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框架与名词化短语的翻译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09bo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名词化现象是英语表达中的一种常见而又独特的语言现象。这与西方传统的理性哲学和客体性思维紧密相关。动词经过名词化过程使得表达简练,并提高了客观程度。然而,汉语的主体性思维及表达习惯往往使得我们在理解和翻译名词化短语时出现障碍和困难。本文根据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理论对名词化的动词短语进行语义分析,在动词的语义框架中还原了名词化过程中丢失的语义成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名词化短语,并为汉译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语义框架 名词化 翻译
  
  1.引言
  
  翻译的一般过程,即源语向目的语的转化,通常是发生在记忆的几个过程来实现的:把某语言文本分析成普遍的(不依赖于特定语言)的语义表征(semantic representation);然后将该语义表征合成,建构另一种语言文本(目的语文本)。(Roger T. Bell)把源语的文本分析成语义表征的过程就是对源语文本的理解的过程,也是向目的语转化的前提,即翻译的前提。然而,英汉对比研究表明:英美人具有发达的抽象思维能力,而中国人则善于形象思维(张海涛1999)。所谓抽象思维,是指习惯于逻辑分析,习惯于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认识事物,重理性;所谓形象思维,是指善于整体观察,善于运用直觉、意象、想象、灵感来认识事物,重情感。因此,西方传统的思维方式,及其形式逻辑、分析推理等综合思维特性体现在西方语言中“那种执著于知性、理性的精神”使得在英语中大量存在名词和名词化短语(申小龙,2004:324);另一方面,英语名词的表意功能特别强,满足英语思维概念确定、英语逻辑严密的要求。王峻岩(1998)认为,英语名词优势是出于文体的需要,名词往往可以表达比较简洁,造句比较灵活,行文比较自然,也便于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内容。
  然而,动词或是形容词在名词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失去一些信息,使我们在理解和翻译这些名词或名词短语时,往往会出现思维阻隔,感到难于下手。因此,从名词化短语中分析出其内在的语义表征,还原出与之相对应的语义关系,补充出失去的信息是理解和翻译这些名词化短语的关键。Fillmore的框架语义理论是把框架看作是一种认知方式,研究词义和句法结构意义的方式,因此高度重视词项(lexeme)尤其是动词在语言认知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动词与整个情景相关,可以使得同一个框架的某些方面显得突出或者背景化。本文试从框架语义这一认知结构方式的角度出发,探讨英语名词化短语,特别是名词化动词短语的语义特征,分析其内在的语义关系,为理解和翻译英语名词化短语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2.语义框架
  
