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任穷的红军岁月

来源 :党史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mayicome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任穷,湖南浏阳人,人民军队著名将领。红军岁月,他从连政治指导员成长为团政治委员;抗战时期,从第一二九师政治部副主任成长为冀南军区司令员;在解放战场上,他从晋冀鲁豫野战军纵队政治委员成长为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在和平建设年代,从云南省军区政治委员成长为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55年9月,他被授予上将军衔。
  在宋任穷成长为人民军队高级将领的历程中,红军时期的锤炼使他受益良多。
  热血启蒙,井冈受教
  宋任穷,1909年7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今浏阳市)乌垅村,原名宋韵琴。13岁那年,宋任穷考上金江高小。当时,陈章甫(即陈昌)、夏明翰等一批年轻共产党员都被邀请在校任教,他们经常结合课文传播革命思想,使学生深受教育。其间,宋任穷常常举着小旗子随大伙儿上街游行,高呼“打倒列强”“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的口号,唱着陈昌为他们编的《修路歌》:
  修我们的马路,贯彻我们的精神,怕什么寒和暑、雨和风,拿起我们的锄头、铲子,快来做工。怕什么高和低、土和石,凡阻碍我们的,就要把它铲平!
  这首歌,宋任穷终生能诵。而更令他震撼的,是夏明翰烈士的绝命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
  两位革命志士都为革命洒尽了自己一腔热血,成为宋任穷的革命启蒙者。
  1926年春天,宋任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底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浏阳县冲和区农民协会委员长、冲和区党委宣传委员兼共青团区特支书记。其间,他积极投身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组织带领农民打土豪,斗劣绅,分田地,减租、减息、减押,在斗争中接受革命的洗礼和锻炼。
  1927年5月,反动军官许克祥在湖南长沙发动“马日事变”,使湖南很快陷入一片腥风血雨中。时任浏阳县工农义勇军第四团第二中队党代表的宋任穷,准备率部前往参加南昌起义。8月,因沿途敌情严峻,工农义勇队没有赶上南昌起义,暂时驻扎在江西铜鼓县。不久,宋任穷受命前往南昌,向江西省委汇报情况并请示部队的行动,之后,他带着省委的指示于9月下旬回到部队。此时,宋任穷惊喜得知:毛泽东已经从安源来到铜鼓,并胜利地指挥发动了秋收起义。于是,宋任穷辗转来到毛泽东住处,详细地向他汇报工作。从此,宋任穷开始战斗在毛泽东的旗帜下。
  秋收起义军攻击长沙受挫后,究竟把革命根据地放在哪里?毛泽东调查了沿湖南、江西两省边界至湖北南部的整个罗霄山脉,最后选择了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这里奇树异花,流水潺潺,云海浩浩,林木参天。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正是从这里开始真正燎原。
  在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之前,山上就活动着袁文才和王佐领导的两支农民武装:袁部驻在井冈山脚下的茅坪一带,王佐部驻在井冈山腹地,各有几百人和60余支枪,在井冈山地区很有影响。秋收起义军要在井冈山站住脚,建立革命根据地,扩大工农武装力量,必须团结这两支武装。毛泽东亲自对袁文才、王佐作了大量的工作,向他们详细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指出革命的道路和前途。袁文才虽然为人高傲,但对毛泽东十分佩服,并为毛泽东诚恳合作的态度所感动。王佐和袁文才是拜把兄弟,两人关系密切,互相协作。王佐对袁文才十分信服,见袁文才同意与起义军合作,便也答应合作。毛泽东多次向王佐讲解革命道理,循循善诱地对他进行教育。王佐很敬仰毛泽东,称他为最有学问的人,并常引用毛泽东的话教育战士。
