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腹角雉的繁殖生态研究

来源 :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65次 | 上传用户:rain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报道了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的典型栖地、种群密度、配偶、求偶炫耀、巢与卵的特征、觅食区及雌鸟孵卵行为。为在原产地对野生种群繁殖习性的首次系统记述。
其他文献
通过定期测定自然污水库底泥内DDT的含量,和室内微生物降解代谢试验,证明:DDT在污水库底泥中含量逐渐减少,主要是由于底泥微生物降解作用的结果。从底泥中分离出来的枯草芽孢杆菌不仅可以降解DDT生成DDD,而且可降解DDD生成DDA和DDM。并通过试验,证明枯草芽孢杆菌降解的作用是一种酶促反应,这种酶的活性部位是在细胞膜部分。这些结果说明了污水库净化的原因。因此,在库内充分发挥底泥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是
期刊
人类活动引起的新疆生态环境变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河流流程缩短,河水矿化度和泥沙含量增加;2.湖泊水位下降,湖面缩小或变干,湖水矿化度升高;3.森林破坏,面积缩小;4.草场的产草量降低,牧草质量下降; 5.土壤次生盐渍化、沼泽化和肥力下降;6.土地沙漠化不断扩大。
期刊
本文以初始时没有羊草种群定居的弃耕地植物群落演替为例,利用常规生态学调查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数学生态分析,着重研究了羊草小群落(microcommunity)的形成及其内部无性繁殖的分蘖植株的二维扩散(diffese)过程。并初步分析了羊草种群通过有性繁殖的种子的被动散布(dispersal)将所侵入地段的相对广大的空间(面积),划分为无数个具有有限面积的单元,解决种群最大限度地占有空间的格局问题
期刊
本文研究了电白县4种人工林的遮光度,叶面积指数和光合作用强度以及光合生产量,比较了各种人工林的生物生产量和光能利用效率。认为有多层多种结构的混交林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今后营造人工林的方向。窿缘桉纯林虽然有很高的光合作用强度,但由于纯桉林缺少中下层植物,因此光能利用率和生产量都很低。白藤在不足全光照10%,益智在不足5%的光照下,仍然生长很好,它们都有很高的光能利用效率,分别是3.92%
期刊
本试验研究了5种汞化合物(HgS,HgO,CH_3HgCl,HgCl_2,C_8H_8O_2Hg)对水稻、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及作物对汞的吸收、积累。结果表明,C_8H_8O_2Hg对作物的危害比HgCl_2和CH_3HgCl大,HgS的危害最轻。不同汞化合物对水稻蒸腾作用的抑制程度看出,C_8H_8O_2Hg的毒性大,HgS的毒性最小;抑制小麦光合作用的程度看出,HgCl_2的毒性大、HgS的毒性
期刊
本文介绍了应用小菜蛾Plutclla xylostella合成性信息素,顺-11-十六碳烯醛和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以及增效成份顺-11-十六碳烯醇的天然橡胶诱芯,于1982年和1983年在北京郊区和苏州郊区进行田间诱蛾试验。顺-11-十六碳烯醛和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的比例为5:5,另加入10%的顺-11-十六碳烯醇制成50微克的诱芯,诱蛾效果最高,超过5头活雌蛾。按以上成份比例和载置,含有
期刊
(1)种内竞争的效应及其强度不仅依赖予该种群的数量,而且依赖于该种群的空间分布图式。(2)回顾现行的测定密度效应的方法:Ricker(1954);Varley和Gradwell(1960,1963,1965);Morris(1959,1963a,b)及Solomon(1949,1964,1969),皆以种群密度(N或logN)为自变量而以下一世代的种群密度(N_(n+1)或logN_(n+1))、
期刊
本文报道1983—1984年我国利用自然寄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幼虫人工大星繁殖玉米螟厉寄蝇(Lydella grisescens)的技术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的玉米螟人工饲料配方中添加0.05克维生素E后,饲养和累代繁殖的供试玉米螟幼虫对提高寄蝇的生活和生殖力效果显著;温湿度、光照和风是影响寄蝇交尾的三因素,温度28~30℃,相对湿度70—80%,日光光照和
期刊
为寻求某些研究r-对策昆虫种群在其生境空间的概率分布的方法,我们用Pesson Ⅲ型曲线(简称P-Ⅲ分布)拟合了菜蚜种群的9批抽样数据,它们是1981年在菜蚜种群发生期的不同日期抽取于北京郊区的秋白菜田间。 我们可以通过MTLK方案将P-Ⅲ分布用于拟含9批样本中经过初步判断具有可拟性的3批数据: M——初值估计采用矩法,即以矩法估计P-Ⅲ分布的三个基本参数:平均数Ex,离势系数Cv和偏差系数Cs,
期刊
本文主要讨论1—25日龄雏鸽及其成鸽在12—36℃环境中的热能代谢。静止代谢是以闭路系统呼吸计测定。产热是据消耗氯气1毫升产热4.7卡计算,即48cal=1毫升氧气。现摘要如下: 1.成鸽在12—36℃环境中的代谢率呈U型曲线,其标准代谢率为1.4333±0.0535 O_2ml/g/hr,中性温度区约18—32℃ 2.雏鸽在22℃与28℃环境,其化学凋温机制建成年龄为8—10日龄。 3.雏鸽的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