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晚唐历史小说对唐代咏史诗的文化依附

来源 :江淮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re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唐代咏史诗的兴盛是中晚唐历史小说繁荣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唐代咏史诗营造了良好的论史议史氛围,造就了中晚唐文人厚重的历史意识,为历史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文学参照。另一方面,中晚唐历史小说还常常融入大量的咏史诗,表现出对咏史诗的直接借助,以寄寓更深沉的吊古伤今的历史意蕴。
  关键词:中晚唐; 历史小说; 咏史诗; 文化依附; 历史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7.209 文献标识码:A
  
  中晚唐时期,出现了许多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审美观照对象的小说,是为唐代历史小说。中晚唐历史小说的大量涌现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状况有关,与中晚唐诗坛的咏史思潮更是紧密相连。
  
  一、唐代诗歌中的咏史主题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也是一个非常重视历史的国家,有着以史为鉴、借古喻今的文化传统,因此,不仅历史学家热衷于修史,文人士子也常常借助文学创作参与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这就常常形成文学上的历史反思思潮,中晚唐诗坛就曾出现这样一个咏史思潮。
  唐前已诞生咏史诗,但数量却非常有限。《文选》卷二十一收有曹植、左思、颜延年等人咏史诗21首,卷三十收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8首等①。又据《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检阅,唐前咏史诗大体有30位诗人60余首诗作②。以四百年时间只有这样寥寥的几十首,可见这一体类诗歌在唐前基本是处于草创阶段。
  进入唐代,咏史诗逐渐勃兴,有论者对《全唐诗》和《全唐诗补编》进行统计,作品数量大致在1600首以上,作者220人左右。他们还认为从唐代咏史诗的发展演进来说,初唐是起步期,盛唐是发展期,中晚唐是高潮期。初唐的咏史诗人诗作为20人约60首,盛唐为30人约150首,中唐为70人约290首,晚唐为95人约1100首③。
  初盛唐时期,由于国力强大,政治开明,时代精神昂扬向上、奋发有为,诗人们自信乐观,没有时代的危机感,较少回过头去审视历史、总结历史,因此对咏史诗有着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轻忽。但此时的诗人有着强烈的建功立业思想,开展了广泛频繁的事功活动,足迹几满天下,所以又常常有亲历古迹不得不发思古之幽情和咏史以壮胸怀的创作经历,如陈子昂有《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登幽州台歌》,王维有《西施咏》,李白有《苏台览古》、《越中览古》、《登金陵凤凰台》、《乌栖曲》等。
  安史之乱后,诗人们开始思考社会的盛衰治乱,试图从历史中找到有补于世的良方。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杜甫首先创作有《忆昔二首》、《蜀相》、《咏怀古迹五首》、《江南逢李龟年》等作品。此后,大历诗人钱起、窦常、张继、戎昱、戴叔伦、李益、司空曙、王建继而掀起咏史之风。至贞元长庆年间,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李绅、李涉、鲍溶、殷尧潘等更是以雄健奔放的笔力,上自春秋下至当代广泛地选材,写作了大量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咏史作品,导引咏史诗一步步进入高潮。
