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2002h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革和开放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思想意识的精髓。变革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遵循,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反映,是中华民族伟大实践的凝练,是中华民族取得成功经验的总结。开放是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的内在要求,是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变革和开放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人类发展历史的一次又一次辉煌。新时代,当代中国人民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变革和开放精神,必将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
  变革创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
  中华民族是善于变革的民族。在文明发展早期,中华民族就已经意识到世界万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遵循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因时而变、顺势而为,事物就会永续发展。在《周易》中,就有宇宙万物均处于永恒运动的变化之中,人们应该遵循规律,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等观点。《周易》中有“革卦、鼎卦”,《杂卦传》中说,“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在《礼记·大学》中,就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易·系辞》中说,“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也就是说,实现国家富强这一伟大事业,人们要有自我革新的意识,要有变革图强的“日新”精神。中华民族的“日新”精神始终伴随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发展历程。从始祖族群创制文化、开辟文明,到春秋战国时期更礼变法、促进社会进步,再到秦汉、隋唐时期,创新制度、缔造盛世,直到近代以来,变革社会、再造中华,“日新”精神始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崇尚变革、创造和创新。不守旧,重创新,是中华民族的根本特质。
  中华民族是敢于创新的民族。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创新是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发挥的直接表现。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创新的过程就是发展的过程。《周易》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实践证明,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中,勇于变革,敢于创新,是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推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早在我国宋代之前,中国发明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很快就传向世界各地。这些发明在全球的推广,为西欧国家工业社会的到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历史意义上说,十七、十八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建立在中国的“四大发明”基础上。十六世纪中叶,意大利数学家罗姆·卡丹认为,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印刷术、火药等对世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马克思强调指出,正是中国人发明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预告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因此,中国古代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四大发明”作为中华民族创新的重大成果,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中华民族是奋发图强的民族。中华民族是社会变革发展的主体,在社会变革的不同时期,中华民族勇于挑战,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自古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变法变革图强运动,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等豪迈宣言。”在历史上,取得杰出成就的成功人士都是创新者,文明程度较高的社会都是创新氛围浓厚的社会,发展进步较快的民族都是善于创新的民族。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周易》的卦辞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人应该效法自然,发愤图强,永不停止。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为了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开拓进取,激励着各行各业的人们为实现伟大梦想而砥砺奋进。正是这种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的处境中实现飞跃,在饱经沧桑的征程中实现超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力量之源。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励我们正确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在变局中把握危和机的辩证关系,在“危”中积极进取,在“机”中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在变局中勇于拼搏、善于创新,因时制宜、因势利导,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復兴中国梦。
  开放包容是中华民族持续发展活力之本
  中华民族是善于包容的民族。包容就是要尊重他人合情、合理、合法的选择,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给他人空间和自由。包容是创造社会和谐环境的必要条件,是消除偏见和敌视的一剂良药。中华民族血脉中包含着包容的基因。中国古人认为,天地最大,包容万物。《周易》的卦辞中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集中表达了兼容并包的精神。所谓兼容并包精神,就是依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宽容、大度、合理地对待人和事。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注重“海纳百川”的品德修养,推崇“以和为贵”的处事之道,主张“和而不同”的合作精神。在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之间交往中奉行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准则;在中华民族与其他国家、其他文化进行交往中,秉持“道并行而不悖”“讲信修睦”“亲仁善邻”原则,强调不同国家无论大小都应和平共处、合作友善、求同存异、协调合作。中华民族兼容并包的精神,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在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之间以及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族群交流交往中的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正是中华民族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兼容并包精神,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持良好的大国形象,才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合作交流中树立大国风范,才能在新时代实现历史性的发展。
  中华民族是追求世界大同的民族。“天下大同”是中华民族对于未来的一种理想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天下大同”思想是诸子百家的共同追求。“天下大同”思想,秉持“和而不同,允执厥中”的思维,彰显“以和为贵,有容乃大”的共存格局,追求“万邦和谐,万国咸宁”的共赢理念。“天下大同”的思想,是中华民族追求美好社会的智慧之渊薮。历史上中华民族秉承“天下大同”的思想,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也曾经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景象。历史证明,和则强,孤则弱。“协和万邦”“与邻为善,厚道故人”“世界大同”是人类高度互助共荣的理想社会形态,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中国坚持以和平共处、和平协商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问题,崇尚以诚待人,以诚取信天下;主张“利万物而不争长短”,倡导平等互利、双赢多赢;重视“义”,主张公平正义、义利并举,坚持各国共谋全球发展、共享全球发展成果;中国积极参与“维和”行动,倡导“一带一路”建设,契合了世界大部分国家的共同需求,为实现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协同发展提供了广泛机遇。   中华民族是善于开放发展的民族。中国的历史,是一个开放的历史。开放就是走出去,引进来,也就是“内引外联”。从系统论角度看,“开放”就是系统自身同外部环境的能量信息的交换过程。中华民族开放发展的历史,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汉朝的张骞出使西域及汉朝在河西走廊置官、屯田等等,一方面,把中国的制度、物资、人员、技术带到了西域,另一方面,西域的信息、物资、人员、技术大量进入中国;唐朝中期开放的程度达到历史上的顶峰时期,世界上众多国家使节来华络绎不断;明朝前期郑和率领大规模的舰队“下西洋”直至印度洋西域。总之,几千年来,中国总体上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是在开放中探索发展的历史,是在探索发展中走向强大的历史。国家的强大又进一步促成了开放发展的历程,国家的强大而有活力与国家的开放相辅相成。在几千年历史中,中华民族的进步发展与中华民族强大的创造活力相关联,中华民族在改革发展中不断走向强大。
