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项目化改革与实践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udahuai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程特点
  1.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是建筑工程类专业培养的基石
  建筑识图与构造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的核心课程,是建筑工程类专业培养的基石,是企业施工一线专门岗位人才必备的知识,更是专业后续课程的基础课,同时也是建筑工程类专业岗位技能的重要体系。它所具有的潜力远远超出了课程本身,且延伸到整个工程界和科学研究领域,使学生在其后的课程学习、工程实践中受益终生。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绘图工具绘制建筑施工图的能力、房屋建筑施工图识图能力和构造节点处理能力。
  2.常用教材未体现综合能力的培养
  市面上的教材常常把识图部分与建筑构造部分相分离,作为分开独立的两个部分,在构造部分一一罗列出来后,直接到整套施工图的识读,甚至部分教材没有施工图的案例,从而导致学生会看图线但是无法与建筑构造的部位联系起来。教材也未遵循能力循序递进规律,使缺少与岗位对接的能力,出现实际脱节的现象。教材未能体现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满足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
  3.课程教学也未满足时代的要求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技能训练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实践性教学明显偏弱;教学方式方法僵化;现代化教学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考试考核方法不适合中职教育教学要求,缺乏灵活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素质的养成却未达到应有的高度。
  4.新形势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要求
  《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 号)指出“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式,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通过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在教学中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新形势下,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构建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
  二、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措施
  1.校企合作共同确定“适应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项目化教学内容
  学校学术委员会占合作企业对建筑施工现场岗位进行调研,依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以建筑施工企业工作岗位需要的核心基础能力, 即施工图识图能力训练项目为主线, 坚持课程适应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校企共同确定岗位能力以及对应学习内容,改变以教科书知识堆积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过于依赖教科书的旧观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推行与建筑岗位相适应的项目化教学。
  2.编写凸显“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的项目化教材
  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校本教材,教材编写时坚持四个结合,基础知识和实际工程图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课程教学和前沿科学相结合;围绕学生的项目任务活动这根主线,以学生从事任务活动所需的知识为突破口,按照完成任务活动所需的知能结构来选择课程知识,变知识的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
  新编教材以识读基础施工图为切入点,直接从工程实际入手,从施工图纸上去认识基础部分,也为后续课程计量与计价、主体施工等综合联系起来,避免知识点是孤立的,使学生形成一个综合的知识体系而不是单一地掌握一个知识点。
  新编教材以项目任务化来编写,不仅向学生介绍建筑的基本知识,同时通过识图达到施工现场工作岗位的要求,并用制图标准、设计规范和施工操作规范引导学生树立遵守国家标准、规程和法律法规的意识。同时专业后续课程奠定好基础,也是施工员及相关岗位群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教材是实现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并且支持考取施工员和相关岗位职业资格证书。通过改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培养识读施工图的职业能力,以及与其他课程联合的综合能力,最终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3.设计项目模块、划分任务单元,选取项目知识
  打破传统学科课程以知识为主线构建知识体系的模式,采用以建筑识图的工作任务为引领,通过工作任务来整合相关知与技能,将该课程设计成任务引领型课程,融“教、学、做”于一体。项目知识的选择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紧紧围绕学生的项目任务活动这根主线,以学生从事任务活动所必需的知识为突破口,按照完成任务活动所需的知能结构来选择课程知识,变知识的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
  4.制订任务单元活动方案
  设计单元活动方案时重点考虑以下几点:①课时的分配。②活动方案根据任务单元内容,结合多媒体、模型、仿真环境、实际场景等多种教学资源,采用课堂演示、模型制作、实地参观、图纸抄绘、图纸测绘、建筑构造设计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完成工作任务。③活动设计应尽量安排巧妙连贯,既能引入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有助于职业能力形成,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规律。
  5.建设“教学工地”,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做到“学习环境与职业环境对接”,根据建筑生产性过程建设“教学工地”,按照施工过程场地设置,包含有企业实践施工图纸,并建设了一批充分展示了建筑各构造的工法楼。学生教学工地完成了图纸上的构造到实际实物的构造对应的过程,同时也能掌握到识图在施工中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工程项目操作技能的培养,理论和实践统一,直观和抽象融合,理中有實,实中有理,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体现“教、学、做”统一的职业教育特色。
  运用企业的实际工程图纸,采用项目引领, 任务驱动,运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 设置仿真建筑业工作岗位, 进行图纸自审会审, 让学生体验职业岗位任务, 通过实际工程图纸的审图训练, 让学生有更真实的体验, 完成教学与岗位的对接。   6.开发以丰富学习方式、技能递进为目标的拓展技能活动
  成立“建筑识图与CAD制图” 协会,围绕与建筑工程识图构造与CAD相关的一系列内容展开课程指导、培训、竞赛等一系列活动。课堂时间和资源是有限的,通过成立协会,组织更多的实际图纸、案例、技能比赛、往年真题等,利用课外时间,在时间维度上延伸,在学习内容的宽度和深度上延伸,让更有兴趣和更有能力的学生得到更多的提高,同时为技能比赛做培育选手的准备。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自主,以同学与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解决为主,最后才请教教师的学习方式。让协会的组织成员更有动力地学习,更好地当一个小老师、小师傅。
  7.创新了课程评价模式,突出以过程性,企业、教师、学生参与的评价方式
