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与三大素养间的培育关系研究

来源 :现代盐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cbw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运城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2016级在校生为研究对象,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实行24字教学模式—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将其作为“第二课堂”的开展内容,研究其与高职学生的“三大素养”培育间的关系,为高职学生的培养提供导向。
  关键词:第二课堂;三大素养;高职学生
  1    研究背景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中指出: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1]。因此,为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探索适应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模式则显得尤为重要。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一定知识的技能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调查表明,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要求不仅在于其精湛的实操技能,而且更加看中其本身的综合素养。而综合素养是学生适应社会职业的综合体现,包括人文、职业和技能三大方面。用人单位希望前来应聘的毕业生具备敬业精神,有较强的责任心,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同时要求其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必备的理论知识外,着重培养学生与企业对接的实操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三大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本文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学习为例,研究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对学生“三大素养”的提升的促进作用。
  “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全员的必修课,很多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生,让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但作为程序语言的入门课程,这又是一门必修课程,如何更好地让学生轻松学习该课程,成为课堂教学应考虑的重中之重。经过长期的教学改革实验发现,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可有效促进学生“第一课堂”的学习,即通过对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行24字教学模式—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将其作为“第二课堂”的开展内容,学生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热情有所提高,遇到问题也会主动解决问题。与此同时,也实现了学生“三大素养”的提升。因此,研究“第二课堂”与高职学生的“三大素养”培育间的关系,对培养高职学生的素养很有必要。
  2    研究结果
  2.1  三大素养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以实现高职学生“技能素养、职业素养、人文素养”三大素养全面提升的培养目标,所培养的高职技能型人才成为具有专业技能特“长”,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有较“宽”的人文素养知识面的长宽高的“立体型”高职人才[2]。
  2.2  人文素养的培育
  2.2.1  人文素养的含义
  “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以及其所体现出来的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而高职教育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关键在于适应社会的教育,即使学生学会如何生存,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学会自我调节,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3-4]。
  2.2.2  目前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1)知识储备量不足。现在的高职学生自身知识基础一般较为薄弱,对于“满堂灌”的课堂学习模式极不适应,对于必要的理论知识提不起兴趣。实操技能的提升需要有良好的知识储备作支撑。学生在此前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往往热情有余而能力不足,导致学习止步不前,以至于形成恶性循环。
  (2)适应能力差。对近几年的运城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调查发现,有超过1/2以上的学生受不了企业的各项约束制度。由于不能吃苦,无法与他人协作完成工作等原因,在短短半年的实习时间内跳槽多次,甚至有的学生选择留在家中也不愿出来找工作。
  (3)心理自我调控能力差。通过对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及周边高职院校学生调研发现,多数学生做着不切实际的发财致富梦,对生活中碰到的挫折和困难,将其无限放大,不愿面对,也不愿主动解决,自我调控能力差,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做符合实际的规划。
  2.2.3  解决措施
  针对运城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还需注重学生交际能力、思维能力、调控能力等的培养。这就需要“第二课堂”的融入。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在学生入学之初即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调查,同时开设有积极心理学教研室,定期在学院举办各种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講座,使学生学会自我剖析,真正了解自己,明白自己当下的心理状态,使学生能及时去调整和解决一些心理问题。研究表明,经过对学生的长期心理疏导,有90%以上的学生能够积极对待自己的大学生活,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开展感恩教育活动。针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活动对大学生实施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践行我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学院在学生学习之余,组织各种社团活动,寝室文化节,大学生辩论赛,演讲比赛,专业知识讲座,邀请企业做宣讲活动等,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及兴趣,锻炼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通过“第二课堂”多方面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明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能够带着感恩和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由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在内的课程学习上,课堂学习状态渐入佳境。
  2.3  职业、技能素养的培育
  2.3.1  职业、技能素养
  学生培养过程中,确保全程贯穿人文素养培育的同时,注重学生职业、技能两大素养的培养。调研企业一线高职学生岗位群,提炼出岗位工作能力及核心能力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此为基准点,实现学生技能、职业素养的提升。   2.3.2  目前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素养的现状
  (1)学习缺乏持续性。学生在课堂上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过程中,往往是一节课一个知识点的进行学习,学习只是停留在“片段”上,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再加上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无法主动利用课余时间,从而造成了知识的不连贯,不符合运城职业技术学院“点、线、面、体”的人才培养思路。
  (2)学习缺乏针对性。高职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直面企业一线,所要求的工作技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我们的学生由于无法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从而不能够制定明确的学习方向。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符合其自身发展的学习方向,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3)学习缺乏实效性。虽然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在授课过程中实践学时占总课时1/2以上,但学校终究与企业有一定差距,所配备的实验实训设备无法赶上企业的更新速度,如果学生仅仅满足于学校所学,远远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2.3.3  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所提出的问题,我系在培养过程中提出以下解决措施,能较好地对之进行改善。
  (1)课外班的开展。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过程中,课堂学习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学习班(包括学习兴趣班、竞赛培训班等)。调查表明,经过近几年课外班的开展,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课堂所学,同时又将之延伸拓展,并且进班人数呈现上升趋势,而且通过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如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竞赛等),学生既从中获得了不错的竞赛成绩,又实现了以赛促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动力,提升其技能素养;以赛促训,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其职业素养;以赛促效,提升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提高职业院校的社会认可度。
  (2)“小方向”课程学习。“小方向”课程即培养各种岗位需求的课程,明确企业用人需求,聘用企业人员全程授课。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及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实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发现当前制定的课程任务所存在的弊端,从而制定出符合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和课程任务,同时关注学生在此期间的生活状态,分析之前的人文素养培育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以便及时进行改进与修正。
  研究表明,小方向课程的开展,实现了职业院校与企业的4个对接,专业文化对接企业文化,学习过程对接工作过程,教学内容对接工作内容,培养规格对接市场需求,从而使学生人文、职业、技能“三大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
  (3)“订单班”培养。开设“订单班”,是对人才的精细化培养,有助于学生在出校门,进岗位之初,立即就可以挑起重担,减少单位的培养时间,同时也使企业拥有入门快、技能精、踏实干的人才,为高职院校培养体质高效的人才提供保障。学院与企业签定了两个电子设计方向的订单班,共同合作开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选取C语言基础良好的40名学生加入学习,并配老师专项负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研发现,通过针对性、系统性的学习训练,学生的实操技能得到质的提升,具备企业岗位所要求的基本工作能力,同时配备有专业的企业技术人员为学生做系统性的入职指导,使学生完全能够胜任岗位。
  3    结语
  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对“第二课堂”与“三大素养”间的培育关系进行调研,促进教学改革。让所有活动贯穿于“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技能素养和人文素养,不仅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也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模式的本质在于以学生为主体,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实现教学成果的实践价值、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2-13)[2019-10-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赵红霞.点线面体立体型高职人才培养评论机制[D].运城:運城职业技术学院,2015.
