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dpo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其主要精神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自由、主动个性化的发展。通过一些时间的探索,我深深的感悟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势在必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为此,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美国心理学家加纳的认为:学生具有多方面的智慧,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改为每个学生创设五彩缤纷的舞台,据我的教学体会,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当导演,来逐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一、在了解与交流中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好胜心强、表现欲强、喜欢表扬等特点,但也存在相互之间不了解的问题。这样,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中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群体之间得了解与信任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1.从学生的相互了解与信任中激活参与意识。
  这种了解与信任能增强学生的合作与参与,从中获得自尊和尊重他人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例如,在上第一节课时,就让学生在一起相互介绍自己,并激励他们走上讲台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看看谁说的最好,这样既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了解与信任,有激发了他们的竞争和参与意识。
  2.从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中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
  这种了解与信任能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为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向学生提这样一个问题:看看谁先向老师介绍自己?课余时,下和声争先恐后地找老师讲自己的情况,也激活了竞争和参与意识。
  二、在引发兴趣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成才的先兆,是追求整理的第一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去。因而,教师就可以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中培养其参与意识。如“给你全班讲一个故事”。
  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起源于活动,认识从时间开始,认知实践活动在学生智力和认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现代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舞台。因此,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有所收益,就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得到自主、个性化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征,他们特别喜爱活动,而且他们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撑。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利用学生的特点,巧设各种活动,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活动当中去,才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
  1.利用小学生天真好动的特点,创设趣味活动。
  2.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创设探索活动。
  3.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创设竞赛活动。
  4.利用小学生表现于强的特点,创设场景气氛。
  因而,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才能设计出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学形式,让他们在自主参与中学的知识,体验情感,感受生活。只有在欢乐的课堂中,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创新,主动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四、在激励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应激励学生崇尚参与,以参与为荣。对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语。”对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闪光点应及时抓住,及时给予肯定获奖励。如孩子们喜欢的“小红旗、小红花、五星”等。这些都可以激起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动力,促进更加强烈的参与意识。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不压抑而是在群体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我发现;对于小组讨论的结果及思维过程应鼓励学生及时展现,不要怕出错,要敢于面对问题,挫折和失败,关键是通过交流和讨论发言后知道自己的思维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自己在理解、认识问题的缺陷。同时让每个学生亲历过程,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这种良好的课堂习惯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分享理解,是生命的活动,专业所长,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着自己。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不仅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己学习的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个性化的发展,真正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
其他文献
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的实施,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近几年来,根据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及本校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力所能及的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质量。下面就结合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具体做法浅谈一下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多媒体有利于数学教学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乐于探索数
期刊
电子白板走进课堂,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真正的实现了利用信息技术媒体创新的交互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使丰富的主题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它以其独特的趣味性和丰富的表现力为课程整合的实施开拓了广阔的新天地,更利于教师发挥导学和助学的作用,他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能通过色、行、声、光将教授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直接作用与学生的各种感知,从而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期刊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教育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展,要落实小学素质教育,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观念。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多媒体技术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以其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化的优势,
期刊
传统的作文批改,无论眉批还是总批,往往全由教师包办。错别字由教师找出来,病句由教师划出来,文章在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优与劣、得与失,也都由教师以评语的形式写在作文本上。学生拿到作文本,往往只看一眼分数,扫视一下评语,就放在一边。大多数学生不会认真思考到底应该怎样修正自己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到底应该怎样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作文教学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教师的情感未表
期刊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蓬勃开展,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不断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然而,反思身边的思品课堂教学,则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教师满堂灌,讲解过多,很少关注学生的思考、讨论、展示等活动的开展。2.教学流程简单、随意,目的性不强,部分教师上课只是对教材、教参“生吞活剥”,充当了“留声机”;还有的教师上课“信手拈来”,“跑偏”现象时有发生。3.作业或训练设计不够科学,缺乏针对性,整
期刊
新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为止教育改革力度最大、最全面、要求最高的一次改革。在改革不断推广、深入之际,教师所遇到的问题、困惑也越来越多,问题如果不能很好解决,可能会走入另外一个极端,会严重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影响新课程的全面推广。因此,我们必须提升理念,优化体育教师自身的课程理论素养,防止走入误区。  一、自主学习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努力改进课堂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几年来,我在教学的实践中,开展了“启、读、究、讲、练”的教学方法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什么是“启、读、究、讲、练”呢?“启”就是启发思维,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教材的实际,创设和诱发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追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读”,是学生阅读课本,边
期刊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它带给教育教学新的活力。不管是对教材的改革,还是思想、机制、结构的改革,最终达到的目的是要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主体。所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成为各个学科积极倡导的学习方法。而分组形式的教学,充分体现出了新课改的思想理念,是一种既实用,有灵活的教学形式。  分组教学是以“学生主体论,教师主导论”为理论依据,以“优势互补、竞争激励”合作交流为原则,系
期刊
多模态话语分析是当代学习分析的一种很重要的技术,因为它关注到了在交流中的多种模态展现形式。  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  在网络信息与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多模态是教师和学生利用各种感官来获取、认知和传递信息的手段和方式。  多模态话语分析是当代学习分析的一种很重要的技术,因为它关注到了在交流中的多种模态展现形式。相对于
期刊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已在不少英语课堂教学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出生动逼真的立体情境,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课堂教学变得直观、生动、形象,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如:教学过于依赖于课件,课件中存在着信息干扰;学生过多依赖多媒体的视觉信息,造成身心发展受阻等。如何解决好上述问题呢?  1.根据课堂需求,设置课件形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