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作文训练很容易被人认为是“劳而无功”的事情,而“看天吃饭”则成了个别人的心理态势,其实抓好高中尤其是高三的作文训练是一件非常重要且卓有成效的事。现就高三抓作文教学的情况作一浅论,希望得到方家指导。
一、树立“三个认识”
1.作文训练很重要。不能靠“天”吃饭,不能靠运气,尤其是高三,不要迷信以前的作文写作训练,尤其是高分写作训练。就高考而言,作文是一个大头,抓好作文很重要,只要训练方法得当,作文大面积达到50分左右是完全可能的。就学生将来而言,高考能考上大学在其次,但写得一手好文章,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能说会写,无疑在将来的工作中、交往中都能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复习中必须突出的训练重点是作文。
2.作文训练形成制度。训练时间上,坚持每周讲作文、每周写作文。每次训练突出一个重点,力争在高三的第一轮、最迟在第二轮复习中按作文得分点系统的训练一遍,然后在第三轮复习中注重强化、综合训练。题材积累上,坚持每周进行美文阅读,美文可以是精美散文、哲理小故事、精典事例、精彩片断、“感动中国”事迹材料颁奖辞、优秀考场作文等。作文的批改上,坚持全批全改(尤其是注重当周训练重点的评改),师生面批面改、学生自评自改、学生相互评改,小组内相互传阅批改、期末集中整理上传电子文档等方法,加强加快信息反馈。教学方法上,坚持作文序列训练,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如有的教师长于形象说理,有的教师长于语言的诗化,有的教师长于结构安排,有的教师长于哲理思辩,全组分解备课,资源共享,形成合力。
3.作文训练注重分解训练。基础等级的八个要点、发展等级的四个要点要一一训练;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结构层次(横列式、纵列式、扇面式)、文章的選材立意、内容的充实、文章的深入说理、文章的形式(题记、小标题、书信体、首括句、分论点)、文章的语言、观点辨证分析等都是训练的抓手。
二、具体操作方式
1.研究高考。 (1)从高考变化看备考,变化趋势之一开放性增强,变化趋势之二思辨性增强,变化趋势之三强化文体要求。 (2)从阅卷看备考,影响教师判分的因素主要有:思维定势、风格偏爱、第一印象、趋中倾向、光环效应、内容、语言、结构等。 (3)从评分细则看备考:评分难点是题意,正确审题是一个重要的前题,审题要准,最好不要剑走偏锋,以“稳、准、实”为原则;关于“等级评分标准”中“两部分(现象与本质)”、“三大项(内容、表达、特征)”、“四个等级”的评判规定:“内容”、“表达”、“特征”三者只能相邻打分,不能跳等打分。例如:“内容”是“四等”,“表达”、“特征”的最高得分只能在“三等”中打分,不能跳到“一等”中。 (4)从作文训练存在的问题看备考:无目的性、无计划性、讲评无针对性。 (5)从高考低分作文原因分析看备考:标题草率、审题不清、文体不分、感情不真、思想不健康、内容不充实、中心不明确、语言不通顺、结构不完整、书写不规范、标点不准确等。
2.应对措施。 (1)针对高考变化趋势,加强文体训练,各种文体都要涉及,既包括可以作为小作文又可以作为语言实际运用题型的应用文,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也要讲一下基本的格式规范;加强思辨性培养,按成都罗老师的说法,加强精典思想的强行注入,让学生学会玩一点深沉,力争让文章体现一点厚度,培养学生辨证分析的能力(辩证的观点,是文章永恒的立意,文章中有一分为二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或发展的观点,就能够体现不同的思维水平);加强阅读,尤其是鲜活材料的运用,让学生的作文充满时代感,不要老是到“故纸堆”里寻求材料,文章显得老气横秋,克服用例“套板”,增加有时代感的人物事例,如对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中国骄傲”等材料的把握,对影视明星、歌坛新秀、政治领袖、体坛巨擘的解读,注重开放性和时代感。 (2)针对影响教师判分的因素,要加强书写卷面训练获得好印象,写出个性特色打破老师的趋中心理。老师是仁慈的,老师总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因此学生在作文中应尽可能多地出现亮点让阅卷老师为你打高分找理由,如内容深刻、材料丰富、语言极富文采、结构圆熟等。 (3)针对评分细则,正确审题是一个重要的前题,审题要准,以“稳、准、实”为原则,可以从不同角度立论,但不要刻意求新而弄巧成拙,创新类作文我们不提倡、不鼓励。最起码让作文写得四平八稳成功进入二类卷,水平高的尽可能进人一类卷,作文中尽可能不要出现“硬伤”让阅卷老师找到扣分理由,如错别字、思想观点混乱、字数不够等。 (4)针对作文训练存在的问题,建立作文的序列训练。八个基础等级训练点、四个发展等级训练点一一落实强化,尤其是文体训练、审题训练、结构训练、思想深刻训练、内容充实训练、文采训练,不一定每次都有要固定模式,但至少每次训练的重心应该有所不同。至于书写、标点、语言、思想健康等则是长抓不懈的要点,尤其是考清华北大的种子选手,更要加强对其单独的辅导与刻意的要求,力争作文不能低于52分,而作文水平太差的同学则要求反复操练一两种固定的模式,力争得到45分以上。
