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肌症和维生素D缺乏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中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sy85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少肌症及维生素D缺乏对RA患者骨质疏松(OP)的影响。

方法

选择648例住院的RA患者和同期158名健康人,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受试者腰椎和髋部各部位的骨密度(BMD),其中267例RA患者和156名对照组以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了四肢骨骼肌质量,化学发光法测定了234例RA患者和68名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同时详细记录RA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及糖皮质激素(GC)使用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线性相关性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① RA组中骨质疏松发生率(37.8%,245/26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3.9%,22/158)(χ2=32.712,P<0.01);RA组中少肌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5.8%(149/267),9.0%(14/156),χ2=91.176,P<0.01]。伴骨质疏松的RA患者中少肌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骨质疏松组[76.6%(49/64),39.3%(35/89),χ2=20.848,P<0.01]。② RA组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3.4±9.7)ng/ml,(22.4±6.3)ng/ml,(t=9.063,P<0.01)];其25(OH)D水平缺乏发生率80.8%(189/23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36.8%(25/68)(χ2=49.412,P<0.01)。③ RA患者腰椎不同骨代谢状态间血清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63,P=0.003),且随腰椎骨代谢状态的下降,呈逐渐减低的趋势(P=0.001)。④ RA患者骨骼肌质量指数与股骨和腰椎区骨密度(BMD)及血清25(OH)D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⑤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少肌症的发生(OR=4.373,P=0.002)、年龄(OR=1.083,P=0.001)和病程(OR=1.074,P=0.029)是RA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结论

少肌症在RA患者中普遍存在,其与维生素D水平的降低密切相关,且是RA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使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3DTEE)和3D打印建立左心耳封堵模拟系统。对左心耳封堵过程中封堵伞的选择和释放、封堵器残余漏的大小以及封堵器的压缩比进行体外模拟。方法对15例行左心耳封堵的房颤患者的术前及术中3DTEE左心耳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得左心耳3D打印模型。使用3DTEE扫描3D打印获取的软性左心耳模型,建立左心耳封堵模拟系统,评估3D打印模型的准确性、封堵器压缩比和封堵器残余漏。将模型中
期刊
目的以指南推荐的"二维综合方法"作为二尖瓣反流(MR)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探讨全身成像三维量化(GI3DQ)法测量的二尖瓣反流束体积(MRvol)在不同类型MR严重程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93例MR患者分两组:中心性MR组41例,偏心性MR组52例。依据"二维综合方法"将MR患者分为轻、中、重度。GI3DQ法直接测量MRvol。结果中心性MR组ROC曲线分析示:GI3DQ法测量的MRvol>16.2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价蒽环类药物致乳腺癌化疗患者早期心肌功能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4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以表柔比星为主的AC-T化疗方案,分别于化疗前和化疗2个周期、4个周期后行常规及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化疗前后心功能参数的变化。结果化疗后左室整体面积应变(GAS)、整体纵向应变(GLS)及右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均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自动心肌运动定量(aCMQ)与三维定量分析(3DQA)技术评估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根据3DQA技术测定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患者分为心功能异常组(LVEF<50%)及正常组(LVEF≥50%)。获取32例心功能异常患者及119例心功能正常患者的左室长轴两腔心观(AP2)、四腔心观(AP4)及三腔心观(AP3)动态图像,aCMQ测得两腔心纵向应变(AP2LS)、四腔心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及血管回声跟踪(e-tracking,ET)技术初步探讨早衰症患儿颈部血管病变及弹性功能。方法对6例确诊早衰症儿童、21例正常儿童和14例衰老程度相当的健康老年人行常规颈部血管及ET检查,获得参数弹性模量、僵硬度、顺应性、膨大指数、脉搏波传导速度,将三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早衰组血管器质性改变:6例患儿中5例出现颈部血管异常(83.3%)。连续性观察颈部血管显示病变程度进行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LNM)的相关因素,进一步探讨超声对LN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超声资料证实的PTMC患者384例,根据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116例)与未转移组(268例)。分析总结两组的临床及超声特征,应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①超声特征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χ2=3.89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