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碧翠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198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常会想起饭桌上的一道凉拌扫帚菜,袅袅地飘溢着诱人的清香味道。
  扫帚菜是我们故乡的叫法,书面上的名字叫地肤,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株直立,多分枝而紧凑,叶互生,线形,细密,绿色,秋后变暗红色,花小而不显,初生薄地,五六寸,根形如蒿,茎赤叶青,大似荆芥,三月开黄白花,结子青白色,八九月采实。我的故乡一带,将其唤为“扫帚菜”或“扫帚苗”。名字非常质朴,使人一下子就想起了乡村的草木。称呼其“地肤”,就像是被写成了一首古典的诗歌,多了几许书卷气。
  阳光明媚,和风吹拂。走在满眼碧绿的原野上,沟畔、田边、河滩,生长出一蓬蓬粉绿色小扫帚一般的植物。远远望去,仿佛是碧云团团。扫帚,自古以来是人们无法离开的东西。称这种菜为扫帚菜,真的是形象而生动,又带有一种朴素的涵义。
  我也习惯叫它扫帚菜。扫帚菜在故乡非常常见,不足为奇。原野上,常常是一棵紧挨着一棵。风和日丽,任由这些野菜无边地蔓延起来,在微微的和风里,一蓬蓬的扫帚菜踊跃成长。碧翠如云,形成了一片绿色的风景。儿时,花花草草争奇斗艳的时节,随便走到田间地头,就能采下满满一大篮子鲜嫩的扫帚菜,母亲用一双巧手将它做成餐桌上的菜肴,吃得我们兄妹几人都是满嘴的清香。听父亲说,扫帚菜可以多吃,吃多了也不会肠胃不舒服。虽然已经吃饱了,但我依然会多吃一些。时光荏苒,母亲做的扫帚菜的味道一直让我难以忘记。采下两三棵,用藤蔓捆扎成大大小小的扫帚,拿在手里挥舞着,也是我和小伙伴嬉戏的乐趣。
  正是阳光明媚的时节,想必原野里的扫帚菜恰是又绿又嫩的时候。近来去菜市场买菜,见到了碧绿的扫帚菜,绿意喜人,被捆成了一小捆,和各种各样的时令蔬菜放在一起。我问了问,价格大约是三四块钱一斤。如今喜欢吃野菜的人越来越多了,扫帚菜也成了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曾经在乡村的原野上,扫帚菜很多时候是被放牧的牛羊随意吃掉,或是被挖到家里成为猪的食物。等到一季的时光过去了,它随着萧瑟的秋风融入泥土里,成为土地中的营养。
  前几天,我从故乡归来,带回了一些鲜嫩的扫帚菜。那是住在乡下的姐姐亲手采摘的。动人心弦的碧翠颜色,透着怡人的油亮,还沾着清凉的露水,一股清新无比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我把这些从故乡带回来的扫帚菜洗干净,倒入开水锅里焯了一下,又赶紧用笊篱捞出来,再用凉水过了一下,使其冷下来,然后用手攥住,去掉多余的水分,加入盐、味精、醋、蒜汁、香油凉拌,放在嘴里,清新而爽口,吃起来味道实在鲜美。扫帚菜还可以清炒,不加任何配料。我为清炒的扫帚菜起了一个诗意而美丽的菜名:“碧翠”。
其他文献
食用油为居民生活之必需品,每天都要食用,消耗量也比较多。它不仅仅增加食物的口感,更与健康息息相关。如今吃油不仅要吃得安全,更要吃出健康来。重视养生之道的老年人在食用油的选择上慎之又慎,有些老年朋友特别迷恋自榨油,经常自己去集贸市场或农村的小作坊里购买原材料现场榨油,或者买台榨油机,干脆自己在家里榨油吃。认为这样亲眼目睹做出来的食用油比我们从超市里购买到的食用油更健康,更安全。这样做出来的自榨油或土
说起“天妇罗”,历史可是相当悠久了。这个词据说源自葡语,即“快一点”之意,当时是为了以较快的速度取得可充饥的食品。由葡萄牙传教士于 16 世纪传入日本并流行开来。天妇罗在不断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与寿司、荞麦面共同撑起江户美食界的一片天。那天妇罗这个名字又是什么意思呢?那么,请您闭上眼睛,想象天上的仙女衣袂飘飘的样子。  天妇罗不等于炸大虾  在中国提到天妇罗,大家第一反应可能就是炸大虾,油油腻腻地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