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让一切变成你渴望的模样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89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十八岁,说懵懂不懵懂的成熟,说成熟不成熟的懵懂,在懂与不懂之间徘徊着,寻找远方的自己。十八岁那年,我也算经历了许多转折和变故,不知是逐渐变得无感,还是执着于向前,我对于高中时代竟然没有半分留恋。
  毕淑敏说过:“如果你愤怒,你就呐喊,如果你哀伤,你就哭泣,如果你热爱,你就表达,如果你喜欢,你就追求。不自我贬低,不自怨自艾,走出去勇敢做自己。”这句话大概是高中的最终奥义吧,不过我直到高三才完全读懂这句话的含意。
  五年前,当美国电影《钢铁侠》《复仇者联盟》风靡世界时,那时的我也很痴迷,不仅痴迷酷炫的动作和特效,还有那全程热血的英语字幕。也就在那时,我听说了北京外国语学院。后来,我每天都闷在家里看这些电影,甚至对母亲说,我想学英语,将来考北京外国语学院。母亲表示支持:“喜欢你就去学,试一试,万一考上了呢。”母亲这句话,成了我最大的动力。
  2
  上高一后,母親给我报了英语补习班,并且每天接送我,风雨无阻。可是,热情的消退也是迅速的,在被老师批评多次后,我产生了放弃补习的念头。母亲看出我压力比较大,于是劝我退出补习班。但是,我对英语的兴趣没有变,甚至已经长出了萌芽。
  在我的家里,姐姐就读的是武汉大学,以父亲那种“后浪拍打前浪”的观念,似乎我就一定要超过姐姐。但是,姐姐在我心里是一坐永远不可能跨越的高山。
  也许“懦弱”这个词用在我身上再合适不过。高中最后的阶段,面对满桌子的试题,我竟然产生了一种倦怠感。不管多么努力,做一道题就像浴火一般的疼痛。我像傀儡一样,被生活的绳子牵着向前进。我甚至嗅到快要放弃的气味了,紧张、恐惧像爬虫一样啃食我的神经。
  可是又能怎样呢?放弃只是精神层面的安慰罢了。我是走读生,每天晚上十一点才能到家,然后在桌子上做题,做一张试卷就泪流满面,在一旁守候的母亲也是抽噎着。那段日子,我就如同魔怔一般,把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背得滚瓜烂熟,甚至可以信手拈来,可是难以突破的知识却像是陌生人,始终无法熟知,我根本无法理解那样枯燥无味的日子坚持到最后有什么意义。那时的我没有瓶颈期和高原反应的概念,总是自责找不到任何有效的解决办法,兜兜转转地找不到任何光亮,最想的就是草草地快刀斩乱麻,结束这段苦日子。
  3
  我们班后面是山,野花开得遍地都是。在高一、高二的时候,我们根本不会注意,它什么时候盛开,什么时候掉落,都像是在演独角戏一样。
  可是等我们到了高三时,它却变得不一样了,像一个高贵的女王,接受我们的恩宠。因为那一抹突然到访的清新,彻底击碎了沉闷的空气,大家都像是睡醒了一样,开始对周围的事物有了自己的感知,偶尔走到窗户边看一看那簇拥的粉白,有人还会文艺地摘下几朵,夹在满摞的书本缝隙里。
  也许真的是因为那突然造访的芳香,我一下子变得敢于重新审视自己了,那种浑浑噩噩的日子也似乎变得简单了许多。
  我开始调整自己的步伐,着手攻克难以突破的知识点。第二次模拟考试,我在全校排名位列第十五名,在班里排名位列第二名。虽然同学不断地夸我,甚至有人为我夸下“非一本院校不上”的海口,但我并没有因此冲昏头脑,而是继续不断地突破自己。
  4
  那段日子很是难熬,每一个微小的地方都在宣告高考即将来临,甚至连台阶上也贴满了励志的话语和知识点。我把时间一缩再缩,科比的那句名言“我每天都能看见凌晨四点的洛杉矶”都显得无足挂齿,因为我每天可以看见凌晨两点的学校和五点的初阳。
