75~36.25岁,平均(30.50±5.11)岁。传统组25例采用常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及术后康复,男13例(26%),女12例(24%);ERAS组25例将快速康复外科理论应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及术后康复,男16例(32%),女9例(18%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开窗减压结合经皮伤椎植骨置钉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2例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0例,女性12例;年龄18~65岁,平均(48.0±12.5)岁;车祸伤29例,高处坠落伤13例;伤椎分布:T10椎体3例,T11椎体8例,T12椎体11例,L1椎体15例,L2椎体5例;神经功能情况(ASIA分级):A级2例,B级5例,C级9例,D级14例,E级12例。均接受Quadr
目的 介绍关节镜下改良高强线规避骺板固定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24例行关节镜下改良高强线规避骺板
目的探讨自体股骨头回植联合常规假体重建髋臼肿瘤切除后髋臼缺损的可行性,通过随访(≥2年)研究该术式的肿瘤学预后和功能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5例接受自体股骨头回植联合常规假体重建髋臼肿瘤切除后髋臼缺损手术的患者,术前所有患者术前完善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肿瘤性质、类型及累及髋臼的范围。随后,在计算机辅助下对肿瘤进行模拟切除,设计个性化手术方案。所有患者术后均限制负重,术后1个月使用助行器辅助行走,术后6个月独立行走。术后随访,复查骨盆CT、MRI及X线片,肺部CT检查,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椎间孔镜治疗术后复发后脊柱、骨盆矢状面的关键参数,明确不同腰椎Roussouly分型与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孔镜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节段术后复发为实验组(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36~51岁,平均(41.2±9.8)岁;L4~521例,L5S111例。随机抽取手术节段术后未复发为对照组(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