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数学模型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模型思想指的是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构造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研究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的模型思想,笔者认为应该课前研读,深度挖掘模型思想;课中研磨,经历数学建模过程;课后研变,活用数学模型思想。总之,我们只有抓住数学本质,与新课程理念有效结合,才能发挥数学教育的最大价值,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感受;数学;模型思想
  数学学习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且也要掌握基本思想。模型思想是《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增加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指的是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构造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研究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数学渗透模型思想的力量。
  一、课前研读:深度挖掘模型思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课前教师对教学中应渗透哪些思想方法一无所知,那么课堂教学就不可能有的放矢。因此,老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反复琢磨每一具体的教学内容中隐藏着哪些数学模型?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怎样的模型?所建的“模”和建模的过程对于儿童的数学学习具有怎样的影响?……让我们走进《植树问题》的课堂,一起感悟不同的教学设计下演绎出的不同教学效果。
  【A老师教学片断】
  课前教师和同学们一起玩手指游戏,让学生观察有几个手指几个间隔?“两个手指一个间隔”;接着是三个手指几个间隔……通过简短的活动,学生们初步感知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手指数=间隔数+1)。
  再出示例题:“同学们要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教师让学生分组合作,解答并设法验证。汇报时,有些同学是通过借助学具在纸上进行“实地”植树的方式来进行验证,更多的同学是通过画线段图的方式来说明自己的解答结果是正确的。此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在两端不种的情况下,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时,有个别学生说:棵数比间隔数多1,也就是棵数=间隔数+1。老师对该生的回答大加赞赏。
  【B老师教学片断】
  植树节情境引入后,出示例题:“同学们要在全长15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列式解答,并尝试想办法验证。汇报时,同学们列出了几个不同的式子,教师质疑:究竟哪个是正确的呢?大多数学生都想到要画图,但要画150÷5=30个间隔太麻烦了……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遇到大的数目不好把握怎么办?学生想到可以从小的数目入手,找出规律,然后再用规律来解决大数目的问题。
  教师将学生自主研究的情况进行列表整理:
  然后,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总结概括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植树棵数=间隔个数+1(两端都植树)
  同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一步抽象、概括数学模型:如果我们用N表示植树的棵数、用a表示间隔的个数,那么我们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可以怎么写呢?植树问题数学模型还可以写为:N=a+1(两端都植树)。
  同是《植树问题》这堂课,两位教师备课所站立的高度不同,所产生的现场教学效果迥然不同。A老师的课堂我们看到的是“教教材”的影子,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组织教学,整个教学片断缺少深度,缺少体验和探究,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B教师在整个环节的设计中凸显数学模型思想的渗透。从问题情境的创设到解决问题策略的探究,使构建“植树问题”的模型成为学生的主动需求,激发了建模的兴趣。接着老师在课堂中通过分析、判断、推理,架起知识与方法间沟通桥梁。最终抽象概括了在两端都种的情况下棵数=间隔数+1,渗透了数学中重要的模型思想。
  眼界决定境界。一个老师能否精心研读教材,能否深度挖掘数学模型思想,往往决定着他的教学深刻性和数学课堂的品质。
  二、课中研磨:经历数学建模过程
  对小学数学而言,“建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某种带有“模型”意义的数学结构的过程。笔者曾对《长方形的面积》这节课中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建模,对渗透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进行了成功的尝试。
  对于“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如何借助现实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实现对数学知识、数学观念的自我建构和发展?笔者安排三个层次的数形对应力求实现孩子的主动建模。
  第一层次,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探索素材,打开了学生探索、研究的切入口。他们有的数、有的摆、有的量,有的画,同样的结果却隐含着不同的数学思考,在教师有意识地组织交流,求同比较和横向沟通中中理解了不同算法之间的本质意义。从“铺满”到“半铺”再到“只量长和宽”的思维展示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一维线段的长度与二维面积个数之间的某种对应。
  第二层次,着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的层面”逐渐过渡到“用思维去把握对象”,每一问题的推进,都在无声地引导学生将思维从实物操作向表象操作再向算法操作过渡,从而在探索活动中充分感悟到长、宽数量与面积的对应。
  第三层次,当学生从各种具体的实例中发现长和宽与面积个数的对应关系之后,适时地让学生利用自己实践操作的直观经验,进行不自觉的表象提升,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对长方形的长、宽重新进行建构,成功地建立了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的数学模型。
  三、课后研变:活用数学模型思想
  学习数学的价值在于它能有效地解决现实世界向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数学模型正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数学模型的价值体现在建立过程及以此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之中。解决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布置数学题作业,如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等;二是生活题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
  如在学生掌握了速度、时间、路程之间关系后,先进行单项练习,课后作业设计时可出示这样的变式题:
  1. 汽车3小时行驶了270千米,5小时可行驶多少千米?