  晚唐时,唐王朝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危机之中,面临着重重矛盾:一是朝臣与宦官之间的斗争。中晚唐的朝政大权,长期把持在宦官手中。唐宪宗为宦官所害,其后的八位皇帝,除敬宗外,全为宦官所拥立,而敬宗也最终为宦官所残害。宦官朝权独揽势必会削弱甚至剥夺朝臣的权力,导致朝臣与之对抗,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大和九年(835年)、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年)就先后三次发生朝臣谋诛宦官或抑制宦官的事件,但每一次都以朝臣的失败而告终,其结果是宦官权势不断加强,皇朝统治日益衰朽腐败。二是朝臣之间的朋党之争,主要是牛李党争;三是朝廷与藩镇的矛盾以及藩镇之间的矛盾。在上述三重矛盾的交相冲击下,唐王朝日趋没落,农民起义亦随之风起云涌: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年),浙东裘甫率众起义;咸通九年(868年),庞勋在邕州(今广西南宁一带)领导戍卒起义;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山东爆发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各种矛盾的激化,促使唐王朝一天天趋向土崩瓦解。
  生活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文人士子的忧患意识较以往更为强烈。他们对朝政、对重大的关乎国运的问题格外关心。他们深入反思,对比今昔,寻求治乱之道,并将自己的的忧患之思,兴衰之感,以及个人困厄,常以咏史出之。杜牧、李商隐、温庭筠以杰出的创作,把对现实的关怀和理性的思考作为咏史的归宿,将咏史诗推到极致。在李商隐和杜牧的带动影响下,晚唐中后期众多诗人创作咏史诗的热情被激活,温庭筠、皮日休、陆龟蒙、罗隐、吴融、唐彦谦、韦庄、司空图、徐夤等一大批咏史诗作者涌现出来,甚至出现了“咏史四大家”胡曾、汪遵、周昙、孙元晏等集中创作有系统编排的咏史组诗的诗人,如胡曾有《咏史诗》三卷,计古绝151首,均以地名为题,吟咏该地历代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周昙有《咏史诗》八卷,192首,以七绝体分题吟咏自唐虞至隋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人物;孙元晏有75首吟咏自三国吴至南北朝陈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可见,此时诗人写作咏史诗已成为风尚,唐代咏史诗臻于全盛。
  中晚唐的文人咏史诗,表达了文人积极入世的精神,他们有自已的政治理想,期望改革现实状况,对时代衰败的痛感要求从历史中反省、警戒和借鉴,其间那深刻犀利、辛辣无情的批判嘲讽和经过理性反思而总结出来的历史哲理,都颇有现实意义。
  
  二、唐代历史小说对咏史诗的依附之一——历史意识的追循
  
  无独有偶,中晚唐小说也涌动着一股历史反思思潮,出现了众多有着深沉历史意蕴寄托其中的小说作品,这包括单篇单行的作品如陈鸿祖《东城老父传》,陈鸿《长恨歌传》,郭湜《高力士外传》,佚名《开河记》、《迷楼记》、《海山记》,颜师古《南部烟花录》,吴兢《开元升平源》等。这些作品演绎了隋唐时代的历史大事,寄寓了作者对历史兴荣衰败的深刻思考。除了这些单篇作品之外,也有一些吊古伤今之作见诸小说集中,如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郑綮《开天传信记》,郑处诲《明皇杂录》中的作品及陈翰《异闻集·独孤穆》,裴铏《传奇》之《颜濬》、《陶尹二君》,《逸史·姚泓》等。
  应该看到,唐代历史小说的出现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但咏史诗的兴盛也是其基础和前提之一,唐代咏史诗造就了晚唐文人厚重的历史意识,为唐代历史小说提供了积淀和良好的论史议史氛围。因此,唐代历史小说也就表现出对唐代咏史诗历史意识的依附。