  充分利用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昌桂源教学工地”,与企业能工巧匠共同构建评价指标,保持了良好的与企业无缝对接,探索构建从学生本人—协会成员(大师兄小老师)—工地师傅、教师等多主体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侧重遵守国家标准、实践操作、团队协作、职业素养等方面。通过评价改革,削弱了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地位,增强了企业和学生参与度,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有效主动学习,形成良性校企共建环境。通过评价指标的改革,削弱了理论考核比重,增大实践操作、职业素养的比重,为社会培养懂知识、精操作、善管理的一线技术管理人才和技术操作能手。
  8.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积极采用多种措施,进一步推进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提升老师职业能力,同时引进企业的技术人员和专家来充实教师队伍,组成结构合理的的教师团队。 校企合作,“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实施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提升自身职业素质和学习企业现代技术文化的平台。在生产性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带学生进企业实践的同时也深入企业一线学习到了先进技能,吸取了经验,更新了教学理念,学习到了企业一线的文化,达到共识、共享、共進,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教师的职业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能力方面得到了迅速提高。
  三、结论
  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是未来建筑业的希望,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也是建筑界所关注的重点。基于项目化的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实践和改革也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识图绘图能力,让学生分清课程的难易点,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各项能力的提高和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改革,让学生和教师、学校、企业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马红侠.浅析新时期建筑识图与构造专业课改[J].中国职工教育,2012(14).
  [2]周静丽.关于在《建筑识图与构造》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几种方法的论述[J].科技信息,2009(35).
  [3]矫苏宁.基于《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创新方法探讨[J].科技风,2013(11):159.
  [4]宋 怡.信息化教学设计成果在建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5(4).
  [5]高德昊,张虎伟.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整体设计[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
  [6]金梅珍,吕淑珍,张正平.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及“驾证式”考核探索——以“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为例[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7]刘小聪,丁 胜.关于《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科技,2008(1).
其他文献
摘 要:学校的发展和管理是离不开学生干部队伍的,学生干部可以将学校的要求和发展目标传达给学生,也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管理其他学生,并将其他学生的要求反映给上级领导。可以说,学生干部是联系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其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相比于本科院校,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如功利性过强、工作制度不完善、缺乏科学系统的培训等,对高职院校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抓住学生干
摘 要:现阶段,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品质越来越高,对自己居住的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了现代室内设计的推进与发展。室内设计教学的数字化运用,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有着重要作用。文章从数字化室内设计教学的理念切入,叙述室内设计教学融合数字技术的特点,并针对具体运用,进行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室内设计教学;教学数字化;特点;运用  随着当今社会对室内设计人才的需求量的不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暖通;教学改革;新形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暖通专业是传统“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名称的简称,其中“暖通”通常是指供热、通风、空调和城市燃气工程的总称。1998年暖通专业名称更改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2012年又更名为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之后沿用至今。尽管专业名称经过多次变化,但在业界人们一直习惯使用其简称——“暖通”专业。建筑给
辅导员技能大赛作为当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日渐受到教育主管部门、高等学校以及辅导员队伍的关注。经过“高校自选—省级初选—国家决赛”三级制的层层
摘 要:高校学生勤工助学活动是高校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新时代全能型人才的良好途径。学生通过参与勤工助学,可以体现社会价值,提升自我素养,有利于学校发挥助学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自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  一、高校勤工助学育人的必要性  勤工助学和以往高校资助穷困学生的政策不同,不是直接提供资金帮助,而是通过相关渠道帮助学生通过工作获得资金,由补充血液式的资助变成创造血
摘 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计算机故障、独立安装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文章针对在中职教学中如何高效开展这门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展开探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组装
某铁锌多金属矿采用无底柱浅孔留矿法开采,形成了大量采空区,给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安全隐患。为回收矿区残矿及深部资源,需进行现状条件下复杂采空区群稳定性分析。研究通过安
“杨医生:首先请原谅我冒昧打扰你。我是个在校的大学生,多年来一直为自卑情绪所困扰。班会上我怕发言,人多的场合我怕讲话,在我喜欢的女同学面前我更是怕自己做错什么……总
摘 要: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年龄大多处在7~12岁这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大多喜欢有趣的事物,而美术就在其中很占优势。传统美术课堂由于过分强调学生的绘画技能,而使得课堂枯燥乏味,为了改变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就不得不对美术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创新。接下来,我们便对此来进行一番探讨。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创新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