  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是Fillmore倡导的语义学理论模式,是认知语言学范式的一部分。Fillmore (1982:111-137)认为“词语代表经验的分类(范畴化),每一个范畴都以知识和经验的激活为基础”,“一个‘框架’作为在对语言意义的描写中起作用的一个概念,是跟一些激活性语境相一致的一个结构化的范畴系统”。
  框架语义学的表述形式是框架,用来表示语言与经验、语言和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Fillmore(1982)对框架是这样理解的:人类大脑中存储着某种图式(schema)或架构(framework),他们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并把其结构和联结关系投射到人类经验的某些方面。这也就是说,知识是以“块状”(chunk)或网络形式组合在一起的。人类大脑中存储着大量的框架。在不同的情境下,可以启用不同的框架。事实上,我们对现实的理解大都是框架所允许或规定的那种理解。通过运用框架,交际者不但能把要传递的信息加以概念化并最终用语言表达出来,用时还能理解接受到的信息(彭振武,2005)。同时Fillmore(1982)还指出了框架来源的多样性:有些是先天带来的(如人类感知系统具有这种特性);有些是从对现实世界中的观察得出的(如对因果关系的长期观察);有些是文化的或者是社会的等等。
  同其他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模式一样,框架语义学重视使用中的语言,重视义形语符关系,重视涉身经验的概念语义,重视语言和经验的延续性关系(程琪龙,2007)。框架语义是一种理解语义。框架语义学认为,一个语词的知识结构就是理解该语词时激发的概念知识。语言交际中,仅用抽象的词典语义是无法完成语义理解的,受话人必须通过自身的语义框架来理解语言。供理解语言的语义框架就是一组丰富的百科知识。因此,理解语词不仅仅是激活语词的抽象(词典)语义,同时还可以激活更丰富(百科知识)的一组具有整体性的概念语义。一个语词的输入,可以激活该语词的概念,同时还可以激活和该语词概念连通的背景知识,语词的概念和其背景知识构成一个框架,一个整体的系统,其整体性表现为一个语词可以激活整个语义框架;而要理解语词,有时需要激活它的整体框架,因为任何一个框架都是由若干个成分构成的,这些成分之间应该具有一定的逻辑联系。
  因此,框架会使词语意义结构化,而词语则“唤醒”框架。在Fillmore经典的买卖框架中,一组重要的英语动词可看作是通过不同方式对内部成员相互间在语义上所产生的相关作用,而这些动词通过不同的方式唤起相同的普遍“场景”。这样一个场景图式中的元素包括对用钱交换物品感兴趣的人、对用物品换钱感兴趣的人以及商品、钱等等。利用这些元素,动词buy注重“买方”关于“商品”的行为,此时“卖方”和“钱”是背景;动词sell则相反。动词pay(付款)注重买方、钱、卖方之间的关系,以“商品”为背景。根据这样的概念,我们可以对一系列词语的意义、用法及语法结构进行对比描写。这个框架的外围词语有spend,cost,charge,price等等。如果我们将商业交易框架与其他框架结合起来,那么所涉及的词如tip,bribe,fee,honorarium,taxes,tuition等就会出现。因此,人们利用“框架”表达这种结构,而场景正是在这样的结构中所呈现或所记忆的。
  框架语义学是在Fillmore格语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格语法中,语义格和动词语义构成语义结构。格框架是一种抽象图式化的场景(scene),对语义结构的理解,就是对抽象图式化框架特征的理解。Fillmore认为“格的概念是一个普遍性的,可能是天生的概念集合,这些概念可以确定人类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所能作出的某些类型的判断,例如谁做了这件事情,这件事情发生在谁的身上,以及什么物体发生了变化等这类事情的判断。”(1968:24)动词的语义框架中包含语义格即参与者角色的限定,动词与框架中具体的格相关联,也就是说,动词的词汇意义决定了在其框架知识中的哪些参与者角色得到侧重。得到侧重的参与者角色对应于必须在视角(perspective)中出现的参与者,并且达到某种程度的突出(salience)。侧重由词汇意义决定,并且是高度规约的,不受语境的影响。
  
  3.名词化短语的理解
  
  所谓名词化,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从语境和交际功能出发,将其与隐喻联系在一起,并指出名词化使用名词来体现本来由动词或形容词所体现的“过程”或“特征”,通过把小句变成名词或者是名词词组,从而使一致式(congruent)中表示过程(process)的动词和表示属性(attribute)的形容词变成了事物(thing),也就是说,名词化是将过程和特征经过隐喻化,不再是小句中的过程或是修饰语,而是以名词形式体现的参与者。比如:将“The prisoner had been executed before the president arrived.”变成了 “The execution of the prisoner proceeded the arrival of the president.”表示过程的动词execute和arrive分别隐喻成了名词execution和arrival,并作为参与者出现在句子里。请看下面的例句:
  例1. A careful comparison of the two will show you the difference.
  例2. The increase of interest rate owed something to the serious considera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我们要想准确地理解和翻译这两个句子,对其中的名词化短语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依据框架理论,动词与整个情景相关,可以使同一个框架的某些方面显得突出或者背景化。因此在理解由于名词化而产生的动作名词及其短语时,我们首先需要在大脑中把其还原成原来的动词,并由此依赖丰富的百科知识激活与之相连通的背景知识。在抽象的语义框架中还原框架中的各个成分在逻辑关系上的体现,即语义格与动词之间的关系。在例句1中,comparison还原成相应的动词compare并同时激活与之连通的背景知识,如下图:
  