  高考前那段时间,姐姐也请假回来,为我补习功课。我常常半夜敲她的门,让她给我讲她的高考故事,她总是用一句话概括她的整个高三生活,就是“累得跟狗一样”。这虽然是句玩笑话,却是整个高三生活的真实写照,甚至可以说是整个青春里最浓重的一笔,而书写它的恰恰是还没有放弃的我们。
  在高考百日动员大会的时候,我们班没有参加,因为我们还在班里努力填补文综卷子上白花花的空格,煞白的荧光灯闪得我眼盲,还有不断传入我耳朵中的励志话语。那一刻,我永远无法忘记因为极度兴奋,肾上腺激素猛增的感觉,心中仿佛吃了一颗魔鬼椒一般的炙热。
  5
  2015年那个入夏的下午,光束斜缓地穿过浓密的树叶,在我的桌子上投下了一块块不规则的金箔,伴随着刺耳的警报声,停笔、起立、交卷这几个动作成了高三的落幕词。没有喧哗,没有喜悦,在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我竟是如此的平静,所有的日子就像一幅暗黑的油画一样,在走出校门时被重新上了颜色。我的高中生活就那样完结了。
  毕业聚餐时,只是稀稀疏疏地来了一部分人,班主任端起酒杯,开始了我们最后一次班会,而班会的主题是“未来”。那一次,我知道也许整个高三(11)班再也不能像早自习一样,整整齐齐地相聚一堂了。
  聚会完,我独自坐着绿皮火车去了西藏。直到现在,我还无法忘记那片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黑蓝色夜空中闪烁跳跃的北斗星,以及拿着套马杆的姑娘那晶亮晶亮的黑色瞳孔。我的同桌则去了曾经心心念念的广州……每个人都享受着高考完的那个夏季,而我原本忐忑的情绪也烟消云散了。
  6
  公布分数的那天早晨,我被母亲叫起来去查成绩。分数出来的那一刻,我没有过多的言辞,563分的成绩让我花费了十二年。那一刻,真的没有太多情绪,或许经历的太多,整个人也变得会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没有考上北京外国语学院,但是被广州外国语学院录取了。如今的我,特别想回到高中的校园,然而并不是想重温那时的热血高考,只是单纯地想给满山的花朵来一张特写,调上泛黄老旧的色彩。最好花丛中还有一把古朴的藤椅,让我静静地坐在上面,不疾不徐地回想那让一切都变成我渴望模样的十八岁夏天。
其他文献
2012年的一天,导演马杜在跳蚤市场闲逛时发现了一些使用过的胶片。8毫米的胶片每卷4分钟,合在一起总共20个小时。马杜是位有心人,他一遍又一遍地查看胶片上的人物和风景,总共花费了6年时间,最终还原出胶片中主人公奥伊瓦的生命痕迹。  奥伊瓦是芬兰人,生于1911年12月29日。父亲早逝,他与母亲、妹妹相依为命。因为家境贫寒,他一度靠为叔叔的农场打工来维持生计。成年后,奥伊瓦以机械师的身份参军,战后复
我们看内蒙古的地图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怎么到处都是“浩特”?外国人听了,可能会以为内蒙古热得不行,因为内蒙古真的非常“浩特”(谐音“hot”)。  在古代蒙语中,“Hoton”即“浩特”,原意是水草旁的聚居地、定居点,是非固定經常搬迁的,有游牧定居点的意思。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动,“浩特”从游牧含义转化为了农耕文化中固定城邦的含义,也就是“城市”。  比如,内蒙古五大“浩特”中最有名的内蒙古自治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香水的痴恋。  爱闻香,与春有关。我那异于常人的嗅觉细胞,之所以如此灵敏,全得益于童年时春风的浇灌,风里飘来的都是五彩香气。都说“闻香识女人”,我属于“闻香识春天”。  对我来说,春来不是雪花停飞冰融水,也不是和风送暖燕南归,其标志之物只有一个:香。  春来不在冬尽处。寒香阵阵扑鼻来,醉人于无形。梅花点点,暗香浮动,冬未消残,春信已在枝头闹。“凌寒独自开”的梅,香出了春的序曲。