  2. 飞机的速度是每小时900千米,飞机早上11:00起飞,14:00到站,两站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学生在掌握了速度乘时间等于路程这一模型后,进行变式练习,学生基本能正确解答,说明学生对基本数学模型已经掌握,并能够从3小时行驶了270千米中找到需要的速度,从11:00至14:00中找到所需时间。虽然两题叙述不同,但都可以运用同一个数学模型进行解答。掌握了数学模型,学生解答起数学问题来得心应手。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了行程问题后,教师还可以设计生活题作业讓学生灵活运用模型思想。
  总之,我们只要抓住数学本质,与新课程理念有效结合,才能发挥数学教育的最大价值!但数学模型思想的渗透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为此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自觉地将“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教学实践中,做课程改革的有心人,有意识地实施课前研读、课中研磨、课后研变三大策略,让学生去感知、经历、体验、拓展、提升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模型思想的力量,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孔凡哲,曾峥编.数学学习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互动反馈系统(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简称“IRS”)能有机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并提高评价的有效性。互动反馈系统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教师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实现从“师本”到“生本”课堂的转变。互动反馈系统课堂教学更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启发学生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评价;互动反馈系统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设备的不断
期刊
【摘 要】上好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课,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尤其要突出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发挥团队精神,还要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地归纳、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提高学生的自主复习的能力,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充裕的实践练习机会并进行客观评价,在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复习课价值的前提下,促使其体会到复习课的独特魅力,真切地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欢愉感。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
期刊
【摘 要】文章以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为理论依据,探讨了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书写能力的方法和途径问题。提出了巧用“口诀”轻松握笔,妙用“八正”愉快写字的策略。从改革评价、探索教学模式的角度入手,通过明确评价的目的、拓宽评价的视野、优化评价的方式、开放评价的主体、落实评价的效果,改变低年级写字教学中重“写”轻“评”的情况,促进写字教学。探索出
期刊
【摘 要】文章阐述了青少年体质现状,分析了学校体育教学中影响青少年体质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加大学校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提高体育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加强体育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培养青少年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建立科学的多元化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加强对场地、器材的保养维修工作,加大资金投入。  【关键词】青少年;体质;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一、研
期刊
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新一轮新课程改革的总纲领,它象征着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学校作为新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在学校实施,新课程理念能否从纸上的条条框框内化为教师真正践行的原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领导的核心——校长。校长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  校长要做课改的领跑人,首先要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校长是学校品质发
期刊
【摘 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文学作品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与空白,使得作品本身隐含着无数个被诠释的可能性。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采取措施恰当地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空白”进行填补和再创造,从而激活他们的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关键词】接受美学;空白;阅读教学  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閱读教学至关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众手不
期刊
【摘 要】由于当前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常以游戏的方式进行,但有些游戏本身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只是充当课堂的过场的形式,致使教学效率不高,教学资源浪费。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游戏,要做到第一,制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使游戏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第二,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的游戏。第三,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运用不同的游戏。  【关键词】识字教学;游戏;教学目标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注意力难以保持
期刊
【摘 要】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中诵读方法培养影响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能力。朗诵既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是发展思维,丰富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段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良好朗诵习惯任重道远,教师必须通过多样活动让学生掌握朗诵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诵指导;策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课学习的源头在哪
期刊
【摘 要】教学目标就阅读教学而言,从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低段为中高段打下基础,做好铺垫,中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阶段,要继续进行词句训练,理解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要加强段的训练,注重段的理解、积累与运用。  【关键词】目标;策略;教学  笔者以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为例,对第二学段教学目标的设置与策略运用作一番探讨。  一、制定目标  《生命 生
期刊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方法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阅读教学;兴趣;感悟认知  在农村,由于受到各方面的条件限制,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与城市相比困难很多,在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难度更大,在十多年的乡村语文教学中实践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