  1928年2月,袁文才、王佐两部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袁文才任团长,王佐为副团长,何长工为团党代表。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会师后,第二团改编为红四军第三十二团,成为工农红军的主力之一,下辖两个营,团长袁文才兼一营营长,副团长王佐兼二营营长。应袁、王要求,毛泽东先后派出几批干部,到其部担任连、排以上干部,帮助进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宋任穷先后被派到袁文才第一营的二連、王佐第二营的四连任连党代表,为袁、王部队的改造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临行前,毛泽东亲自找宋任穷等人谈话,要求他们去后要团结袁、王所属干部战士,在团结的基础上,做好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工作,改造部队。到任后,宋任穷等人为战士们开设政治课和文化课,讲解工农红军的性质和任务,宣传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的思想,还帮助文盲识字,提高战士的文化水平。他们还组织了士兵委员会,实行官兵平等、军事民主和经济民主,公布伙食账目,禁止打骂士兵,使袁文才、王佐部原来的一些不良习气慢慢得到了改变。这些做法,得到绝大多数士兵的拥护,袁文才、王佐也都积极支持。在宋任穷等人的努力下,袁、王所部的革命化、正规化水平大大提高。
  井冈喋血,曲线找党
  1928年冬天,敌人重兵“会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朱德决定率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试图“围魏救赵”,打破敌人对井冈山的围攻。宋任穷奉命在红五军军长彭德怀指挥下留守井冈山。由于众寡悬殊,红军虽经过浴血奋战,仍无法击退敌人,宋任穷只能随红五军一起转移。他后来回忆道:“当时,五军总共不到1000人。但后方部队大,服装厂、留守处、总医院等,还有一批伤员。彭德怀、滕代远决定,将湘南籍战士临时组成一个连,指定由康健和我负责,还给了我们一个名义,叫五军特务连。行进时,特务连断后,做后卫。”“我们的部队由于连日行军,饥饿、疲劳,又是临时凑合起来的,步调不够一致,队伍也不大听指挥,没有什么战斗力。结果,死的死、伤的伤、散的散。尽管我和党代表康健始终在一起,也不能控制局面。队伍被敌人打散了。”
  怎么办?离开红军自找出路,还是继续革命?宋任穷选择了坚持革命,以乞讨为掩护,继续找部队。当时天气寒冷,但他却不敢穿军装棉衣,只穿着一条单裤子,外面罩一件单长袍,艰难地走着。
  但是,历尽千辛万苦,宋任穷仍然没有找到部队,看来这样漫无目标地继续找下去是不行了。于是,他决定先回家去,等打听到消息后再想办法。主意定了,他便一路乞讨往家的方向走。走到万载附近,他碰到两个玩蛇的人。这时,宋任穷已经身无分文,总得糊口吃饭吧,于是便拜了这两个玩蛇人为师。他每天的任务是给蛇喂食,给蛇洗澡。时间长了,宋任穷渐渐地与蛇混熟了,蛇不但不咬他,而且十分听话。一天,他谎称家里有事,离开了玩蛇人,带着一条蛇继续向家乡方向进发。一路上,这条蛇掩护他多次成功通过敌人的盘查。有一天,他和几个讨饭的聚在一块歇息,突然来了一队保安队要盘查。不知为什么,敌人觉得宋任穷不太像要饭的,便要强行搜查他的包。他说,你们不要乱动,敌人不听,反而更怀疑他。当一个敌兵把手伸进包里去,突然抓出一条蛇,吓得哇哇乱叫。就这样,宋任穷又躲过一劫。回到家里,宋任穷的三哥说,这条蛇是你的救命恩人,应该把它放生了。于是,他们便一起把那条蛇放到了宋家屋后的山上去了。   1930年春,宋任穷试图南下广州寻找党组织,到达乐昌便因军阀混战无法成行,被迫折回湖南醴陵。途中,他碰巧遇到国民党军唐云山部独立十五旅招兵,就报个假名当了国民党军的“新兵”,心里琢磨:“如果能与红军交上火,我便有机会找到自己的部队。”天遂人愿!一个多月后,独立十五旅开到江西新淦(今新干)县,正式宣布要“打共匪”。一进根据地,宋任穷就看到红军的布告,署名是军长朱德、政治委员毛泽东,还有“穷人不打穷人”等标语。看了这些标语,他心里激动得怦怦直跳,暗暗寻觅机会重回红军队伍。
  1930年2月24日,在江西吉水县水南、值夏、富滩地区,孤军冒进的独立十五旅被红四军和红六军一部歼灭大部。宋任穷当机立断,策动了10余名国民党士兵向红军投降。对于这一段经历,宋任穷有这样的回忆:
  快天黑了,部队被消灭得差不多了,眼看红军就要上来。我所在的国民党部队慌忙缴枪、逃散。乘乱时,我对十多个残兵说:“我在红军有熟人,你们跟着我,保证生命安全。”于是,我就组织这些人向山上走,准备去向红军缴枪;我一边走一面向这些人做(作)红军的宣传工作。那些人起初有些怕。我说:“不用怕,保险不杀。”走近时,有红军问我们是干什么的?我立即回答说是缴枪的。我带着前去的人把枪缴了,子弹也全交了。
  随后,宋任穷把自己离队后的情况详详細细地向党组织作了汇报,请求党组织审查。很快,组织结论出来了,大意是:红色乞丐,曲线找党;忠贞不渝,革命榜样。审查期间,宋任穷已经开始工作,在红四军第三纵队宣传科当干事,还代理过科长。审查结束后,他调任第三纵队第九支队二十五大队(相当于连)当政治委员。
  到任后,宋任穷还遇到一个小插曲:他从独立十五旅带过来的一些俘虏也被编入了二十五大队,他们一见宋任穷当了政委,很不服气,就抱怨:这个新兵蛋子,竟然当了政委!为此,上级还专门派人向部队介绍他的情况,来介绍的人反复地说明宋任穷是当年的老红军,在井冈山就参加了红军的队伍,那些俘虏兵这才心服口服。
  从高兴圩攻坚到皎平渡夺隘
  1930年10月,毛泽东、朱德亲自指挥红军打下江西吉安,宋任穷调任红十二军第三十五师一〇四团政治委员,与团长粟裕搭档,他对粟裕的印象是“比我年长,政治、军事方面都强,也能团结人,我们合作得很好”。
