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辰:有一种甜

来源 :初中生学习指导·作文评改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季难测的气候总能令一大批人病倒。去年秋末,一不注意,我也中了招。某天,我在家养病,清了清发哑的嗓子,取几粒惨白的药片,一口吞入,再抓起水杯猛灌一通,方将那不带糖衣的药咽下。一阵苦涩从味蕾大肆蔓延开去,不久便占领了整个口腔。我四处翻找,想弄些甜食压压这嚣张的苦味儿。
  拉开某只抽屉时,角落里一只小袋子映入眼帘,袋口的绳结令我想起里边装着百合粉。我仿佛见了救星,急切地拉开绳结,调粉,边兑热水边搅拌。随着藕色的液体渐渐稠化,那种清甜也从舌尖漾进了心间,唤起我那段满溢着百合清香的微甜记忆。
  那是三四年前的暑假,课业还不繁重,我随母亲回乡消夏。三访江西,早已没了初来时的新奇,但平淡中也不乏趣味。这天,住对门的唐姨来敲门,热情地邀我去喝百合粉,我一口答应,即刻前往。
  唐姨的两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丈夫得病离世了,无人做伴的她有些落寞,但她坚强、达观,总说自己有多自在。也许是闲来无事常琢磨,她的手很巧,农活、女红、糕点小吃,样样精通。每次回外婆家,我总要去她家串门,说是帮忙,却哪里帮得上什么,不过是耐不住嘴馋,想早早品尝美食罢了。唐姨也很疼我,一有作品就第一时间喊我“品鉴”。
  我坐在桌前静候,唐姨不一会儿就调了一大碗百合粉。碗是玉色的,粉是浅藕色的。半透明的百合粉似乎还泛着蒙蒙微光;圆圆的碗仿佛是将十五的满月整个揽了下来。用勺子在表面轻触,有一层极富韧性的薄膜,只凹不破。一勺下去,舀起,缕缕热气袅袅升腾,伴着百合的微微清香。勺中的百合粉自边沿垂下细细的一道,宛若远望的珠帘,晶亮澄明。入口的滋味极佳,软糯细滑不粘腻,甘甜轻涌唇齿间。这种甜不是白砂糖的机械甜,而是百合原本的自然甜,是只有经历了田地生活的百合才能拥有的质朴的甜,是唯独耐住了冬雪侵蚀与夏日酷刑,经受过磨砺的百合才会拥有的丰实的甜。
  饮罢,又好奇起百合粉是怎么做的,央求唐姨给我讲讲。唐姨本不善言辞,且这制作工序哪是三言两语能说明白的,她于是让我后几天都跟着她,亲眼看看。我爽快应了。
  翌日午后,我如约而至。唐姨正大汗淋漓地收拾着刚挖回来的百合根茎,将它们剥离,入水洗净。有些规整的像极了微拢的莲花,掰下的瓣儿是微卷的水滴形,在水中打了几转便沉底了。它们都被洗得白净光洁后,唐姨就将其捞出,滤水,晾晒。两天后,百合坚硬蜷起了,便开始磨粉。那磨粉机器嗡嗡地响了许久,我以为百合粉至此已大功告成,没想到唐姨隔天仍继续忙碌着。过水,沉淀,捞出精华,再晒,待到一天后糊状成了粉块就收回来,用擀面杖再碾压成粉末状。
  整整四个下午,唐姨不亦乐乎地忙活着,我津津有味地看着。地道的百合粉在我的注目下诞生了。唐姨又细心地将它们分成等量的小份,装袋,打上精致的绳结,给我带回去大半,还嘱我吃完再来拿些。
  晃过神,百合粉已见了底。我默默品咂着回甘,依旧是那种微微的清香,依旧是那种自然质朴而丰实的甜味。我想,这种甜,只能出于热情、淳朴、坚韧的人之手。后来,我再没回过江西,再没见过唐姨,也再没喝到过这般清甜的百合粉了。
  【总  评】文章取材于日常生活,将百合粉作为“有一种甜”的物质载体,这本不足为奇。难得的是在对百合粉进行描写时,也注重了对唐姨热情、质朴这一性格特征的细腻刻画,由此引出甜的第二层含义——唐姨的质朴之甜。颇具表现力的语言则是文章的另一大亮点,无论对百合粉细腻生动的描写,还是对百合粉制作过程的精细勾勒,都足见笔力之深厚。更令人称道的莫过于精巧圆满的结构与舒缓的叙事节奏的完美结合。开篇情景导入,进行适当铺垫,随之点出主题。跟随着作者流动的笔触,一幅美妙的“甜味儿”画卷也徐徐铺开,结尾的处理则为文章增添了一丝哀伤,引人共鸣,余味悠长。
  (讲评教师   康虞佳)
  [评  改]
  情景导入,此处的处理颇有意思,并不直接点出“甜”,而是先写苦,设置小小的悬念,引发读者一探究竟的兴趣。
  巧妙点题,在點题时将主旨与文章内容结合起来,避免了直接点题的生硬感,也起到了开启下文的作用。
  概括性交代唐姨的“样样精通”,为下文百合粉的描述做铺垫。
  细节描写,接下来对冲饮百合粉进行了细腻的刻画,写出了百合粉的细滑与甘甜。尤其是对百合粉的“甜味”的描写,逐层深入,从具体到抽象,也起到了深化主旨的作用。
  写百合独特的甜,文中扣题。
  承上启下段,使行文更加紧凑。
  动作描写,对唐姨制作百合粉的过程进行刻画,写出了唐姨动作的娴熟,也进一步展现了唐姨勤劳而耐心的性格特征,对塑造人物形象大有裨益。
  首尾呼应,结尾很巧妙,既对开头进行了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文意畅达;也对文章进行了总结,将对食物的怀念升华到对人的怀念上,拔高立意,也增添了文章的余味。
其他文献
人与人的相遇是老天的眷顾,而分离则是措手不及的瞬间。  ——题记  2020年1月15日,一位老人离开了……  这位慈祥的老奶奶生前总在村口等着她的丈夫回来。每经过一个人,她总要笑呵呵地对人家说:“我家老头子就要回来了,就要回来了。我这心里高兴呀……”边说边抹了抹快溢出的眼泪,再继续坐在已经被磨亮了的石墩上。每次,村里的人都会陪着老人聊一会儿……  我家就住在村口。小时候,我从窗户往外望,经常能看
期刊
