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py2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文本;朗读;
  背景;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24—0092—01
  我们常说“生命课堂”,其含义就是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以及师生与作者之间的生命对话。只有师生共同走进文本,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对话和思想碰撞。
  那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究,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朗读入文法
  文本的生命是通过文字体现出来的。记得韩军老师说过中国的文字是立体的,是有生命的,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体会到文字的立体感。的确,正是因为一个个立体的有生命的文字,才有了一篇篇有理想,有情感,有生命的文章。只有通过读文字,我们才能进入文本的思想,才能做到与文本的对话。朗读入文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走进文本的方法。
  我们许多教师往往忽略了朗读的重要作用,认为只要让学生读就能实现教学目的。是的,学生多读会把握文本的大意和思想,然而真正的能够进入文本的灵魂,能够进入文本的情感,能让学生的精神体验、生活体验与文本的生命发生碰撞,仅学生朗读是远远达不到的,这就需要教师的“范读”。
  教师的范读可以缩短学生走进文本的过程,使教学顺利紧凑地进行,更能提高学生的体验层次,使语文教学能够在较高的层面上进行。韩军老师的公开课《大堰河,我的保姆》堪称精美。你看他并没有用过多的语言去介绍艾青与保姆的关系,而是一开始就是声情并茂,声泪俱下的“范读”。学生听得哽咽唏嘘,泪流满面。这一下子就将学生带进了文本之中,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便自然流畅和谐地展开。
  如何朗读是一门技巧很深的学问,我的经验就是注意文字的意义和平仄音之变化,把握情感的轻重缓急,语气的高低快慢,文本的生命情感会在朗读中自然显现出来。
  背景铺垫法
  有些课文,仅靠文本的朗读是很难进入它的情感世界的。这种文本的生命张力更多体现在与文本相关的其他的教学资源中,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机的整合,合理安排,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处呈现给学生。造成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学生更容易与作者和文本进行和谐而深入地对话,思想情感与作者的生活感悟发生碰撞,激荡起情感的波澜,意欲表达自己的心声。无需教师点名提问,学生自会一吐为快。这就是语文教师所追求的教学佳境。比如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节选),单靠文本是很难让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的,也很难领会文中所传达出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要先蓄势,形成一种进入文本的情感氛围。教师必须先要收集关于史铁生的事迹,以及他写的有关“母亲”的文章如《我那遥远的清平湾》《合欢树》《秋天的思念》《病隙碎笔》等,通过介绍其病前和病后的情感变化和行为变化、帮助学生进入《我与地坛》中作者与地坛的生命交流,与母亲的生命交流,进而进入学生的生命体验、生活体验与文本的融合交流之境。
  情境再现法
  任何一篇文章的完成都有其特定的环境即“此情此境”。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才能准确领悟文本的内容,体验文本的思想,从而达到读者与作者与文本的深层的对话和交流。教师要用自己的语言通过讲述描绘出“此情此境”,吸引学生进入到教师描绘的情境中。那么教师如何再现作家写作此文的“情境”呢?
  我们可以借鉴谢冕先生在《漫步在诗的郊野——关于诗歌欣赏的通信》,文章中提到的鉴赏诗歌的方法之一——“泡”,“把诗人由繁复的生活现象加以高度精炼的东西,还原到它原先的状态中去,把浓缩了的东西泡开”。“泡”,就是再现“情境”最好的办法。教师对文本经过自己的理解和体会,通过想象将文本的内容“泡”开来,还原到当时的“情境”。通过语言描绘再现“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进入文本。比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我们可以这样再现文本的“情境”:翠竹森森,溪水淙淙,清风徐徐。孔子和他的学生们散坐在竹林中,曾皙悠然平静鼓瑟,瑟声清幽,轻淡清新,竹林中宁静祥和。孔子慈祥温和地看着他的学生们说:“咱们随便说说各自的想法,行不行啊?”于是各弟子随意自然地谈起自己的理想……这样一段描绘会将学生领进文本的情境中,学生自然会体验出文本中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谈话氛围,对孔子的人格魅力会有一个更深的理解。
其他文献
<正> 华北地区中俄关系研究会于1978年秋成立,为本地区从事中俄关系研究、翻译、编辑、出版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的群众性学术团体。研究会成立以后主要工作是办好会刊,为从事中俄关系研究的教学、科研人员及其他有关的同志提供本专业的学术交流园地。研究会会刊《中俄关系问题》于1979年3月创刊,原名《中俄关系研究会通讯》,自1981年起改为现名,至今已出22期,刊载有关中俄关系史的论文、资料、译文、札记、史料考证、书评、人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升,对于住宅建筑的室内装饰方面也有较高的标准需求,这也推动了国内建筑室内装饰设计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邻苯二甲酸酯(PAEs)作为一类内分泌干扰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为了查明日常衣物中PAEs的污染状况,并评估其通过衣物的皮肤接触可能造成的人体暴露风险,本研究检测了日常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是强国富民,促进农村社会进步,促使农村经济稳定、持续、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   农业的发展,要逐步脱离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弯勾犁几千年”的小农经济的
工业锅炉炉膛内部是一个高温、高辐射、高灰度的环境,炉内燃料的燃烧过程伴随着剧烈而连续的发光发热的物理、化学反应。在锅炉火焰图像识别中,原始图像对该复杂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并严重地影响图像的识别率。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提取锅炉火焰特征的最优阈值法。该方法依据统计学基本原理,对锅炉火焰自动识别的实际问题建立一个统计回归模型,并根据回归模型参数直接求取最优的分割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