  中晚唐咏史诗的历史意识首先表现在它们多以前代皇帝的荒淫亡国为题材,尤其是多借唐玄宗、隋炀帝、陈后主、齐后主的淫乐失政讽谏当世的统治者(当然,唐代小说除了对上述几位导致国家战乱或灭亡的君主着墨较多之外,对如唐太宗、唐宣宗、武则天等也时有关注。不过,唐太宗往往是作家心目中的圣贤之君,唐宣宗是中兴之主,而武则天则褒贬兼而有之),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引以为戒,并表达他们对国运衰退的悲叹之感,寄寓他们浓厚的历史沧桑感。
  以唐玄宗荒淫亡国为题的作品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华清宫三十韵》,李商隐《骊山有感》、《龙池》,温庭筠《过华清宫二十二韵》,韦庄《立春日作》等都是描写玄宗的荒淫奢侈和由此造成的安史之乱,通过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事实讽刺了当世的社会、政治状况,抒发了作者的伤时愤世之情。罗隐《帝幸蜀》则把因安史之乱入蜀逃避的唐玄宗和因黄巢起义而沿着同样老路西避的唐僖宗相比,巧妙地讽刺了唐帝王的荒淫误国。
  以隋炀帝荒淫亡国为题的作品如李商隐《隋宫》、罗隐《炀帝陵》、温庭筠《春江花月夜词》等激切地讽刺隋炀帝的荒淫无度。杜牧《汴河怀古》、许浑《汴河亭》、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则咏隋炀帝“东游”、“龙舟”事以揭示隋炀帝的骄奢淫逸。实际上,“东游”、“龙舟”事已成为了晚唐咏史诗的主要题材,是隋炀帝荒淫欢乐的典型事件。
  陈后主的亡国也常被晚唐诗人写入诗中:杜牧《台城曲二首》对陈后主和张丽华进行嘲笑;李商隐《陈后宫》描写了陈后主的歌舞享乐和迷惑神仙等,《南朝》对比了陈后主和齐废帝的荒淫昏庸;温庭筠的七言乐府诗《鸡鸣埭曲》描写陈后主亡国之惨状;罗隐《台城》描写陈后主的放荡淫乐,并嘲笑其亡国时躲入枯井的处境。
  北齐后主也是一个亡国之君,所以也屡遭李商隐《北齐二首》和《无愁果有愁曲北齐歌》、温庭筠乐府诗《达摩支曲》等诗作的嘲讽。
  其他如胡曾《咏史诗·姑苏台》咏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忠言,反而“弃雄才”,放荡无极以至身死国灭之事;李商隐《汉宫词》、《汉宫》等对汉武帝、唐武宗等求仙讥笑讽刺也都是将揭露讽咏的笔触对准骄奢淫乐的帝王,其认识价值是丰富的,历史意识也相当细腻深沉。
  中晚唐咏史诗的这样一种历史意识被唐代历史小说学习继承了下来,唐玄宗、隋炀帝等荒淫失政之事同样成为了唐代历史小说反映再现的题材主题,如以隋炀帝荒淫误国为题的作品就有佚名《开河记》、《迷楼记》、《海山记》、《南部烟花录》等。这几篇小说叙隋炀帝开河游江都,造迷楼,建园林,蓄嫔妃,奢华侈靡,淫乐无度,以至国库空虚,民生凋敝,整个国家都陷入祸害和灾难的深渊。作品笔调严峻,愤激与伤感互相交织,流露出作者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以唐玄宗故事为题的唐代历史小说就更多了,有《东城老父传》、《长恨歌传》、《开元升平源》、《高力士外传》、《开元天宝遗事》、《开天传信记》、《明皇杂录》等,这些作品虽然也写到了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的积极进取精神,但更多的却是对他后期昏庸腐化、耽于声色的没落情调进行讽刺和批判。程国赋《唐五代小说的文化阐释》一书中曾提出唐人有“马嵬情结”和浓郁的“怀旧心态”:
  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是唐以后的文人骚客咏叹不已的主题,我们将这一主题冠名为“马嵬情结”。
  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的唐五代小说都是安史之乱之后的产物。生活于中唐以后的作家们目睹现实,不由自主地从心底企盼贤明君主的出现,追忆大唐盛世的辉煌,从而在小说中凝结为一种浓郁的怀旧心态,对唐玄宗及其开元盛世的怀念就是这种心态的集中体现。④
