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收藏之乐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e_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路漫漫其修远”,这一路的“上下求索”,才是最快乐的。
  求索领域无穷尽,倒也无妨任情秉志,率性而为,苦乐由之,竞也常收一以当十之效。志趣是天赋的,心情是愉悅的,过程是充实的;五花八门中都藏着真、善、美的功德,何乐而不为!

其他文献
网上曾流行一句中式英语“No Zuo No Die!”意思是“不作就不会死。”看一下《道德经》的第二十三章,说的大致就是这个道理。第二十三章原文如下: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这章的大意是:少发号施令是合于自然
期刊
下·学习国学就是要养五个大:大思想、大境界、大格局、大责任、大担当,读书的人还要有高度、广度、深度、厚度和风度,这是学习国学的关键五大五度。  作为孔子的后代,从文儒书院院长孔海钦身上,笔者感受到了教育家的情怀,我想这不仅因为他是圣人的后代,更源于他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躬耕。近日,笔者有幸就青少年国学教育的问题采访了孔海钦院长。  记者:您一直在从事国学教育,真正打动您让您喜欢上了国学的原因是什么呢
期刊
我略略讲了王维的诗,继续要讲杜工部。杜诗与王诗又不同。工部诗最伟大处,在他能拿他一生实际生活都写进诗里去。上一次我们讲散文,讲到文学应是人生的。民初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主张文学要人生化。在我认为,中国文学比西方更人生化。一方面,中国文学里包括人生的方面比西方多。我上次谈到中国散文,姚氏《古文辞类纂》把它分成十三类,每类文体,各针对着人生方面。又再加上诗、词、曲、传记、小说等,一切不同的文学,遂
期刊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亘古不变。但是如何去爱,却是人言人殊。今天斗胆从先秦時期部分流派的思想中进行耙梳,看看各派达人如何去爱。  如果排座次的话,儒家肯定要做中国文化的第一把交椅。所以先从儒家论爱谈起。“儒家”创始人孔子一上来就把 “爱”与“仁”“孝”“礼”绑在一起。“仁”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孝”强调了爱的起源,“礼”则强调了一种阶级性,强调了一种差别。所以儒家的爱从一开始就体现出了显著的特点:
期刊
china,当这个词笨拙地从一个洋人的口中说出的时候,他想要表达的是一个叫作“昌南”的地名,后来,人们把这个地方称作景德镇。或许他们实在无法在英文中找到一个恰切的词来代表他们眼前看到的这些“胎质白净、手感糯滑、轻盈高雅”的宝物,所以只好用地名来为其命名。一个词,从一个小镇到一种器具再到一个国家,翻译过后词义的不断丰富让我们品味出这种经火蜕变之器物的宏大魅力。  自汉代以来,无数双巧手抟塑泥土的质朴
期刊
谭向东从事家具行业二十多年,喜爱和研究中国古典家具超过十年,这令他对中西家具都了如指掌,也更懂得如何让中国古典家具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风采。中国古典家具的制作技艺,自明末进入巅峰状态,如今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每一件中国古典家具,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国古人高度智慧和高尚品位在物质形态中的结晶和历程。  面对古物,你会觉得光阴是以世纪为单位的。而岁月更迭,有些记忆的魂灵,附着于物,永远留
期刊
中国的收藏史上,名家辈出,其醉心于收藏之事,搜罗佳品,不遗余力,孜孜不倦,至死不渝。虽然醉心于收藏之中,各有所好,收藏的方式和范围各不相同,结局也相去甚远,但是,他们的文化情怀和情趣却大致相仿,以古人的智慧来丰富生活,古为今用,达到了求索与玩味的谐和。  乾隆:三希堂内观自在  收藏可以满足个人的癖好,充实精神,提高生活质量,甚至可以以此来养生益寿。清朝的乾隆皇帝日理万机,当了长达六十余年的皇帝,
期刊
这是一个奇异的旅程,能够穿越古今的时空经纬,和那些岁月的珍藏一起回溯久远的年代。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人类曾经的过往,并非都像云烟消散得无影无踪,它们在有意和无意之间,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无声地见证着人类在漫长的历程中走过的沧海桑田。  这些人类的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蛰伏着悠远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它们犹如散落在时间长河中的珠贝,串联起来就编织 成了闪光而又珍贵的记忆,那里诉说、还原着历史的真实,诠释着
期刊
中国是产玉的国度,玉的历史贯穿了整部中国文化史。在众多传世名玉中,最为广为人知的恐怕就是著名的和氏璧了。据《韩非子》载,楚人卞和在山中发现了璞玉,欲将其献给楚王。楚厉王及其子武王面对宝玉而不识,迁怒于卞和,先后削掉其双足。直至楚文王时代,玉工将碧玉剖开,才发现它是一枚精美绝伦的美玉。  战国时期,我们排查史料可以知道,和氏璧先后为楚国、赵国和秦国所有,其中秦、赵之争尤为精彩。当得知赵国拥有和氏璧后
期刊
“风物”两个字有气。一说出未就动人了。立刻会想到那些有风情有情调有景致的东西。  入大山人的册页中有风物,松子、荔枝、石榴……寥寥几笔,俱是风物神姿。那亦是其姿态——孤洁高寒。齐白石也画风物,却是民间的情怀,每一寸都是活生生的。白石老人大抵知道这一切本是俗物,放在生活和日常中才能彰显它们的性格和命数。  侯孝贤的电影《海上花》,长三书家里的展物更述人—一存黄的老灯、老益项、老家具上的暗花,简子、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