  [3]聂   影.浅谈人文素养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7(33):6.
  [4]周珍珍.职业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缺失及构建路径[J].中国农业教育,2018(1):44-47.
其他文献
摘 要: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Na2CO3和NaHCO3性质探究”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小组自主实验探究完成教师发布的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多个子项目过程,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问题解决、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落实新课程标准以发展学生化学科学素养为主旨的基本理念。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教学设计
期刊
摘 要:为了减少工地施工人员伤亡,设计将无人机技术初步应用到工地外墙粉刷上,该装置由无人机、胶皮管、可旋转式喷头、触碰感应系统、高清摄像头、基站等部件构成,将无人机与便携式喷涂器结合,形成外墙喷涂无人机,改良已有的喷涂机,将喷头变为可调控制喷头,通过遥控器的控制,让喷头在上下60°之间来回转动,让其能够喷涂更灵活,适应各种复杂墙面墙角,不用二次施工,喷涂无高度限制,任意楼层喷涂,降低工地施工伤亡
期刊
摘 要:“第三者”是指在行为人进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没有实施或参加不法侵害的其他人。分析了对于防卫行为误伤第三者情形的性质应当如何认定,刑法学界存在诸多学说,包括正当防卫论、紧急避险论、假想防卫论等,在这些学说中区分论更为合理、全面,即在法益侵犯原则和责任主义原则上,从违法性和有责性层面出发,根据具体案情区别处理,从而认定这种情形成立故意犯罪、过失犯罪、意外事件或者紧急避险。  关键词:正当防卫;不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微课”技术也逐渐被应用在高职教学中。本文以“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为例,探讨了“互联网+”微课对高职教学的影响。本文分别从微课对教学方法的促进、微课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互联网+”微课对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的影响、“互联网+”微课对教学评价的影响4个方面进行阐述,得到“互联网+”微课符合当代高职学生教学需要的结论。“互联网+”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使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对应用技术型民办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会计人才需求特点进行分析,以重庆某高校调研数据为例,分析应用技术型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必要性,并提出“实践先导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要点,为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大学;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实践先导型  1 应用技术型民办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准则
期刊
Abstract:Traditionally, most land use projects do not consider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owever, with the worsening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cost cannot be ignored. Ther
期刊
摘 要:在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中营运资本管理占据着重要地位,如果把企业看作一个人,那么营运资金就是人体中流动的血液。在传统的基于要素视角的营运资金管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渠道理论对美的电器的营运资金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美的电器的营运资金管理现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善建议,希望对其他企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营运资本;营运资金管理;美的电器  1 相关理论  1.1 传统营运资金管理理论 
期刊
摘 要:青年筑梦促读公益组织本着为贫困地区小学的孩子提供持续的、高质量的阅读项目的初心,从图书利用层面强化扶贫导向。通过改进图书的采购标准、图书的更新标准、图书的高效利用、老师学生的相关培训等主要工作,建立贫困地区小学图书高效利用一体化机制,从而改善担当者行动图书角利用方式,加强小学生的高质量知识储备与利用能力,并不断提升学校小升初的质量。  关键词:高质量阅读;贫困地区小学;班班有个图书角;扶
期刊
摘 要:內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如果不及时加以修复,经过层层放大后极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影响,甚至会造成企业的灭亡。海润光伏自2016年起到2018年,3年间的财务报告都被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意见,其股价自此一路下滑,截至目前已被停止上市。对海润光伏作出案例分析,首先,以其财务报告首次被出具无法表示审计意见当年(2016年度)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出发点,进而剖析其内部控制缺陷,并在此基础上对其
期刊
摘 要:信号在企业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在现实生活中投资者往往只能从这么几方面来了解一个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资本结构、相关的企业报道以及发布的企业财报。通过信号传递理论来分析格力影响股价和企业价值的因素,探讨企业发出的不同信号中传递了怎样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投资者而言又会做出怎样的反应,从而对企业价值产生的影响,研究得出企业的管理者完全可以利用合理的信号来向投资者传达利好或者利空的信息来进一步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