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科研精神和行动研究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1000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师科研精神与科研行动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有什么样的科研精神就有什么样的科研行动,科研行动会印证、修正教师的科研精神。
  【关键词】教师 ;科研精神;科研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教师为什么要有科研精神
  (一)树立科研精神是新时代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
  我国林崇德教授认为:“整体改革的关键是抓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必须参加教科研。教育科学研究能够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意识,改变教师的角色。使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开拓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从而按照教育科学意识指导教育,使教育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二)树立科研精神是当前教学现状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
  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科学研究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的一个优良传统。自从清末民初以来,一些资深的语言教育家一直是教学和科研的“两栖人物”,除了我们大家熟悉的黎锦熙、夏丏尊、叶圣陶、朱自清、王森然、阮真等以外,还有一大批知名或不知名的资深学者进行语文教学研究。这些学者从来就把教学和科研结合在一起的。
  二、小学语文教师的科研精神是进行科研行动研究的前提
  (一)精神产生行为,有什么样的科研精神就有什么样的行动研究
  1.小学教育科研是以教育教学为职场起点的科研。
  教师的科研是行动行为的科研,是以反思实践为己任的科研,是以教育教学为职场起点的科研。教师通过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增加教育学的知识,改善自己的工作。
  2.反思是教师研究的起点,问题的求证是教师研究的本质。
  教师的教育研究主要是通过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的自我观察、内省、反思与探究,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为目的的研究。因此,反思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起点,问题的求证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本质。
  3.小学语文教育科研应从本地本校存在的实际问题入手。
  (1)问题是研究的原动力。
  无论是进行自然科学研究还是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都要以问题为中心,小学科研兴校更应该从本地区本校存在的实际问题入手。如何找出问题、如何把握真问题、如何解决问题。
  (2)问题的水平决定了研究的水平。
  问题要具有现实性,在教育研究中如果不能从现实中找到问题、发现问题,就不能解决问题,也就不具备研究水平。要抓住问题的本质,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普遍性,要能更广泛地了解中国的具体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具有超前性,否则很难领先。
  (二)小学教师要有独立自主、与时俱进的科研意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这实际上指的是教师的科研品质。第一,作为语文教师要有独立的教育或科研意识,不要风吹两边倒,永远跟风,就不会有自己的东西;其次,独立不是故步自封,要根据时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发展和完善。
  三、小学语文教师科研行动研究
  (一)接受式学习为主的科研行为研究
  1.讲座。
  讲座培训适于传递性的知识、理论观念、信息等方面的培训,其不足之处往往难以调动教师学习的主动性,缺乏相互交流,使教师处于被动接受的环境。既然讲座有这些局限,又有一定的作用,如何改进讲座值得研究,一种方法是可以在讲座之后,为学习者留下进行自我指导的思考、反思与操作的要求。
  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运用文本、声像等手段,通过对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故事的描述、引导教师对已发生的或正在呈现的某一特殊情景进行研讨,解决特别问题为目的的一种培训方式。
  3.观摩教学。
  观摩顾名思义就是观看和学习。所谓课堂观摩教学,即通过课堂教学实况,让受训者亲临现场观看、学习、交流、借鉴,以开阔受训者的境界,使之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
  (二)合作探索式的科研行为研究
  1.教师角色发展培训活动。
  教师角色发展规划活动是在明确教师角色要求的基础上,对照比较,制定出自己的改进教师角色要求的规划,然后按照规划去实施的培训活动。
  2.以教学日记为基础的教师合作及思考活动。
  这是在教师进行教学日记学习反思的基础上,促进教师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这就使教学日记的反思活动成为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个体的自我教育资源向其他教师开放,相互激发与分享。
  3.教师学习自传反思活动。
  我们的学生时期的经历在影响我们。我们会在教学中模仿曾经教过自己而自己又十分敬佩的老师,会远离所讨厌的教师形象。尽管我们在师范教育中学习了教育科学,但最根深蒂固的影响来自于我们作为学生所获得的教师形象,他们所使用的模式,他们所体现的教学概念。我们试图模仿我们的老师确证或鼓励我们的那些事情,是他们操纵着我们的教学。
  4.教学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与教学诊断不同,教学诊断是直接面对教师的教学。既是诊断,必然是以寻找教学的问题为主。案例研究,面对的是一个案例,研究旧有和新提出的解决的方案,有点像案例教学,不过“教学”在这里更多地体现为教师之间对案例的平等讨论研究。
  参考文献
  [1]吴卫东,骆佰魏.教师的反思能力结构及其培养研究[M].教育评论,2001(1).
  [2]张行涛,李卫平.走进校本教研[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11)
  [3]张祖春.校本培训实施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
  作者简介:杨斐,男,1975年生,重庆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教于重庆市涪陵区江北街道北雁小学校。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职业高中培养有文化基础、有一定技术的实用性人才,学校针对人才的实用性来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蓝领,学生必须具有比较高的语文素养。在职高语文教育中必须重视审美教育,来唤醒学生
本文对原装置的烟气系统进行改造,以回收能量,降低能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础内容,同时阅读能力也是决定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因素。要想促使小学生能够拥有更强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就要结合学生发展需求,采取更有效的语文教学对策。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学生阅读能力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随后重点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生阅读能力不仅影响
新课改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本文从学生表现、学生需求、学生的奇思妙想、学生问题等四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本院1998年2月至2002年3月近4年时间内共收治8例癔病性抽搐患者,入院前均被诊断为“癫痫”。本组患者因年龄偏小,而其家属又不知病因,只叙述其抽搐症状,基层诊所依主诉和EEG结果
目的:探讨提高分泌性中耳炎(SOM)疗效水平的方法.方法:221例(307耳)SOM均行双孔式鼓膜穿刺及中耳负压吸引.对病因给予相应的有效治疗.结果:307耳术后随访1年,219耳痊愈(占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