  实际上,“马嵬情结”也好,“怀旧心态”也好,它们都客观存在于唐代小说之中,然而它们也都不是唐代小说的创新,它们早已在唐代咏史诗中形成,杜甫《哀江头》“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与《忆昔二首》之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食。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就是唐代较早对这二者关注的诗人诗作。因此,唐代小说只是沿着唐代咏史诗开创的路子作更为广泛和深入的表现而已。
  就唐代历史小说对唐代咏史诗历史意识的依附,作者也有所说明,《长恨歌传》“但传《长恨歌》”,直接以《长恨歌》为创作基础。《东城老父传》与李白诗歌《古风·二十四》之间共同的历史意识也早已为元萧士贇指出:“此篇讽刺之诗,盖为贾昌辈而作。”⑤清人王琦注李白此诗也特以陈鸿祖此传为例⑥。
  中晚唐咏史诗除了在题材上多关注历代帝王的荒淫误国之外,还着重表现历史的无情、自然的永恒、人生的短暂和亡国的悲叹,多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于隐然之中折射出唐朝灭亡的必然。如杜牧《登乐游原》、《故洛阳城有感》等作借对汉代由兴转亡的历史事实,表达对晚唐社会衰竭近于灭亡的哀惋。李商隐《咏史》借咏金陵山水表现了六朝近三百年间的历史沧桑,诗歌以“晓梦”喻指南朝各代统治者荒淫误国、醉生梦死以至统治时间竟然像春梦一样短促,并且忧虑当世亦“梦”,会招致同样灭亡的命运。许浑《金陵怀古》前半部描写金陵这一历代繁华之地变成废墟后的凄凉景象,后半部通过永久的自然景物和有限的人事相比,渲染了低沉感伤的氛围,表现出浓厚的历史沧桑感,也暗示着沉郁没落的当世社会逐渐走向灭亡的风雨末路。温庭筠《过陈琳庙》前半部吊陈琳而自叹,后半部用“石麟”、“铜雀”之废墟意象暗示着国家命运之末路。司空图《南北史感遇》对比南朝与唐朝之灭亡,表达了他的伤今之感和悲凉情绪。韦庄《上元县(浙西作)》、《咸阳怀古》借对前朝遗迹的凭吊抒写了他对当时社会动乱的悲叹,诗以“梦”、“空”之意象表现其内心虚无幻灭的情怀,以“残花”、“落日”、“野烟”之景暗示李唐王朝灭亡的必然。“梦”、“空”、“秋风”、“夕阳”、“万古愁”是晚唐咏史诗最为常见的诗歌意象,都是王朝灭亡、现实暗淡的象征,也是诗人幻灭和无奈的哀叹。
  唐代小说集中也有许多寄托了这样吊古伤今感慨的作品。《独孤穆》叙河南独孤穆夜遇隋炀帝已故孙女杨六娘子,二人畅叙旧情,追忆大业遗事,最后又作诗唱和,并约定幽婚。作品内容丰富,情节结构精细,将人鬼爱恋幽婚故事与对隋杨王朝灭亡的历史咏叹相结合,真实地再现了隋末动乱的社会历史事实,隋宫政变的细节描写十分真实准确,凄清、感伤氛围非常浓重,寄托了作者深重的吊古伤今之意味和历史兴亡感慨。
  《颜濬》写会昌中进士颜濬游广陵和建业,与陈后主的妃嫔张贵妃、孔贵妃和隋宫人赵幼芳鬼魂相遇,他们在一起饮酒欢会,“多说陈、隋间事”,“多说陈朝故事”,又各赋诗章,一夕绸缪,作品“亦为假托人鬼幽会而抒发作者思古之幽情”。⑦
  又如《姚泓》虚构了晋姚泓向唐代某禅师自述四百年之生活经历,并言及汉淮南王刘安并非如《史记》、《汉书》所记“叛逆伏诛”,“其实升仙”和“秦宫人遭乱避世,入太华之峰,饵其松柏,岁祀寝久”而成仙的故事,传达着作者借古砭今的历史感慨,弥漫着晚唐末世风雨飘摇的心理恐惧。
  《桂苑丛谈·客饮甘露亭》记四鬼月夜饮宴于甘露亭,谈论史事,并赋诗言志,抒发壮志未遂而被杀身死的遗恨,当是对晚唐“甘露事变”的影射。
  总之,唐代历史小说大体追循着唐代咏史诗所渲染的历史意识而进行创作,所以其选材、主题和情感等多方面都与唐代咏史诗有着众多的共性,也正因为小说只是追循咏史诗的咏史意识,所以,历史小说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咏史诗所限,其对历史的反思并未超过晚唐咏史诗的深度和广度。
  
  三、唐代历史小说对咏史诗的依附之二——咏史诗的融入
  
  唐代历史小说除了在历史意识方面依附于唐代咏史诗之外,还表现在对咏史诗的直接借助,也即是在小说中融入大量的咏史作品,关于这一点,王运熙、杨明曾指出:“至于小说中穿插怀古、咏史之作,也与唐代此类题材的诗歌大量涌现有关。”⑧
  唐代历史小说中许多诗歌都是作者假代作品中的历史人物而作的,这些诗歌既切合这些历史人物各自的身份、个性和经历特征,又常常具有吊古伤今的意味,于其中寄寓深沉的历史咏叹。如《周秦行纪》中诸人的诗作:
  月寝花宫得奉君,至今犹愧管夫人。汉家旧日笙歌地,烟草几经秋又春。(薄太后诗)