  在这一框架中,动词compare含有三个参与者(语义格),分别是发出“比较”这一动作的施事者和比较的两个对象。在名词化的短语当中,发出动作的施事者被省略了,可是在该述谓的框架中,施事者的角色确实得到突出,整个框架的成分得到完整的填充。但这一框架只是整个语义系统中的一个整体性局部。要想明确整个句子的语义系统还需要有许多框架连接构架而成。框架之间的连接可以是顺序不对称连接,也可以是共享连接(程琪龙,2007)。这两种连接可以同时出现在同一个语义系统中。不对称连接就是突显和背景的连接,即其中一个框架的突显成分(如“圆”),同时又是另一个突显成分(如“周长”)的框架。共享连接就是一个语词概念可以同时作为多个框架的突显成分,也就是说,一个突显概念可以公共连接若干个框架。因此,当框架中的某一个成分被激活,它会沿着该成分的各条连线向外扩散,并传播到邻近的表征,从而激活另一个框架,各种不同的框架相互联系成一个框架网络。在例1中,我们可以依据大脑中图式和架构连接起一个更大的框架网络:
  
  在整个语义框架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you”既是“show”框架中的受事者,又是“compare”框架中的施事者。“show”的框架和“compare”的框架通过共享连接在一起,并组成一个更大的语义框架。基于被激活的语义框架,我们在理解整个句子的时候可以摆脱字面义的束缚,明确名词化短语的内在语义表征及其与整个句子各个成分之间的深层语义关系,从而为在汉语中合成其相应的语义表征提供了依据。
  依据相同的语义框架理论,对例2的分析如下:
  
  在increase的框架中突显出“提高”的施事者,同时在consider框架中突显“考虑”的施事者,依据在大脑中的
  丰富的百科知识,我们会在根据increase框架中的interest激活相应的government概念,而这概念会沿着连线激活相邻的consider框架里的“考虑”的施事者,并且与之共享。在这个语义框架里,我们填充了被名词化短语所忽略的施事者这一语义格,使得语义成分得到完整的填充。
  根据以上的语义分析,我们会发现名词化的动词短语一方面仍然保持一致式(congruent)中表示过程(process)的意义;另一方面又增加了作为“事物”的隐喻式意义,同时具有过程和参与者的双重语义。名词化的动词短语本身包含了独立的小句概念框架,同时又作为名词参与到整个句子的构成。这样一来,名词化短语代替了一个小句从而使单位小句的信息密度增大,表达更多的内容,这恰恰符合西方抽象思维的方式,以及名词表义功能很强的特点。但是,名词化短语中往往省略了一些信息,名词化结构通过限定成分(finite)的丢失进而语气(mood)的丢失来达到这个要求,其中丢失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过程的执行者;其次是名词化的过程没有限定成分(non-finite),这使得叙述不依附于任何具体时间、地点,显得具有普遍性;再次,名词化的过程没有语气的选择,使得叙述具有不可协商性(non-negotiable)(Thompson,2000),而这些丢失的信息往往对我们在理解和翻译时造成一定的思维阻隔。这些阻碍可以借助框架语义理论加以分析,从而促进并加深了对名词化短语的理解,为其翻译打下坚实的基础。
  