三、建议
1.训练目的要明确。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是辛苦的,但要力避作文教学的随意性,课讲累了就让学生写作文,这样既达不到训练目的,又增加了批改负担。训练一次就要有成效,至少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文章可以赢得老师的青睐。
2.高效快捷的训练体系。规划设计好自己的训练体系,按部就班地予以落实。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多采取“拿来主义”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精心选择一些作文教学辅导资料、以前学生的成功作文、同事的成功范例、老教师的教育心得都可以借鉴,要打破“文人相轻”的陋习,固步自封、固执己见都不利于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3.批改要融入学生的智慧。写作文容易,改作文却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尤其是自己的辛苦劳动得不到学生的响应,建议教师多融入学生的心智。事实证明,短平快的作文反馈更有利于学生水平的提高,作文批改应该有老师的详批细改、面批面改、精彩点评,但还应该有学生的积极活动,既提高作文反馈的速度,又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度,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明白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平时怎样的文笔积累有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从而让师生都有兴趣参与作文活动,不然,学生写得没有收获,老师改得怨声载道,作文教学必将走入死胡同。
总之,作文教学是复杂的脑力劳动,教无定法,写无定例,在中学教学实践中仁者智者,各有高招。
一、树立“三个认识”
1.作文训练很重要。不能靠“天”吃饭,不能靠运气,尤其是高三,不要迷信以前的作文写作训练,尤其是高分写作训练。就高考而言,作文是一个大头,抓好作文很重要,只要训练方法得当,作文大面积达到50分左右是完全可能的。就学生将来而言,高考能考上大学在其次,但写得一手好文章,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能说会写,无疑在将来的工作中、交往中都能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复习中必须突出的训练重点是作文。
2.作文训练形成制度。训练时间上,坚持每周讲作文、每周写作文。每次训练突出一个重点,力争在高三的第一轮、最迟在第二轮复习中按作文得分点系统的训练一遍,然后在第三轮复习中注重强化、综合训练。题材积累上,坚持每周进行美文阅读,美文可以是精美散文、哲理小故事、精典事例、精彩片断、“感动中国”事迹材料颁奖辞、优秀考场作文等。作文的批改上,坚持全批全改(尤其是注重当周训练重点的评改),师生面批面改、学生自评自改、学生相互评改,小组内相互传阅批改、期末集中整理上传电子文档等方法,加强加快信息反馈。教学方法上,坚持作文序列训练,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如有的教师长于形象说理,有的教师长于语言的诗化,有的教师长于结构安排,有的教师长于哲理思辩,全组分解备课,资源共享,形成合力。
3.作文训练注重分解训练。基础等级的八个要点、发展等级的四个要点要一一训练;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结构层次(横列式、纵列式、扇面式)、文章的選材立意、内容的充实、文章的深入说理、文章的形式(题记、小标题、书信体、首括句、分论点)、文章的语言、观点辨证分析等都是训练的抓手。
二、具体操作方式
1.研究高考。 (1)从高考变化看备考,变化趋势之一开放性增强,变化趋势之二思辨性增强,变化趋势之三强化文体要求。 (2)从阅卷看备考,影响教师判分的因素主要有:思维定势、风格偏爱、第一印象、趋中倾向、光环效应、内容、语言、结构等。 (3)从评分细则看备考:评分难点是题意,正确审题是一个重要的前题,审题要准,最好不要剑走偏锋,以“稳、准、实”为原则;关于“等级评分标准”中“两部分(现象与本质)”、“三大项(内容、表达、特征)”、“四个等级”的评判规定:“内容”、“表达”、“特征”三者只能相邻打分,不能跳等打分。例如:“内容”是“四等”,“表达”、“特征”的最高得分只能在“三等”中打分,不能跳到“一等”中。 (4)从作文训练存在的问题看备考:无目的性、无计划性、讲评无针对性。 (5)从高考低分作文原因分析看备考:标题草率、审题不清、文体不分、感情不真、思想不健康、内容不充实、中心不明确、语言不通顺、结构不完整、书写不规范、标点不准确等。
