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光素染色法与萤光抗体染色法在疟疾方面的应用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53159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萤光素染色法与萤光显微镜检查病原体已有很长的历史。1938年,Bock和Oesterlin二氏(1)开始将此法应用于疟原虫的检查,证明对检查薄血膜中的疟原虫也有相当的价值,但在厚血膜的染色上则因其他血液有形成分的非特异性萤光过多,限制了其应用的价值。其后Coons氏等(2)(1941)发现萤光抗体染色法在广泛应用中证明了此法在临床诊断与免疫学研究上都很有价值。Brooke氏(1959)乃第一次采用萤光抗体染色法检查疟原虫,其后许多学者使用了类似的方法,逐步肯定对疟原虫的诊断有相当的价值(3)。本文综述了萤光素染色法和萤光抗体染色法,及其在疟疾诊断学、免疫学和流行病学方面的应用,以供国内从事疟疾工作者的参考。

其他文献
多价钩端螺旋体菌苗预防注射效果初步观察
期刊
内分泌与溃疡病的关系
期刊
河南皮肤利什曼病一例报告
期刊
1.报告36例钩端螺旋体病远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多发生于急性期后2~5个月。2.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无发热,意识多清楚,以一侧偏瘫为主最多见,亦可有双侧瘫及截瘫,轻型及早期病例仅有感觉障碍。3.结合临床表现及脑血管造影发现,考虑本病系由于颅内血管损害引起血栓形成所致。
期刊
我国的疟疾研究工作
期刊
随着抗菌素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广泛应用,医院中耐药性菌株感染也相应地逐年增多。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最早出现对青霉素耐药,现在对临床常用的几种抗菌素亦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虽然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及抗菌素控制使用等都曾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但医院内的耐药性及交叉感染问题尚未有明显改善。
期刊
在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中,检查动物及人血清中的抗体是不可缺的。一般常用补体结合试验及凝集-溶解试验(以下简称凝-溶试验)。两者比较,在农村条件下,前者受物质及技术条件限制较大,后者较为简单,技术要求不高,但镜检时颇为费时,并需有暗视野显微镜的设备,故受到一定的限制。寻求一个设备要求篇单而又快速的方法,有其现实意义。近年于恩庶、吴熙仪所介绍的玻片凝集染色检查法(中华内科杂志10∶62
期刊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一般多依据病史分析及血象检查,但确切而可靠的诊断方法,当推血浆铁的测定或骨髓铁(包括骨髓含铁血黄素及铁粒幼红细胞)的染色。且后者对于疗效的观察亦有价值(1)。兹将50例缺铁性贫血的有关铁代谢的资料及治疗前后的比较作一报道,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期刊
1918年Watanabe氏(1)发现甲基胍有降血糖作用。后来学者们试用此类药物治疗糖尿病,发现只有十甲烯双胍和十二甲烯双胍比较安全,其降血糖剂量比LD50小得多;至1926年Frank氏等(2)称之为Synth-alineA和B。但此二药只对轻度或中度成年型糖尿病有效,且毒性作用很大,小量即能损害肝肾,甚至有死于急性黄色肝萎缩的,故未再试用于临床。1928年Bode及Marks二氏(3)在动物及
期刊
恶性疟的临床表现复杂,中毒症状严重,并随时有凶型发作(恶性发作)的可能,此种凶型发作几乎为疟疾致死的唯一原因。因之疟区临床工作者对之应有高度警惕性,以免贻误诊疗时机,造成不应有的死亡。本院自1951年至1961年间经血片或骨髓片检查证实为恶性疟疾患者共115例,根据某临床表现与严重程度符合凶型发作者31例,兹作一简要分析,借供参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