  在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前两次“围剿”被粉碎后,1931年6月至9月,蒋介石气急败坏,亲任“围剿”军总司令,开始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毛泽东在江西黎川召开前委扩大会议,除军团长、政治委员以外,还要一个基层干部参加会议。此时,宋任穷已调任一〇五团政委,组织上决定让他去。“在毛泽东主持下,会议确定继续采用游击战的办法同敌人周旋。我们熟悉地形,处在暗处,敌人到了陌生地段,处在明处。要利用这个优势,避实就虚地同敌兜圈子,相机消灭敌人,粉碎敌人的‘围剿’。”在这次反“围剿”中,毛泽东指挥红军打了几个圈子,在江西兴国县的高兴圩、老营盘等地歼敌4.3万余人,缴枪2万余支,彻底打破了敌人的“围剿”。
  正是在高兴圩战斗中,宋任穷敢打硬仗的作战风格开始形成。
  高兴圩战斗开始后,红一军团首长令一〇五团抢占一个山头,并占领山下小河中的一个亭子,从而把敌人切断,以便红一、红三军团主力分别在高兴圩、老营盘歼灭敌人。受命后,宋任穷立即和团长石金山率部跑步上山,而敌人也正从另一面涌上来。石金山带领4个连在山上与敌人打了个遭遇战,集中火力一下子把敌人压了下去。激战中,石金山不幸牺牲,宋任穷立即下命令:由一连长代理团长。不多久,一连长又负了伤;二连长接着上,后来也负了伤。宋任穷便自己兼任团长,指挥部队继续作战。他十分清楚,只有消灭这股敌人,守住阵地,才能取得胜利。在宋任穷的指挥下,机枪连作为正面主力出击,三连则从两面包抄。经过苦战,敌人几乎被全歼。
  1931年底,在红军反“围剿”胜利的影响下,进攻红军的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在赵博生、董振堂等人的率领下,于江西宁都举行起义。起义部队改编成红五军团,红十五军是其主力。不久,董振堂任红五军团军团长,萧劲光任政治委员。为加强和改造这支部队,宋任穷被调往红十五军(军长左权),历任第四十四师一三〇团政治委员、第三十八师政委、第十三师政委,为红十五军的脱胎换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由于拥护毛泽东的军事路线,宋任穷受到“左”倾路线打击,被撤销十三师政治委员的职务,调任五军团政治部民运部长,1934年3月,又被调往瑞金红军大学高级指挥科学习。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当时,在瑞金红军大学学习的宋任穷,被调到中央纵队干部团任政委,干部团团长是陈赓。干部团由中央革命根据地的4所红军干部学校合并而成,主要任务是警卫党中央和中革军委机关,并负责储备、培训和为部队输送干部,必要时也参加战斗。长征途中,中央红军一路上突破国民党军队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激战土城、攻克遵义、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宋任穷和陈赓率红军干部团数次掩护中革军委行动,立下赫赫战功。
  1935年5月,宋任穷率部日夜兼程80公里,抢占金沙江重要渡口皎平渡,消灭守敌,掩护红一方面军安全渡过金沙江,为实施党中央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作出了突出贡献。中革军委为此对干部团给予通令嘉奖。6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干部团先后改编成红军学校特科团、随营学校、红军学校,宋任穷始终担任政委,坚定地跟随党中央北上,率领这支“红军人才方阵”安然抵达陕北。
  到达陕北后,宋任穷担任红二十八军政委,同军长刘志丹一起率部英勇作战,重创敌人,打通了陕北苏区和神府苏区的联系,为红军主力东征建立了巩固的后方。刘志丹牺牲后,宋任穷接任红二十八军军长。1936年冬,他又出任援西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主任,负责接待失散归来的西路军官兵。
  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宋任穷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训处(政治部)副主任,奔赴抗日战场,结束了辉煌的红军岁月。
  (责任编辑:徐嘉)
其他文献
家母,侯玉清,生于公元一九二九年农历六月二十五,卒于公元二0二一年九月五日(农历七月二十九),享年93周岁。  老母亲活成了村里最年长的近百岁老人!  老妈的一生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家国风雨风云……  老妈自幼至18岁生长在家境殷实的优越环境,打下了良好过硬的身体基础和健康阳光乐观的心理基础,也遗传了家族的优秀基因:头脑灵活清晰,思路开阔,有境界,大气通透……  老妈18岁那年有幸嫁给了真爱老爹:一
期刊
“爱是人间的春风、爱是生命的源泉”  七十年人间沧桑;七十年世事多变;老家门前那条常年流淌着溪水的沙沟已不复存在,老家对门浓密的山林已不复存在,一起出生、长大的儿时伙伴更是寥寥无几。不变的只有那些存在记忆深处的东西和没有改变的山形。  2021年4月10日时年90岁的大姨妈回到她渴别七十多年的家乡,姐弟四人齐聚在她们出生、长大之地,畅谈人生酸甜苦辣、回味艰难的岁月的点滴。   外婆一生育有子女五
