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门胆管癌细胞分子遗传学异常的研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找寻胆管癌细胞标记染色体及外周血标志物,为胆管癌临床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用染色体显带分析技术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技术分析胆管癌组织、胆管癌细胞株染色体畸变及胆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不稳定性和脆性部位的表达;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BC)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的p16基因的突变及蛋白表达.结果 瘤细胞染色体数目平均62.3条,以亚三倍体和超二倍体多见,染色体数目畸变率达83.67%;细胞株比新鲜瘤组织染色体数目变化范围大,且高倍体细胞相对较多.染色体结构畸变率为62.8%,其中9p高频率缺失(50.8%).p16基因变异率为58%(21/36),p16蛋白表达下降率共占50%(18/36).胆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裂隙、断裂和异常细胞数目及细胞脆性部位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胆管癌发病与染色体畸变及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失活有关;胆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裂隙、断裂和异常细胞比率明显增高,脆性部位表达明显异常.胆管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断裂点8p22、9p21、11q13、17p12出现率较高,是胆管癌相关断裂点,为寻找胆管癌外周血标志物提供候选部位。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甘草酸二铵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大鼠给予天晴甘平灌胃,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3h后实验组、对照组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和脂多糖(LPS)制作急性肝衰竭模型,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注射后分别于不同时间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
目的 观察促血管生成素-2(Ang-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联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40例大肠癌组织和正常肠黏膜中Ang-2 mRNA的表达,另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其中10例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Ang-2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中10例肿瘤组织中Ang-2蛋白的表达.结果 60.0% (24/40)的大肠癌组
目的 观察成骨诱导微环境中低剂量X射线对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 照射后分别检测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细胞矿化、成骨特异性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0C)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1.0Gy组与对照组比较增殖受到抑制(P <0.05);ALP活性在0.1Gy组[(5.88 ±0.14) nmol对硝基苯磷酸二钠(pNPP)/μg蛋白]与对照组[(4.75±0.05) nmol
目的 探讨Fas相关因子l(FAF1)基因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Hp)及胃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人胃癌细胞株HGC-27、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 8×105个与Hp标准菌株NCTC11637共培养24h,按细胞/细菌比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1∶100和1∶200共培养组,每组实验设3个复孔,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490 nm波长处测量吸光度值计算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l×104个细胞
并/多指(趾)是由于相邻指(趾)间骨性或软组织融合形成的手足畸形,是人类最常见的肢端畸形之一.根据受累指(趾)的差异,Tentamy等11978年按解剖方式将非综合征性并指(趾)畸形分为Ⅰ~Ⅴ型.其中Ⅱ型并指(趾)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并/多指(趾)畸形(SPD).我们在中国湖南怀化发现一个大家系,依据临床特征和修复难易性进行了一种全新的功能分型,通过微卫星多态位点对家系进行了遗传连锁分析,对致
期刊
结直肠癌患者中有50% ~ 60%发生肝转移,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建立一种较理想的动物模型对于研究结直肠癌肝转移十分重要.现就不同种类的结直肠癌肝转移裸小鼠移植模型进行综述,以方便研究人员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选择最适合的模型.一、原位细胞悬浮液注射原位细胞悬浮液注射是指将肿瘤细胞悬浮液接种到盲肠或者结肠部位.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模拟结直肠癌在人体内的扩散过程[1],而缺点在于
期刊
目的 探讨131I标记抗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单克隆抗体(131I-PSCA-McAb)对裸鼠原位人前列腺癌种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鼠龄及体积相近的BALB/c裸鼠36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建立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细胞)与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细胞)裸鼠前列腺癌原位种植模型.每组裸鼠再随机分为3组,分别静脉注射131I-PSCA-McAb(实验组)、PSCA-McAb(单
目的 探讨细丝蛋白A(FLNa)和热休克蛋白90(HSP90)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9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FLNa和HSP90的表达水平.结果 FLN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68.12%,在癌旁组织中表达率为10.1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LNa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
目的 观察人外周血白细胞中鞘氨醇激酶-1(SphK1)在急性胰腺炎(AP)的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30例AP患者,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组17例和重型急性胰腺炎(SAP)组13例,另外纳入1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在AP症状发生48、72 h 、5、7 d时分别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外周血白细胞中SphK1 mRNA水平及其活性.结果 在48、7
目的 观察扩增活化自体淋巴细胞(EAAL)对裸鼠腹膜后脂肪肉瘤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提取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以anti-CD3抗体(5 mg/L)和白细胞介素(IL)-2(700 IU/ml)共培养诱导EAAL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特征(CD3、CD4、CD8、CD56、CD25).20只裸鼠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皮下接种人腹膜后脂肪肉瘤细胞2周后,分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