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偏执”,留心到了秩序敏感期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爸爸到幼儿园接静静回家,车到岔路口时,静静突然一边拍着爸爸一边大声抗议:“停车,不对不对!”原来,她发现爸爸走的不是平时惯常的路线,对爸爸“抄近路”十分不满。因为不能逆行影响交通规则,爸爸一直开到家楼下才停下车来,气得静静小脸通红,眼里满是泪水,哭着喊着要求爸爸开回去重走一遍。
  原本10分钟可到家的事,让静静这一折腾,来来回回花了将近半小时。静静爸爸对她最近的反常行为既有些哭笑不得,又有点疑惑不解:搭电梯,静静不许别人按楼层键,非要自己按;早起穿衣,静静非要先穿上衣再穿裤子,次序一打乱她就哭闹不已,要脱下来重新穿……小家伙都快变成“小偏执”了。
  心理分析:
  2、3岁的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会突然变得十分固执己见,任何事情都得依照他认为的“规矩”来按部就班,稍打乱顺序就又哭又闹,这时候父母的批评教育常常无济于事,令人头疼不已。其实,这种现象属于幼儿“秩序敏感期”的合理行为。
  儿童心理研究发现,幼儿认知周围世界,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会造成感觉上的安全感丧失,使其紧张、焦虑而无所适从。所以,幼儿实质上是在透过对秩序的敏感,逐渐辨别各个物件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起内在秩序,逐步构建对世界的认知。
  
  教育支招:
  那么,家长们应该如何面对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呢?
  首先,父母应保护孩子的这种秩序感,比如,对家里的摆设在此期间内尽量保持在相同的位置,不要随意变动,让孩子认为一切都处在一种“正常”状态,缓解其内心的不安,避免产生负面情绪。因为秩序是诚信的基础,孩子在有秩序的环境中长大,会形成程序意识,规则意识、独立意识和契约意识等等,这样孩子成人后,不仅会遵守秩序,还能创造秩序,做个有诚信品质的人。
  其次,父母要多引导孩子学着将自己用过的物品、玩具等放在固定的地方,并自行保管。这能帮助孩子从小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让孩子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利于保护孩子秩序感的发展,从而让幼儿达到秩序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人格的目的,这也正是童年能造就一个人的基本品格和素质的关键所在。
  第三,合理利用“秩序敏感期”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很多妈妈在给幼儿喂药时挺头疼,而且服药是件很规律的事,因此,父母不妨在自己或孩子生病时,在服药时间上采取闹铃定时,同时告诉他闹铃一响就必须服药。形成了这种“秩序”之后,一旦闹铃响起孩子就会把这当成一种秩序指令,自发地提醒自己按时服药,配合家长。只要父母善于利用秩序敏感期,幼儿会慢慢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当成一个彼此相关的整体,并在这种安全感保护下,开始有秩序地对环境中的物体变化进行探索,并逐渐形成对物体的深入感知,积累越来越多的经验。
  总之,在幼儿秩序敏感期这个特殊时期,父母在保护孩子心理安全感的同时要科学引导,这样,既能满足孩子这个阶段的心理需要,又能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教育上的“双赢”。
其他文献
幼儿园体检时,不少老师向我抱怨说,现在的孩子都不爱吃绿叶蔬菜,每顿都能把盘中肉吃光光,却常留下碧油油的青菜,叫老师很是操心。怎样让孩子爱上绿叶菜呢?我给老师支了一招——  于是,老师给孩子讲起了大力水手与菠菜的故事:“很久以前,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有位正义的水手英雄名叫波派,他力大无穷,战无不胜,胳膊上的肌肉鼓鼓的。为什么他如此厉害呢?原来,每当大力水手遇到强敌时,他都会服下一种“灵丹妙药”——菠