期刊
八﹒一南昌起义,又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1927年3月,蒋介石在南京另立中央,国民党在武汉的汪精卫集团和南京的蒋介石集团的矛盾公开化,即所谓“宁汉分裂”。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不断扩大,从4月起南京等地的国民党开始大量逮捕和处决共产党人,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武汉的
期刊
1  我有两个舅老爷。一个是刘氏舅老爷,此老爷子,我有过多次相见,且同桌共櫈吃过饭。他是赣县区的储潭人。终生以农业为主业,以裁缝为副业。如果他是个百岁老寿星的话,今年也该是一百一十五岁了。  刘氏舅老爷,他人长得瘦高个子,(约有近一米八〇)。他最大的特点有二:其一是瘦高,喉结很突显,就是三叔的那个样子。其二是慈善,连说话都轻声细语。从来都没有发现过他的另外的一面。当然,每当刘氏舅老爷到我家来,他又
期刊
怀念父亲之一  我再过几天,就是父亲去逝二十年纪念日。  父亲徐始盟,小号井狗仔。老上辈们都喜欢用″叫欠来更好带"的思维逻辑,去给自己的孩子取号。直至沿袭之今,也不忽多忽少叫″狗"叫什么的。当然,当今中国大地,逐渐淡忘了老一辈用来疼爱自己孩子的方式方法了。而是用于疼爱自己的宠物叫儿子,叫孙子。从这一点上来看,很显然,上下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不搭调,有较多的偏移。所以,当代的代沟也就自然而然显现了
期刊
董必武与林伯渠是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枵腹从公的功勋人物。他们怀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聚首红旗下,自是志向相通,惺惺相惜;二老又都学识渊博、深谙国学,聚在一起免不了诗词唱和以抒发胸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们的诗词可谓见证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本文从抗战时期二老部分诗词唱和出发,记述两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真挚的革命情谊。     延安送别故友,
期刊
该文在研究资产重组的理论、模式、程序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资产重组的绩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沪市1999年发生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在重组前后与同期30指数成分股进行了业绩对比,从而观察重组的绩效.分析了不同模式的资产重组在其绩效上的差异及原因,在案例分析中阐述了实际工作中的初步的实践.并且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提出了搞好资产重组的建议.
当今世界,坏人确实不少:有的阴险狡诈,凶狠歹毒;有的口蜜腹剑,两面三刀;有的虚与委蛇,诪张为幻;有的包藏祸心,落井下石;有的妒贤嫉能,暗箭伤人;有的忘恩负义,恩将仇报……  也许是命运不济,抑或性格使然,若干年来,或中圈套,或遭陷害,或被出卖,或受蒙骗,或给利用,或落彀中……  试举二例——  天意复仇  说起来,这已经是五十年前的事了。  1968年春天,我在上海的一所中学上学。说是上学,其实当
期刊
“敌人的指挥员在想什么”     打下去的条件是存在的,恢复阵地的条件是有的,因为敌人两个师已有半数以上的死伤,按美军18000人、伪军12000人算合计3万人,现在能够参战的不到1万人。敌人为争夺我们两个连阵地,使用两个师的兵力,以两万人的死伤而阵地依然夺不去,我想敌人是不愿这样与我们拼消耗的。  ——摘自秦基伟1952年10月26日日记  上甘岭战役期间的一天,15军宣传部部长钱抵千送来部队思
期刊
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团结一致向前进,之所以能夠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就在于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高瞻远瞩、见微知著,既解决现实问题,又解决战略问题,准确判断和把握形势,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任务、政策策略。  ——2021年9月13日至14日在陕西榆林考察时的讲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到地方考察,都要瞻仰对我们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