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山 “老墨”三绝诗书画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R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西南闻名于世界的周口店,山环水绕,远离喧嚣,显得古朴幽雅。中国当代著名诗书画艺术家刘立山的画室“乐野斋”就在这里。他身居山野,却乐在其中。
  处于如此境界,这位身材颀长、体格结实、鬓发斑白的刘立山,更加焕发出一种洒脱与从容,豁达与坚韧;而那些付诸笔端的书画、诗词,也更别有一番雅秀雄浑、纯情至性的风韵与神采。
  
  读书万卷可通神
  
  刘立山1948年2月出生在北京,号“老墨”。有“老三届奇才”、“老墨三绝诗书画”的盛誉。他5岁起开始跟随曾教过私塾的舅父习字练画,启蒙课本是古装人物小人书。面对这些构图精美的画本,他每天不是对着临摹、便是捧着阅览。以致后来刀马人物画的创作成了他的看家绝活,他说非常幸运有那段童子功。
  刘立山的童年,是在一种宽松的环境、和睦的家庭气氛中度过的。父亲整天忙于一家的生计,母亲则是一位心灵手巧、勤于家务的主妇。他们给予刘立山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无声而细润的传统美德熏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在他的书画生涯中得到了最好的应验。
  童年的刘立山连“淘气”都独具“风格”:他在同学家里,趁人不备,转眼间便在墙上用彩色粉笔极其熟练地画了个手拿兵器的曹操像。待人家发现时,他早已笑着跑远了。他对童年记忆最深的是广播里引人入胜的评书连播,至今评书中的那些“贯口”、“赞活儿”、诗词、韵文等他还能口若悬河地表演。这些为他的诗书画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刘立山少年时用自攒的零花钱,买了不少文学名著和创作理论的书籍。如老舍的《出口成章》、唐弢的《创作漫谈》等,少年时他已经在仔仔细细地研读了。小学六年级时的作文《我俩是好朋友》被选入由吴晗作序的《今天我喂鸡》一书。高中一年级时,刘立山竟在作文课的90分钟内,当场写就一篇18页稿纸7000多字的精彩短篇小说,在全校引起轰动。“文革”中,做为一名高中学生的刘立山,被当成“走白专道路的修正主义苗子” 而陪着老校长挨了批斗。事后他却高兴地说:“太值了!一场陪斗会换来一首诗!”原来他在陪斗时,心里默默地作成一首七律诗:“读书勤奋考分高,品学兼优祸已遭。有愧于心常省过,无辜何故乱开刀?千呼口号风涛急,一挺身躯意气豪。完卵覆巢知必破,存留杀剐任愚曹!”
  1967年,董其武将军看到了刘立山的一些诗书作品后,极为赞赏;并邀他来到家里,亲手将一套线装的《康熙字典》赠给他,以示鼓励。
  刘立山的一生阅历丰富,他当过农民、锅炉工、钳工、掘进工、创作员、美术编辑、记者。然而他始终没放下手中的书和笔。读书给他的诗书画创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养分,他总是以苏东坡的诗句来鞭策自己:“读书万卷可通神!”
  
  嘉誉纷呈苦润毫
  
  随着神州大地的改革开放,文坛更是百花齐放、五彩纷呈。刘立山的诗书画作品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文坛权威人士评论他说:“艺林中往往是善书者不善画,善画者不善诗,而像刘立山诗书画三者俱佳者,确是难得。”
  刘立山的书画作品曾在“两岸名人书画联展”上深获好评,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高度评价他的作品和他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并亲笔题写“至诚无息”字幅赠他。
  中华诗词学会原副会长张报老先生最早看到刘立山在“文革”中的诗稿时,深感惊讶。面对这思想深邃、纯情至性、荡气回肠的诸多诗词,张老简直不敢相信这些作品竟出自一位20来岁的小青年之手!张老感叹地说:“难能可贵呀,大作几乎填补了那段时期诗词创作的空白!”并连声称刘立山为“奇才”。于是“老三届奇才”的雅号便不胫而走。
  1995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得到刘立山的诗书作品后,非常赞赏,并给他寄来热情洋溢的长信,使刘立山倍受鼓舞,更加勤奋治学。
  著名青年诗人萧瑶写诗赞誉刘立山:“老墨三绝诗书画,经霜历雪老三届。身高艺高品更高,为友千秋情无价!”
  刘立山在对艺术执著追求的同时,更加注重人品和道德修养。他曾作七绝诗道:“未学诗前学做人,经霜历雪百熬身。漫求佳句如泉涌,立德为先最足珍。”刘立山认为“从艺”与“做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生7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他经常品味着魏文帝曹丕的这段名言,感悟到人生只有在“立德”中去实现自我价值,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刘立山随着名声鹊起,面对如潮好评,他在创作上却丝毫不敢懈怠。正如他联句所写:“善缘广结勤磋艺,嘉誉纷呈苦润毫。”确实,艺术创作是很苦的过程,但苦中有乐。
  他不沾烟酒,深居简出,生活朴素。他为艺术勤奋探索,为社会积极奉献:助残活动、抗洪义卖、奥运会捐赠、汶川大地震捐赠……都凝聚着刘立山的一份火热的爱心……
  
