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伤皮肤创面炎性细胞合成CGRP,SP对3T3细胞的增殖作用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_k_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皮肤创面两种神经肽(CGRP,SP)的起源及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化观察大鼠烫伤皮肤创面上述神经肽的分布,运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它们的mRNA表达情况,运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研究其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影响.结果:皮肤烫伤后早期一些炎性细胞从创面和创周皮肤血管游出,并对CGRP和SP mAb免疫反应呈阳性.伤后12h该细胞与皮肤内的神经纤维关系密切,伤后24h细胞破碎并释放出相应的神经肽免疫反应阳性的颗粒性物质.原位杂交方法显示:烫伤后6h该部位相同大小细胞内表达神经肽(SP,CGRP)的mRNA.进一步实验证实CGRP和SP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有刺激增殖作用,且相互间具有协同作用.结论:烫伤皮肤创面神经肽CGRP和SP可能由来自血液的炎性细胞合成释放,其对皮肤创面的愈合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在整理已采集的标本时,经观察鉴定发现有派伦螨科(Parholaspidae)卡盾螨属(Krantzhlaspis)1新种。本文就新种的形态特征作了描述,模式标本保存在沈阳农业大学植保系。
细胞核骨架结合元件(nuclearscafold-associatedregion,SAR)或称核基质结合元件(nuclearmatrix-attachmentregion,MAR),是80年代发现的一个新的DNA元件。到90年代初,由于发现SAR/... The nuclearscafold-associated region (SAR) or nuclear matrix-attachment regio
采用融合绿色荧光蛋白(GFP)和钙调蛋白(CaM)的方法来研究钙调蛋白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分布.首先,发现CaM在细胞内的分布随细胞周期的不同而改变.CaM在G1期主要分布于细胞质
目的:研究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对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我们采用胶原酶二步法灌注一月龄SD雄性大鼠肝脏,制备肝细胞悬液并进行了原代培养,重点研究了内毒素、肿瘤坏死
采用快速扩增3′cDNA末端(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的方法,对我国海南产线纹芋螺(Conus striatus)芋螺毒素的cDNA进行了分析.结果从中发现了6种新的O-超家族
利用顺磁共振谱仪研究两种同源的藻胆蛋白-高等红藻中R-藻蓝蛋白和螺旋藻中C-藻蓝蛋白的光动力光敏性质.发现在固定捕获剂和藻胆蛋白浓度及光强的情况下,样品ESR信号强度随光
质粒DNA转化大肠杆菌是分子生物学中最为常用的技术方法。经典的氯化钙法1μgDNA可获得105~106个转化子,但不能满足转化效率要求极高的实验需要(如构建质粒文库等)。近年发展的高效化学法转化甚
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大鼠脑、肺、心、肝、肾中Gαq/11的含量,观察正常组织Gαq/11的分布及其在脓毒血症时的变化.结果显示,正常大鼠Gαq/11蛋白的含量以脑最高,肺、肾、心次之,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4例肺心病患者和30例健康中老年人的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RF)水平.同时测定其血尿素氮(BUN),肌酐(Cr).结果:肺心病患者尿RBP、TRF水平较对照
以阳离子脂质素作为DNA运载体 ,以肝细胞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 (ASGPR)的天然配体去唾液酸胎球蛋白 (ASF)作为导向配体 ,用于介导原代大鼠肝细胞基因转移 .结果表明转染复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