  4.名词化短语的翻译
  
  与西方抽象思维方式相比,汉语思维方式体现一个与其截然不同的重要特征——主体性思维,即从主体的需要和实用出发,把自身内心的体验作为一切认识的出发点,在认识世界时往往从主体出发,在经验感悟的基础上把一切对外界的认识统摄到自身的经验感受,以主体意向统摄客观事实,凡事以主体为中心,主体介入客体(傅敬民,2006)。按照汉语的这种主体性思维,“中国传统的语文思维很少对现实做纯粹客观的描写。说话人在叙述中总是时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叙述语言夹叙夹议的格局”。(申小龙,2004:259)因此,当我们在翻译这些名词化短语时,我们需要基于先前的语义分析,还原相应的框架角色,使其在汉语的框架中得到相应的突显。
  首先,我们需要还原词性,也就是说将英语中充当参与者的名词化成分还原成汉语译文中相应的动词。只有这样,译文才能顺应汉语的表达习惯。例如,例1中comparison,例2中的increase和consideration都在译文中还原成了动词,这样就可以自然地将名词化的短语翻译成一个汉语小句,符合汉语主体性思维。
  其次,我们需要确定汉译中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要基于名词化短语的语义框架,确定各个框架角色与动词的相互关系;同时在整个句子的语义框架中,确定名词化短语作为参与者所扮演框架角色,还原一致式中的过程意义。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在汉语译文中还原名词化短语中丢失的成分信息,特别是过程的执行者,并把名词化的动词还原使其充当汉语小句中的谓语,从而把名词化短语翻译成一个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小句。上述例句可以作如下的翻译:
  例1.A careful comparison of the two will show you the difference.
  你仔细比较二者,就会知道其间的差别。
  例2.The increase of interest rate owed something to the serious considera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上调利率,是出于政府对当前形势的认真考虑。
  基于以上的语义分析和理解,我们可以在翻译时将名词化短语对应翻译成小句;同时,根据名词化短语在句中的应用,我们还应灵活处理语义框架中还原的成分,使其更加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4.1名词化短语在句中做主语
  在翻译由名词化短语做主语的句子时,我们往往要选择“人”或由人构成的组织、团体、地方或国家的名词(或指称他们的代词)做句子的主语或逻辑主语,而把原来做主语的抽象名词译成汉语的动词,以符合汉语主体性思维的特点,并增强译文在汉语中的可读性。
  例3:The seclusion in which they had kept themselves so long,had cut them off from a knowledge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nations.
  他们与世事隔绝已久,对于国际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已经一无所知。
  例4:When something a little out of the ordinary takes place in the bar,the sense of it spreads quickly.
  酒吧里稍有异常情况,大家很快就能感觉到。
  例5:A careful inspection will show you the leak in the roof.
  你仔细检查一下,就会发现屋顶的漏隙。
  4.2名词化短语在句中做宾语
  名词化短语在句中做宾语的情况,充分体现了英语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受形态变化规则的约束,语言的运用更多借助于名词的特点。对于这样的句子,我们同样依据语义框架,把原文中的名词转换为动词,将英语中只有一个谓语动词的结构转换为汉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词的连动式或兼语式句子,使原句由静态叙述变为动态叙述。这样既能忠实地表达原文的含义,又与汉语表达相吻合。
  例6:The government called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more technical schools.
  政府号召建立更多的技术学校。
  例7:The committee finally agreed to support the continuation of trade relations with this country.
  委员会最终同意继续与这个国家维持贸易关系。
  例8:The whole devastating experience sharpened my appreciation of the world around me.
  经过这场灾难,我觉得人生更有趣了。
  4.3名词化短语在句中做表语
  由名词化短语在句中做表语,并表示动态的含义,在译成汉语时,我们同样要根据以上语义分析和汉语的习惯加以灵活翻译。
  例9:Your words were a great encouragement to me.
  你的话大大地激励了我。
  例10:One requirement is our participation in their activities.
  一个要求是我们应该参加他们的活动。
  4.4There be+名词化短语
  出现在There be结构中的名词化短语也能表达动态含义,翻译成汉语时,依照汉语主体思维的特征,也必须把抽象名词转换为动词,并还原其缺失的施事者充当句子的主语。
  例11:There was some confusion as to whether we had won or lost.
  关于我们是赢了还是输了,人们众说纷纭。
  例12:Before China’s entry into WTO,there was a great deal of apprehension that China would have to make too much concession.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人们非常担心中国要做出过多的让步。
  