  风吹雨打妙无穷
  
   “风吹雨打妙无穷”是刘立山的诗句。他常以青年时的坎坷经历做为自己创作激情的驱动力。
  “文革”中,刘立山的父亲被错划为“反动资本家”。全家人除刘立山一人侥幸留京外,皆被遣返河北农村。最让他痛心的是,那些被他视同生命的、从小攒的近千本具有十成品相的古装人物老版连环画,竟被通通付之一炬!他当时只能默默地发出“成史千秋遗产荡,焚书九土国魂摧”的慨叹。
  刘立山后来到陕西富县插队,经受了非比寻常的人生洗礼和磨炼。他心里呼喊着:“浪迹鄜州砺志雄,风吹雨打妙无穷!”他所言的“砺志”,就是学习知识,研习书画艺术,使中华传统的诗书画将来能够巍然屹立于世界艺林。他利用一切时间苦练,经常废寝忘食。他曾携带着自作的诗书画,步行几百里,沿途到一些知青村以文会友,讲故事、说评书进行劝学,受到欢迎。他插队时,偷偷地带了两大木箱书籍、诗稿等。可是插队后,这些书籍、诗稿又险遭劫难,这里还有一个很感人的故事:公社打算翻箱倒柜搜查他的书籍和诗稿,幸亏同队一位女知青李毓告诉了他这个消息,并主动和他一起连夜将书和诗稿藏匿在她自己所住土窑洞的洋芋窖里……《当我们50岁以后》一书“劫难中的诗稿”篇章对此有详述。
  而今作为诗书画艺术家的刘立山,他所说的“风吹雨打妙无穷”,其“妙”就妙在他经历的那些郁闷、压抑、思念、惆怅……现在却通通被他转化为“万种情怀融笔端”的高雅艺术品。
  
  笔墨当随时代
  
  “笔墨当随时代,与时俱进;艺术创作须创新求真,反映时代风貌,服务人民。”这是刘立山的创作理念 。
  他著的“炒股奇书”《股诗七绝》被专家评论为“无论是在中国诗歌史上还是在中国证券史上,都会留下不大不小的一笔!”他独创的《三国手绘实寄套封》,在邮品市场首开先河,他是首创第一人。他的狂草书法更是一绝,不愧为大家。他的绝窍是使用了极具难度的“转杆裹锋”笔法,这种笔法又是他的独创。他还将这独特笔法删繁就简地融入大写意人物画,从而丰富了国画的线描笔法。
  他在多元文化领域皆有独到的见解和造诣,其书画作品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士及陈列馆珍藏。国家领导人马文瑞等以及社会知名人士如陈立夫、胡絜青、齐良迟等都曾为他题词。他的诗书合璧作品曾作为珍贵礼品馈赠外国贵宾,如美国夏威夷州州长等。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这是刘立山坚守的艺术理念。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他过去不卖画的观念也在变。他认为书画作为商品可以流通,但它首先必须是艺术品。
  刘立山希望那蕴含着中华优良文化内涵的高品位艺术品,走向世界,让不同肤色的人共同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他正在为此而做着不懈地努力!
其他文献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也给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当今,我国在相当一些领域与世界前沿科技的差距都处于历史最小时期,已经有能力并行跟进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本文以研究黑龙江少数民族濒危建筑文化传承与保护为主要目标,通过从黑龙江少数民族建筑文化的精神内涵、现代住宅设计中的风格化现象为出发点,针对现代住宅设计风格化进程的
中国制造业正处在一个从制造向创造转型的阶段,技术追赶与产业转型升级交织在一起,此时更需要政府作为各方科技创新力量与企业之间的粘合剂,用政府投入带动企业和社会的投入,以实
东北亚是世界政治和经济大国集中分布的区域,对于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具有重要影响。东北亚各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十分广阔。东北地区是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
植物体细胞杂交,是一种无性杂交,其杂交后代的数量远远大于有性杂交,而且可以克服远缘杂交的某些限制,获得有性杂交难以成功的一些杂交组合,是作物育种的一个新途径。自1960
寒冷的冬季在11月悄悄开始,为了使新生宝宝安全度过他的第一个冬天,我们特别为新手爸妈准备了这篇“温暖”的文章哦。 The cold winter started quietly in November, and w
电力是工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四平作为吉林省第三大工业城市,与发电的电力建设有着之间的关系.本文是在对吉林省四平市电力工业资料整理和对电力工业遗产调研的基础之上,对四平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1963年4月《中国农业科学》刊登《大蒜气生鳞茎繁殖法提高产量及繁殖率的效果》一文,介绍用气生鳞茎繁殖大蒜,第一年得独蒜,第二年才长成大蒜。但我们在镇江市试行的结果,第
91年11月,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数十位菊花专家,在湖南湘潭市召开了中国菊花研究会第一届年会。会上,代表们交流经验,切磋技艺,在去年已鉴定了102个品种的基础上,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