瓦罐摆在那里已经很久了,至少在我途经那个地方的记忆中。破底,倒扣着一米来高,上面还有几道裂纹,也不知什么时候被谁放在那个空地的角落里,没人注意,也没人在意。  冬去春来,生活和以前一样,地方和原来一样,连那片天空下的云彩和空气也好似和原来一样,没有一丁点儿的变化,如同《傅雷家书》中说的那句话:“生活如同死水一般。”  熙熙攘攘的人群,喧闹和拥挤的城市,让生活失去了朝气和活力,是一股死气沉沉的闷,一
研究微积分  同学跟我说:“我仔细地研究了高等数学、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发现了好多有趣的地方。”  我问:“你才初二呀,好厉害,都研究出了些什么呢?”  同学答:“我发现,‘微积分’都是一声,‘线性代数’都是四声,而‘高等数学’四种声调都有。”  护手霜与护发素  小姐姐在办公室涂护手霜。  小哥哥凑过来,说:“我也要涂。”说完就把双手伸了出来。  小姐姐看了一眼,说道:“你这手应该涂护发素啊。” 
每年春夏时节,澳大利亚的男女老少都衣装靓丽,骑着单车,戴上防护头盔。奇怪的是,防护头盔上还有几根萌萌可爱的Wi-Fi天线。难道是澳大利亚人喜爱上网?头戴Wi-Fi是为了随时随地上网吗?  事实并非如此,澳大利亚人头戴Wi-Fi不是为了方便上网,而是为了避免鸟类的攻击,用来防鸟的。什么?防鸟?没错!  澳大利亚有一种鸟,名为澳洲钟鹊,又叫黑背钟鹊,俗称澳大利亚喜鹊。一看这个俗称,你应该会想到它们和中
摆攤后,一个喷嚏两个亿
一个人比别人活得焦虑,一定是比别人活得更在意。在意得多了,超出来的部分,就成了心灵的负荷。  心底阔大的人,可以活得优哉游哉。因为从来不想事,所以心头始终不多事。同样是活在这个世界上,你心头千事万事,而别人不余一事,这差不多就是命运的区别了。  这句话的另一种表达是:所谓命好的人,其实是那些能扔掉更多的人。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焦虑的人,是既有远虑又有近忧。原本是为了跳脱,到头来却是更深
2018年3月19日,全球仅存的最后一头雄性北白犀“苏丹”离世。至此,全球北白犀仅剩两头雌性存世,没有了雄性北白犀,她们也只能在这个热闹又寂寞的星球上,默默地过完一生。  犀牛是一个大家族,包括不少种类,总的分成亚洲犀和非洲犀。亚洲犀有印度犀、爪哇犀和苏门答腊犀三种,非洲犀有黑犀和白犀两种。北白犀又名北非白犀牛,是白犀牛的一个亚种。所有的犀牛中,白犀是较为罕见的珍稀品种。  白犀原产自南非、中非和
摩尔纹听起来似乎有些陌生,但事实上,它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  当我们拍摄到物体时,摩尔纹总是任性地给我们带来一些小麻烦。比如我们在拍摄屏幕时,诸如电视屏、显示器、手机屏等,明明肉眼看来非常清晰的,但相机拍摄出的照片上却会显示出一圈圈、一条条的波纹,影响屏幕的色彩和清晰度。  事实上,摩尔纹是一种光学现象。从技术的角度讲,摩尔纹是两条线或两个物体之间以恒定角度和频率发生干涉的视觉结果。当肉眼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