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记忆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she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阶段历史教材中要求记忆的内容浩如烟海,要提高历史教学水平,记忆尤显重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记忆能力的前提条件,掌握必要的记忆方法则是提高记忆效率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 记忆能力
  
  记忆是对过去事物在大脑中信息的保存。高中阶段历史教材中要求记忆的内容浩如烟海,要提高历史教学水平,记忆尤显重要。
  从事历史教学多年,本人在培养学生记忆能力方面作了点尝试,并结合教学内容和特点,创造了加深记忆的一些有效方法,谨此罗列,以求抛砖引玉。
  1、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记忆能力的前提条件。兴趣,是指人力求接触,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爱好活动的意识倾向。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对你所讲的知识感兴趣,或者认为很重要,其注意力就越集中,集中,对提高记忆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审美因素。中学历史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史之所存,美之所在。历史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审美因素极为广泛:如讲述红军长征时,一首《七律长征》的吟诵;讲述文艺复兴时,一幅《蒙娜丽莎》的鉴赏:讲述巴黎公社时,一曲《国际歌》的播放;讲述鸦片战争时,一部《林则徐》的放映……这些众多的审美因素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体现,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
  1.2借助教材中的插图加以渲染,烘托气氛,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如讲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时,对插图《云冈第二十窟大佛》作一介绍:这座大佛原来在洞窟之中,辽代洞窟坍塌,大佛便见了天日。如今它容光焕发地端坐在光明之中,虽历经千年沧桑,却仍保持着丰腴的容颜,深邃的双眼永远是那样安祥善良,宽厚的双肩托起下垂的双耳,造型雄伟,气慨不凡,而云冈石窟里最大的第5窟的释迦牟尼坐像,高18.3米,一只脚就长4.6米,中指长2.3米,他交叉在前胸的双手上面可以同时坐下6个人。面对这样山峰一般的巨佛,你不能不惊叹我们祖先的高超技艺和非凡的创造力。通过对插图的简介,对教材内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了。
  1.3从热点、焦点入手,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重视。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为了考试,我们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本人多次强调一些重点章节以及在高考中出现的一些知识,以加深学生对章节的重视程度,并联系现实,引导学生关注热点、焦点。由此,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注意力就集中,学习兴趣提高了,记忆水平也会见长。
  2、几种需要掌握的记忆方法。
  2.1歌谣记忆法:运用歌谣的形式辅助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简而易行,收效显著。如:战国七雄方位记忆:“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问”。又如:“隋唐制度集大成,中央官制有三省,尚书、中书、门下省,下有六部去分工,分相权,互牵制。中央集权有保证。隋文帝,设科举,隋炀帝,始形成,太宗、则天、唐玄宗,完善科举备其工。府兵制,隋继承,均田结合寓兵农,太宗调整军府数,府兵负担更沉重,开元年间府兵崩,玄宗转而去募兵,农民负担可减轻,军阀割据也形成。租调制,隋沿用,以庸代役始推行,唐代完备租庸调,国家富强有保证。两税法,杨炎立,户税地税两分工,纳税依据惟资产,人身控制有放松。隋唐制度齐完备,鼎盛局面终形成。
  2.2知识串联记忆法:知识串联记忆法就是抓住历史线索,这线索犹如网之纲,纲举目张,基础知识就会一网打尽。历史知识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构成,这些要素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比如:以时间为序,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的地点、区域或国别范围来整合;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贯穿整个时代;以历史事件的发展为线索,归纳起因、经过、结果,掌握历史现象的兴衰过程等等。通过知识串联法学生在大脑中就会形成一个知识的网络,记忆的水平也就提高了。
  2.3知识结构图示记忆法:知识结构图示是教师在讲授新课或复习旧课时,把所讲内容进行整理制成的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图示,它把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使学生用整体眼光看到完整的知识框架,化繁为简,合纵连横,使知识保存于自己的头脑中,有利于提高空间识记能力。如:讲成吉思汗的征战时,制作方位简图:
  


  通过图示,学生掌握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对外:向西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征战,打到中亚、俄罗斯,震撼了整个欧洲。向南,征服了印度河流域,建立了空前庞大的横跨欧亚的蒙古大汗国。对内:进攻的主要对象是金、西夏。通过图示,学生加深了记忆。
  2.4相似、相近记忆法:就是将相似、相近的历史知识筛选出来,找出共性、规律,进行归纳整理。如:三国建立的时间:魏、蜀、吴:220、221、222年;再如:元的建立、元灭南宋、元的统一(时间)可记:1271、1276、1279年;通过有节奏的复述,学生在轻松学习中强化了记忆。
  以上是我在从教过程中的一些做法,有些方面尚显粗浅。教海无涯,学无止境,多年教书所积累的这些点滴经验,只不过是我在教学海洋岸边所捡得的几枚贝壳而已,但愿能在教学中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音乐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其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从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体验的深浅这一角度出发进行论证,得出“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这一结论。  关键词:音乐欣赏 感情体验 基本要求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
期刊
【摘要】高校党的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出现了许多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基层党建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基层党组织的具体情况,研究并实践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通过基层党建工作的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创新等手段,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关键词】高校 党建 创新    Research on th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是语文教育发展的方向,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创新、在想象中创新、在质疑中创新、在比较鉴别中创新、在求异中创新,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技能和素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活动 想象 质疑 鉴别 求异    语文课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理想的创新形式的语文教学应该飞扬着激情,燃烧着思想,闪烁着青春,充盈着情思。通俗地说,语文教师
期刊
历史课堂应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这是《历史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明确要求。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充分考虑,努力从各种渠道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1、历史学科教学重视学生
期刊
【摘要】实践教学是开放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探索适合远程开放环境下成人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电大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旨在探索有效的开放教育实践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开放教育 会计学专业 实践教学 体系构建 评价    Rese
期刊
摘要:要实现创新教育目标,就必须努力使政治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使学生主动、全面、和谐、充分、愉快地发展。为此,在政治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教师要遵循愉悦性原则、差异性原则、融合性原则、创新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关键词:创新教育 政治教学 原则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时代呼唤各行各业的创新,中学政治教育也
期刊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不是老师随便讲讲、学生背背就可以的,历史教学必须要讲究方法,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方法 串联法 点面交叉法    高中历史教学不是老师随便讲讲、学生背背就可以的,历史教学必须要讲究方法,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上历史课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谨此罗列,以求抛砖引玉。  1、历史课的知识串联法。所谓知识串联法,就是
期刊
摘要:文章对英语写作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介绍了考前如何强化写作技能以及考生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关键词:英语写作 应考策略    写作是英语考试笔试部分的最后一道题:要求学生能根据所给提示条件写出100个单词左右的英语短文,且内容要连贯,文理要通顺,无严重语法或结构错误。这要求看上去似乎不是很高,但要在教和学的实践中达到却非易事。历年高考,虽然师生日夜拼搏努力,书面表达得分率却总是偏低。  学生也普
期刊
摘要:阅读理解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新题型。本文主要从类比、新知、信息迁移、探究归纳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旨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关键词:类比 新知 信息 迁移 探究 归纳    数学阅读理解是近几年中考命题中出现的新题型。它的命题形式通常是先提供一段阅读材料,再说明以考查内容,这类题侧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自学新知能力、类比探索发现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阅读题都有
期刊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建构的是可以应用的灵活的知识,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1、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