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步路都有意义

来源 :故事家·高考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yibo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合话题:
  经验;人生;
  走好每一步;
  脚踏实地
  2019年,王景春凭借电影《地久天长》中饰演的刘耀军一角,获得了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银熊奖。
  在剧中飾演机械厂工人的王景春,有许多在工厂中做焊工的戏份,很多看过电影的观众都表示担心他会因此而受伤。实际上王景春不仅曾专业学习过电焊,还取得过电工五级的证书,在电影中他把过去学到的那些技术全用上了。用王景春自己的话说:“这戏是给我写的。”
  王景春在青春期的时候因为叛逆,跟父亲作对,不愿意读书,就自己跑到技校学习了瓦焊专业。他觉得电焊可以控制在手里,很好玩,是自己喜欢做的事,于是就努力地去学习。直到现在,说起电焊,他依然头头是道。拍摄的时候,他做电焊、操作车床这些活儿时,都不需要有人教,就仿佛是做起了自己的老本行一样熟练。由于王景春刻画的角色稳准、逼真,最终打动评委,获得了最佳男演员银熊奖。
  对演员来说,似乎每一个生活经验都有用,说不定哪天就能用得上。但对我们每个普通人来说,每一步人生路又哪里是白走的呢?人生的每一步路都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之前走过的每一步,都可能对之后的人生有影响。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所以要走好每一步。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丁玲《在医院中》系争议之作。合观小说文本及丁玲事后的检讨草稿,丁玲试图以《在医院中》回应延安政治经济机制之下文学如何保证生产性的问题。这是革命内部的新启蒙,关涉文学、身份与政治,也关涉延安政治经济机制与启蒙之间的排异与消溶。丁玲在此展现了形式大于思想时的危机意识,也就文学如何表述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做出了纠结的努力。文学生产性的可能,对于丁玲而言,或即在于其危机意识和纠结。   关键词文学生
2035年的街头,一家贩卖成功的店铺开张了。东方尚未破晓,风铃叮当作响,店铺的木门被轻缓地推开。  一个身穿笔挺西装的年轻人步入店内,自信地说道:“店主先生,您好!我是一所名牌大学毕业的博士生,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大律师。您瞧瞧这些证明,有入学证书、演讲比赛获奖证书、法理竞赛一等奖证书……”  店主按住了他的手:“我的孩子,它们只是换取成功的门票。凭这些门票,还不足以在我的小店里换到你所希
一  经济社会分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生活在急剧变迁社会中的个体需要不断调适自我以适应社会变革发展的需求。在发达地区的农村,由于男性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妇女的家庭经济贡献率较低,年轻妇女难以发挥其主动性而变得消极内向。经济分化和阶层分化带来的农村妇女的社会心态和社会地位变动,及由此所需的社会适应机制亟待关注。  2009年至今,笔者多次赴浙江沿海农村驻村调研,发现当地妇女的
内容提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和必 然要求。它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和规律,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 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 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唯一正确 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科学的理论体
内容提要:在全球化时代,随着消费意识形态的广泛蔓延,审美意识形态的无限扩张,以及日常生活审美化趋势的日渐突出,作为社会感性表征的审美文化,已构成这一时代文化转向的显著标志,并越来越多的对当代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极为复杂而深刻的影响。从消费社会的文化逻辑看,所谓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某种意义上是指作为社会感性表征的审美文化的生成与构建。审美文化作为社会感性表征,不仅代表了一种描述文化总体性的重要概念与范畴,
内容提要 城市新区作为大城市地区未来人口和产业调整重要的扩散和转移区域逐渐兴起,如何令这些新区合理承接大城市地区的经济、产业、人口等资源,迅速健康地发展,成为了当今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以快速成长中的西部重要大城市西安市的东部新区——浐灞生态区为例,通过对浐灞生态区以生态为导向的实践的分析,从生态理念、环境修复、产业构建、空间发展等方面探讨生态导向下城市新区的健康发展模式,为国内其它新区建设提供
内容提要 诗歌历来被认为是民族文化和文学的精粹。中英诗歌虽用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背景下由不同的诗人们创作而成,但由于这些作品用来表现人间的喜怒哀乐这些基本的人间情感,故即使不同时代和不同语言的诗歌也存在很多的相似性。本文力图以文学的可比性为基础,分析爱伦坡诗歌《乌鸦》与贾谊《鹏鸟赋》之相异与相似 。  关键词 爱伦坡《乌鸦》 贾谊《鹏鸟赋》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
内容提要 《老子》中有五章提到“自然”,隐含的实际主语不尽相同,词性也有变化,需要分别对待。道的自然是无待的,人的自然是有待的,前者是实然概念,后者是应然概念,若二者区分不清,《老子》的自然很容易被误解与利用。故本文借助“无待”“有待”二词将这两个层面的自然分开而论。“无待自然”是道的自然,指道不依赖任何条件,本来如此的特性,其人格代表是“圣人”,圣人是合乎自然的理想人格形象;“有待自然”是万物的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在已有的工人阶级意识研究中存在三种不同路径:集体主义方法论视角、个体主义方法论视角和文化转向视角。这三种研究视角的基础都是生产。而消费社会的出现对工人阶级意识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笔者试图将三种视角加以综合,以文化转向的视角为主要的方法论,把消费社会的结构性因素和个体主义对阶级意识的表达考虑进来进行研究。这样既避免了文化视角中相对主义的缺陷,又能更好地兼顾社会结构
有一次,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得到一家报纸提供的旅游机会——前往地中海地区的轮船旅游。当轮船行驶到欧洲某个地区时,旅客们有一天的自由活动时间。马克·吐温和几个爱好探险的旅客便打算乘小艇到附近一座未开发的小岛上去看看。  出发前,马克·吐温在自己的包里放入了食物、水等各种必需品。在他往包里放防身用的武器时,一个叫威廉的旅客大笑着说:“这个就不必带了,既沉重又占空间。而且据我了解,这座小岛面积很小,上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