最近,一位妈妈和我聊天:“儿子淘淘7岁,每天总能做出许多令我抓狂的事情,好像故意和我作对一样,是对家长权威的挑战还是什么原因?我该怎么办呢?”我说:“没有你想像得那么严重,可能是淘淘已经到了猫嫌狗不爱的年龄了!”“猫嫌狗不爱的年龄?”那位妈妈惊讶地说:“真的有这种说法吗?”  俗语说:“7岁8岁,猫嫌狗不爱。”意思就是说,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时,总会做一些惹人烦的事情,即使是喜欢亲近人类的猫狗,也不愿
眼看着宝宝的脾气越来越坏,对抗情绪越来越严重,我意识到了,强行给宝宝立规矩是不可取的。  像大多数妈妈一样,在和孩子立规矩的斗争中,我狠心看她哭闹,绝不退让,绝不心软!我要让她知道,哭闹是没有用的,不行就是不行!然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每晚必发生几场战争。虽然她不止一次地知道,哭闹是没有用的,最后会哭得筋疲力尽,败下阵来。但是我执拗的宝贝,下次仍然不屈服,重新与我抗争不已。娃爸最后实在受不了:
理财能力越强的孩子,越舍不得将钱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那么,有没有一种方式,能让孩子的爱心与理财同时开花呢?  “菲比都8岁,可情况却令我担忧,对于花钱,她总是毫无节制,每月的零花钱基本都被她全部挥霍。看到同龄伙伴都拥有自己的小金库,她居然镇定到无动于衷。”我向朋友抱怨说。朋友说:“如果你不想菲比长大成为花光每月收入的‘月光族’,或透支信用卡的‘卡奴’,甚至需要你们贴钱过日子的‘啃老族’,你得赶快教
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心理特点、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主要方式。同伴交往在学前期就已经存在,进入小学后,特点更为鲜明:  1 与同伴交往的时间增多,交往的形式也更加复杂;  2 在同伴交往过程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可以用书面、口头甚至肢体语言与同伴交流;  3 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别人所采取的行动,也就是说,他们更懂得“察言观色”;  4 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活动;  5 开始
一开始,和很多人一样,我总会有意识地不让米滋滋自己拿杯喝水,怕她洒得到处都是。但我依旧阻止不了她对水的痴迷,越是不让,好奇心越强,一逮到机会,她就抄起杯子喝起水来。  某天早上,当她再次把水倒在桌上时,我一口恶气提了上来,但又强行把话吞了下去。拿抹布擦拭的时候,看到她的表情是怯怯地,似乎在等待着我的责备。我心一软,轻声说:“It is OK.”她如释重负,给了我一个微笑。我被这微笑鼓舞了,心想,给
幼儿园里有  ●文/付 敏  带儿子去医院上班。吃午饭时,护士莉莉故意逗儿子说:“我做你女朋友,要不要?”  儿子半天不回答,一旁的宋医生有些不死心地追问:“女朋友你都不要啊?”  儿子抬起头来,看了宋医生一眼,用很不屑的口气非常响亮地答道:“我幼儿园里有。”    长 大  ●文/陈 平  妈妈问甜甜:“长大了想干什么?”  甜甜说:“不知道,离长大还很远。”  妈妈说:“小孩子要有理想。”  
看着空中飞着的小苍蝇,忽然觉得它们没有那么讨厌了。  今年的梅雨季节比往年长得多,足足持续了一个多月,在每天湿气重重的天气中,家里的垃圾就成了我最头疼的事情。在日本,关于丢弃垃圾的规定很严格,一般家庭的厨余垃圾,比如萝卜皮、西瓜皮、鱼骨鱼刺之类的,每周只有两天早晨能够丢弃。尽管我在洗碗池里用网状垃圾袋将厨余垃圾滤掉水分后才扔进厨房的垃圾箱,以减少垃圾发酵的机会,但仍然不能彻底避免。  加之,厨房窗
  
我立马抓住了家长描述里的关键字——清鼻涕,然后在脑袋里反问:孩子这是感冒呢,还是过敏性鼻炎?  孩子感冒了可能会流清鼻涕,但是流清涕不一定是感冒,也可能是过敏性鼻炎。这两者如何区别?事关重大,因为治疗和预后完全大相径庭。  我在这里给家长几点小小的提示:  如果感冒的话,开始是流清涕,而后慢慢转变成粘性的白色鼻涕,最后成为黄鼻涕而结束;但是过敏性鼻炎的清鼻涕,持续不断,难以向粘性白鼻涕和黄鼻涕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