“别忘了带手机!”  出家门前,爸爸妈妈最爱叮嘱的话中,是不是有这样一句?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原因很简单:智能手机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你看,通讯联络,离不了手机;获取新闻,离不了手机;订外卖,离不了手机;玩游戏,离不了手机;买东西付账,离不了手机;乘坐公交、地铁、出租车,也离不了手机;出门旅行查线路,订酒店,买火车票、飞机票……一样也离不了手机。  智能手机具有独立的操
期刊
美是无处不在的。只要你善于发现,到处都是美;只要你用心感受,美便会环绕你身边。  初升朝阳  清晨,金色的阳光斜斜地照射进屋子。窗外的树上停着几只麻雀,叽叽喳喳的叫声成了晨光中的一首歌谣;风吹着树叶,犹如在为麻雀伴奏;路边嫩绿的杂草中零星地点缀着几朵白色的野花。此时,我戴上耳机听起舒缓的音乐,这场景犹如一幅画。这幅画表现了朝阳的生机,朝阳温暖着大地,温暖着人心。这是晨的诗歌,是朝阳的诗歌,是春的诗
期刊
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片段和回忆;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憧憬和想象……(排比句式引入话题,留下关于“童年”的遐想空间。)  记不清是几岁的时候,我做了一件十分可笑的事情。我特别爱吃糖,可妈妈担心我吃坏了牙,便不让外婆拿糖给我吃。有一次,外婆悄悄给我几颗糖。我为了能够天天吃到糖,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把糖种进土里!说做就做,我手忙脚乱地把糖种进去,细心地给糖浇水、施肥。
期刊
“海天文学社”简介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创立于1958年的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中学,是荆楚大地上培养、输送人才的主力军之一,是著名作家池莉的母校。仙桃一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悠久的人文历史,这与学校一直注重文学社团建设分不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仙桃一中“海天文学社”的名字由此而来。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海天文学社就是要为一群少男少女,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在写作的天地跳得更远、
期刊
“周鹤扬,请你把桌子从二组移到三组,就坐在戚亦恬的右邊吧。身为组长,你一定要帮助你的组员哦!”期中考试后,“刘班”果然开始实施他的“组内一帮一”政策了。这不,三组数学成绩最优秀的组长周鹤扬成了我的新同桌。嗯,太好了!我一定得好好努力,争取找机会多向组长请教,让数学成绩来一次大飞跃,千万不要辜负了“刘班”的良苦用心。  下课休息十分钟,我正打算问候一下周围的“新邻居们”,可是还没等我开始预热,同桌一
期刊
老货是条狗。它被宿舍楼的门卫李大爷从乡下带来,“安家”在地下室里,负责看护全院人的财产。  (开门见山,语句简洁,“安家”一词带有幽默感。可以看出小作者的文风。如能简单说一下这条狗为何叫“老货”,或许更好。)  老货十分尽责,一见着生人,就狂吠起来,那想咬人的气势,连五大三粗的汉子都要畏惧三分。  尽管如此,我也没有任何办法对它产生一丁点儿的喜爱。  那天,一个女学生路过我们院子,老货狼一般扑上去
期刊
天,是森冷的蟹壳青。(开篇运用环境描写作衬托,间接突出人物心情。)  我喊了一声报告,拿着语文书走进老师办公室。  “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说话间,她的嘴角仿佛开了一朵橙红色的花,摇曳着对于我这位“爱徒”的喜爱。(用反语修辞,为下文故事发展做铺垫。)  “老师,我觉得您刚刚课上讲的那首诗歌或许……”  花立时谢了,迟缓地皱成阴翳的黑红,微微颤栗着不可思议。  “嗯……老师很高兴你能有自己的想法,
期刊
天渐渐入了秋,窗外的桂花树如往年一样盛开,朵朵桂花像雪似的飘落下来,洋洋洒洒。我的思绪被拉回姥姥家的老屋。(开篇点题,“思绪被拉回”,为下文做铺垫。)  老屋是一栋两层高的楼房,屋门口有成片的鱼塘,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高大、粗壮的桂花树。我的房间在一层,靠窗的地方摆放着我的书桌,窗外正是那盛开的桂花树。每次回老家,书桌前便是我最喜爱的地方。坐在桌前,看着窗外的桂花树,心里便会感到十分舒畅。(“窗外”
期刊
有那么一种甜,它只有在特定的一方水土,才能在人们的口中绽放出甜味儿,承载起人们的生活。(开篇点题,既明确中心,也暗示了“甜”的含义,吸引读者。)   秋季的崇明岛,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庄稼成熟时散发出的清香。清晨的露水顺着沉甸甸的麦穗缓缓滑下,惊了一旁休憩的一只不知名的小虫子。(环境描写,嗅觉与视觉的巧妙结合,写出了秋季崇明岛的美好与静谧。)  秋风拂过脸庞时,便是甜芦粟最为得意的时刻。遥望田间,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