  雪里穹庐不见春,汉衣虽旧泪长新。如今犹恨毛延寿,爱把丹青错画人。(王嫱诗)
  自别汉宫休楚舞,不能妆粉恨君王。无金岂得迎商叟,吕氏何曾畏木强。(戚夫人诗)
  金钗堕地别君王,红泪流珠满御床。云雨马嵬分散后,骊宫无复听霓裳。(杨太真诗)
  秋月春风几度归,江山犹是邺宫非。东昏旧作莲花地,空想曾拖金缕衣。(潘妃诗)
  此地原非昔日人,笛声空怨赵王伦。红残绿碎花楼下,金谷千年更不春。(绿珠诗)
  《颜濬》中的诗更是集中地抒写出盛衰无常的感慨。这些诗作颇有李商隐、杜牧咏史诗的意味——并不对历史事件作正面的评述和大而无当的概括,而是选择其中个别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予以突出的表现,以“以小见大”的方法从一个点或一个侧面开拓历史生活的深层意蕴:
  秋草荒台响夜蛬,白杨声尽减悲风。彩笺曾擘欺江揔,绮阁尘清玉树空。(张贵妃诗)
  宝阁排空称望仙,五云高艳拥朝天。清溪犹有当时月,曾照琼花绽绮筵。(孔贵嫔诗)
  皓魄初圆恨翠娥,繁华秾艳竟如何?两朝唯有长江水,依旧人间作逝波。(幼芳诗)
  《纂异记·杨稹》中红裳丽人(灯精)所歌之诗、裴铏《传奇·崔炜》崔向诗也颇有晚唐咏史诗的情调:
  凉风暮起骊山空,长生殿锁霜叶红。朝来试入华清宫,分明忆得开元中。(红裳丽人诗)
  越井冈头松柏老,越王台上生秋草。古墓多年无子孙,野人踏践成官道。(崔向诗)
  《独孤穆》一篇中县主与独孤穆相互赠答的两首诗则是直接叙写隋亡的咏史作品:
  江都昔丧乱,阙下多构兵。豺虎恣吞噬,戈干日纵横。逆徒自外至,半夜开重城。膏血浸宫殿,刀枪倚檐楹。今知从逆者,乃是公与卿。白刃污黄屋,邦家遂因倾。疾风知劲草,世乱识忠臣。哀哀独孤公,临死乃结缨。天地既板荡,云雷时未亨。今者二百载,幽怀犹未平。山河风月古,陵寝露烟青。君子乘祖德,方垂忠烈名。华轩一会顾,土室以为荣。丈夫立志操,存没感其情。求义若可托,谁能抱幽贞。(县主诗)
  皇天昔降祸,隋室若缀旒。患难在双阙,干戈连九州。出门皆凶竖,所向多逆谋。白日忽然暮,颓波不可收。望夷既结衅,宗社亦贻羞。温室兵始合,宫闱血已流。悯哉吹箫子,悲啼下凤楼。霜刃徒见逼,玉笄不可求。罗襦遗侍者,粉黛成仇雠。邦国已沦覆,余生誓不留。英英将军祖,独以社稷忧。丹血溅黼扆,丰肌染戈矛。今来见禾黍,尽日悲宗周。玉树已寂寞,泉台千万秋。感兹一顾重,愿以死节酬。幽显傥不昧,中焉契绸缪。(独孤穆诗)
  这两首五言古诗,风格高雅,堪称咏史佳作。前一首叙述隋都倾覆、隋朝灭亡时的情景,残酷的杀戮使“膏血浸宫殿”,作品鞭挞了投降变节者的虚伪与无耻,歌颂了节义之士的忠贞不屈。后一首则着重描绘隋都倾覆时,宫中女子的悲惨命运,对她们寄予了深远的同情。
  《纂异记·刘景复》的刘景复歌:
  繁弦已停杂吹歇,胜儿调弄逻沙发。四弦拢撚三四声,唤起边风驻寒月。大声漕漕奔淈淈,浪蹙波翻倒溟浡。小弦切切怨飔飔,鬼泣神悲低悉率。侧腕斜挑掣流电,当秋直戛腾秋鹘。汉妃徒得端正名,秦女虚夸有仙骨。我闻天宝年前事,凉州未作西戎窟。麻衣右袵皆汉民,不省胡尘暂蓬勃。太平之末狂胡乱,犬豕崩腾咨唐突。玄宗未到万里桥,东洛西京一时没。一朝汉民没为虏,饮恨吞声空嗢咽。时看汉月望汉天,怨气冲星成彗孛。国门之西八九镇,高城深叠闭闲卒。河湟咫尺不能收,挽粟推车徒矻矻。今朝闻奏凉州曲,使我心魂暗超忽。胜儿若向边塞弹,征人血泪应阑干。
  诗歌的前半部分描写了歌妓胜儿演奏的胡琴音乐之美及演奏技艺之精,颇有白居易《琵琶行》的意境。后半部分则转入对安史之乱的叙写,追忆了当年国都沦陷、唐玄宗万里奔逃、平民百姓惨遭杀戮的情景,揭露了朝廷的腐败无能,抒发了自己的痛苦心情。
  
  总之,唐代历史小说的出现及其文学和文化表现特征的形成都与中晚唐繁荣的咏史诗有莫大的关联,它在历史意识和咏史诗的融入等多方面都表现出对中晚唐咏史诗的依附,因此,我们在研究唐代历史小说繁荣的成因及其文学和文化特征时也必须将中晚唐咏史诗纳入我们的视野。
  
  ①[梁]萧统.文选[M].长沙:岳麓书社,2002.659、973。
  ②逮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③雷恩海.丽青春的追求与迷悯——盛唐咏史诗述论[J].复旦学报,1999,2.42-57。
  ④程国赋.唐代小说的文化阐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171、212。