2.应对措施。 (1)针对高考变化趋势,加强文体训练,各种文体都要涉及,既包括可以作为小作文又可以作为语言实际运用题型的应用文,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也要讲一下基本的格式规范;加强思辨性培养,按成都罗老师的说法,加强精典思想的强行注入,让学生学会玩一点深沉,力争让文章体现一点厚度,培养学生辨证分析的能力(辩证的观点,是文章永恒的立意,文章中有一分为二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或发展的观点,就能够体现不同的思维水平);加强阅读,尤其是鲜活材料的运用,让学生的作文充满时代感,不要老是到“故纸堆”里寻求材料,文章显得老气横秋,克服用例“套板”,增加有时代感的人物事例,如对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中国骄傲”等材料的把握,对影视明星、歌坛新秀、政治领袖、体坛巨擘的解读,注重开放性和时代感。 (2)针对影响教师判分的因素,要加强书写卷面训练获得好印象,写出个性特色打破老师的趋中心理。老师是仁慈的,老师总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因此学生在作文中应尽可能多地出现亮点让阅卷老师为你打高分找理由,如内容深刻、材料丰富、语言极富文采、结构圆熟等。 (3)针对评分细则,正确审题是一个重要的前题,审题要准,以“稳、准、实”为原则,可以从不同角度立论,但不要刻意求新而弄巧成拙,创新类作文我们不提倡、不鼓励。最起码让作文写得四平八稳成功进入二类卷,水平高的尽可能进人一类卷,作文中尽可能不要出现“硬伤”让阅卷老师找到扣分理由,如错别字、思想观点混乱、字数不够等。 (4)针对作文训练存在的问题,建立作文的序列训练。八个基础等级训练点、四个发展等级训练点一一落实强化,尤其是文体训练、审题训练、结构训练、思想深刻训练、内容充实训练、文采训练,不一定每次都有要固定模式,但至少每次训练的重心应该有所不同。至于书写、标点、语言、思想健康等则是长抓不懈的要点,尤其是考清华北大的种子选手,更要加强对其单独的辅导与刻意的要求,力争作文不能低于52分,而作文水平太差的同学则要求反复操练一两种固定的模式,力争得到45分以上。
三、建议
1.训练目的要明确。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是辛苦的,但要力避作文教学的随意性,课讲累了就让学生写作文,这样既达不到训练目的,又增加了批改负担。训练一次就要有成效,至少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文章可以赢得老师的青睐。
2.高效快捷的训练体系。规划设计好自己的训练体系,按部就班地予以落实。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多采取“拿来主义”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精心选择一些作文教学辅导资料、以前学生的成功作文、同事的成功范例、老教师的教育心得都可以借鉴,要打破“文人相轻”的陋习,固步自封、固执己见都不利于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3.批改要融入学生的智慧。写作文容易,改作文却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尤其是自己的辛苦劳动得不到学生的响应,建议教师多融入学生的心智。事实证明,短平快的作文反馈更有利于学生水平的提高,作文批改应该有老师的详批细改、面批面改、精彩点评,但还应该有学生的积极活动,既提高作文反馈的速度,又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度,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明白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平时怎样的文笔积累有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从而让师生都有兴趣参与作文活动,不然,学生写得没有收获,老师改得怨声载道,作文教学必将走入死胡同。
总之,作文教学是复杂的脑力劳动,教无定法,写无定例,在中学教学实践中仁者智者,各有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