  5.结语
  
  由于名词化短语只提供了感知事件的部分信息,英汉的不同思维方式使得他们对同一事件的信息传递有着显著的差异。英美人发达的抽象思维能力及其物我分明的客体性思维使得名词化短语得以广泛地使用。它简化了语言结构,提高了英语表达的客观性,但是在名词化的过程中,尤其是动词的名词化过程中,由于不带有人称和时间,常常丢失与动词紧密相关的语义成分。框架语义这一认知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在动词的语义框架里还原并补充动词在名词化过程中缺失或是隐藏的成分,从而使我们汉译名词化短语时建构更加符合汉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小句。
  
  参考文献:
  [1]Fillmore,Charles J. Frame semantics [A]. In Linguistic Society of Korea,(ed.). Linguistics in the Morning Calm [C]. 1982:111-138.
  [2]Fillmore,Charles J. The Case for Case[A]. In E. Bach and R.T.Harms(eds.).Universals in Linguistic Theory[C]. 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68:1-88.
  [3]Ungerer,F. et al.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M]. Pek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4]Saeed,John I. Semantics [M]. Pek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5]Thompson,Geoff.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M]. Pek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6][英] Roger T. Bell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Theory and Practice [M]. 秦洪武译.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7]程琪龙.概念框架和认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8]程琪龙.语义框架和认知操作[J].外语教学,2007,(1):1-4.
  [9]胡壮麟.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4):1-7.
  [10]彭建武.认知语言学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
  [11]张海涛.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中国翻译,1999,(1):21-23.
  [12]傅敬民,徐惠捷.试论英语抽象名词及其汉译[J].上海翻译,2006,(1):25-28.
  [13]王峻岩.静态的名词词组与动态的动宾或主谓词组.载《英汉语比较与翻译》[C].刘重德主编.青岛:青岛出版社,1998.
  [14]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分析了滚筒式采矿头在深海钴结壳开采过程中能耗特性,建立了能耗特性的数学模型,并以能耗最小为目标,采用实值编码遗传算法,对钴结壳采集机器人采矿头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作为政府行使职能的基础,税收一直以来备受学者和官员关注,成为理论和实践的一个焦点。国家宏观经济与税收和财政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政界和学术界,很多问题和理论不断被提出,同时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人们对产品要求的不断提高,产品成本作为最直接有力的竞争因素,成为了各企业必须考虑的要素之一。传统理论认为,只要企业按照市场的需求,合理组织
学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民航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航空业务的带动下,航空油料的需求量大幅提高。国内航空运输市场的迅猛发展、全球金融形势急剧变化、国际油价的
学位
一Q是一只小小的蝌蚪。它四处游动,四处碰壁;四处碰壁,却四处游动。它不是在寻找妈妈,它只是在寻找男一只和它一样被人忽略、忘了上色的空白的蝌蚪。孤独的时候,它需要一个同
“同桌是一种校园文化,所以才有了老狼的《同桌的你》。我记得小学时的同桌都是男女搭配,谁身边坐一位漂亮的男生或女生都会心里暗自高兴。尽管同桌坐在一起不免磕磕碰碰,但
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珠算正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rn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算盘正是因其计算工具的简便和数理内涵的独特,被誉
80年代初,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形势的需要,信息工作作为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开始运用于各级党委的领导工作之中。1985年1月,全国
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党组学习中心组学理论的基本做法编者按:怎样把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进一步引向深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前不久对中央国
前不久,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揭晓,《金华日报》“多彩QQ群·和谐新空间”栏目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即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之前该专栏已收获一系列荣誉: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