  ⑤瞿蜕园.李白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40。
  ⑥[清]王琦.李太白全集注(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7.121。
  ⑦刘世德.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663。
  ⑧王运熙.唐代诗歌与小说的关系[J].文学遗产,1983,1.30-40。
  (责任编辑许劲松)
其他文献
诱导免疫原性肿瘤细胞死亡是抗肿瘤化疗药物的目标之一,该作用可以通过免疫系统的“旁观者效应”根除对化疗药物抵抗的肿瘤细胞和肿瘤干细胞。蒽环类化疗药物(anthracyclin)在激
目的:探讨小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转染吲哚胺2,3-二氧化酶(indolamine2,3-dioxygenase,IDO)基因后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的抑制作用。方法:用携
江泽民同志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三次重要讲话,从理论上概括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功能和作用,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同样重要"的论断;紧密结合当前建设有中国
本文简要介绍了水泥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裂缝形成的原因,指出温度是导致混凝土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并提出了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措施,包括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和控制温度应
摘要:关联理论强调最佳关联原则,但在言语交际中,说话者与听话人既有利益一致、遵循最佳关联原则追求最佳关联的一面;也有出于不同交际目的,发话者或是诱导受话者定向、偏向关联,或是受话者有意违反最佳关联原则,进行多种关联,以期获得幽默、讽刺、新颖、雄辩等修辞效果,追求“最佳修辞效果关联”的一面;而对言语交际中修辞关联的分析却正是关联理论研究所忽视的方面。  关键词:话语; 修辞; 关联  中图分类号:H
目的:应用激光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结合蛋白组学技术筛查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分析二甲基精氨酸二甲
<正>1.Introduction Before state doing a thanslation job,what comes to your mind?yes,It&#39;s the principle of thanslation If som eone wants to become a good tha
本文将6SIGMA的界定、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五个流程应用于当前高校课程试卷质量分析和管理中,是当前高校试卷质量管理改革理念和实践层面的全新尝试。
智能天线技术和多天线技术,能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质量,是无线通信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智能天线技术和多天线技术作为提高通信系统容量的
根据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当外加旋转磁场角频率ω等于核磁矩在稳恒磁场中进动的角频率ω0时,才会出现核磁共振吸收现象。所以核磁共振范围非常小,很容易跳过。为了解决稳态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