  变革创新和开放包容的辩证统一是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精神财富
  变革创新和开放包容精神支撑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5000多年灿烂辉煌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始终保持变革创新和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变革创新和开放包容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创造发展奇迹的强大精神动力。社会实践中,变革创新和开放包容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具体展开。正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弘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变革和开放精神,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的至今未曾中断的文明。从历史的角度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之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形成了不同时期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这些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民族精神,是融入中华儿女血脉之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历久弥新。每一种精神的背后,都代表着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岁月,彰显了一段不平凡的变革开放的发展历程,诠释出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当今时代,中华民族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变革创新和开放包容等民族精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深厚的文化根基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变革创新和开放包容精神激励人民群众为更加美好生活目标而奋斗。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中华民族所展现出的不怕牺牲、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精神是变革创新和开放包容精神的具体体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取得历史性的成就,我国的面貌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我国的发展创造了人类社会的奇迹,赢得全世界的尊重和赞许。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以及中华民族精神。在改革发展社会实践中,我国取得巨大的成就,都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40年来中国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因此,中国人民所创造的伟大成就,凝聚着中国人的智慧,浸透着中国人的汗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中国人民始终发扬变革创新和开放包容精神,坚定信心,点燃新时代继续奋斗的激情,我们就一定能够达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目标。
  变革创新和开放包容精神促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变革创新和开放包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没有变革创新和开放包容精神,我们就缺乏前进的精神动力。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变革开放创新精神,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个重要发展关键时期,都曾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但只要勇于迎难而上,主动求新求变,就会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当今中国站在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起点上,我们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与国内改革发展的矛盾与问题,同时也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险和机遇同生并存”。新时代,如何抓住机遇,转危为机,实现中国的更大发展,这是对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考验。中国人民秉承改革创新、开放包容的中华民族精神,永葆变革开放的品格,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抓住发展的机遇,不断化解发展道路上各种危机和挑战,必将推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总之,变革创新和开放包容精神是我們国家走向兴盛、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精神动力,是解决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的重要法宝,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执笔人:狄国忠)
  责任编辑:谢 斌
其他文献
历史早已证明  秦始皇下令筑起的万里长城  只是一个朝代的印记  其实不堪一击  沦为供后人凭吊的遗迹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有史以来  第一支以人民的名义命名的军队  以人民为依托,为人民作宗旨  为全中国人民赢得了解放  挺立的军魂,一代代传承  如今已筑起了立体的长城  歼20鹰击长空  辽宁舰迈向深蓝  火箭军长剑在手  北斗卫星睁着大大的眼睛  时刻环视着阴谋者的举动  无论抗日战争,抗
期刊
我隔着醉人的酒杯  看你默默地坐在那里  还是习惯一个人品酒  不想让人来陪  你知道这甘霖的美酒啊  能分享那寂寞的柔情  在品尝这琼浆玉液瞬间  甜密话语悄悄扩散在我们的心田  在你我雙眸间来回流淌飞扬  不声不响感觉那舒畅和温暖  酒杯中虽然流动的是那千年的呼唤  可我内心深处却是你那羞涩的红颜  无色的液体在我们脸旁轻轻地划过  寂寥孤单的情怀在酒杯中融化  美酒让我在沉默中知道这爱的份量
期刊
1.全体共产党员都要做到的“两个坚决维护”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2.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包括: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四个伟大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
期刊
在银川市兴庆区,只要提起西桥餐厅,不少老顾客都交口称赞,这不仅因为那里的饭菜可口,更因为它的经营者王琴的真诚和用心。在西桥餐厅,员工都亲切地称呼王琴为“姑妈”,餐厅就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客人来吃饭,要光盘;客人多要酒,不给上!不曾想,这种独特的方式竟然将小餐馆经营得有声有色。2018年4月,王琴荣登“中国好人榜”。小商人有大眼界  1988年,在改革开放和党的富民政策的感召下,王琴没有留恋国营企业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干部队伍。今年,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的部署要求,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结合全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实际,开展以强化政治性、科学性、创新性,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以下简称强“三性”、增“四力”)为主题的教育实践工作。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宣传思想战线履行好使命任务、着力增强队伍素质能力和业务
期刊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全力打造生态优先、人水和谐的沿黄生态经济带……要实行最严格的水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制度”。水生态文明是宁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全力解决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难题,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宁夏水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供需矛盾日趋严重。宁夏水资源禀赋条件差,分布不均衡且随季节变化大。2017年全区农业用水占总
期刊
2018年,利通区纪委监委聚焦体制改革、聚力纪律建设、聚效正风反腐,用担当诠释忠诚,以实绩回应期盼,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稳步推进。  从严从实落实“两个责任”。利通区委扛稳抓实主体责任,区委常委会全年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19次,细化分解任务,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工作落实。区委书记先后就管党治党方面作出批示41次,对区直各党委(党组)从严治党“三个清单”进行审核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领导干部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些重要论述有何战略考量和深刻意蕴呢?  斗争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保持和发扬斗争精神,练就和增强斗争本领,是进行伟大斗争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必然要求,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看,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前进的,有矛盾就有斗争。矛盾无处不
期刊
一  巍巍贺兰山下,曾是空阔荒芜的戈壁滩。警察学校就建在这样的荒滩沙地上,远离市区。学校从无到有,经过30多年不懈努力,而今院落整洁,绿树成荫,花草丰茂。秋季,红艳艳的爬山虎蔓上园林中的亭子,众花草已凋萎,唯独它最耀眼。年近花甲之年的警察训练总队调研员闫东升同志像极了爬山虎,只要活着,就会一直蓬勃向上。  2007年,警校不再招生,改为专司警察训练。教师们的高级职称被废,统统转为主任科员,工资待遇
期刊
2018年4月17日凌晨,仍在办公室伏案加班的王建新因突发疾病倒在工作岗位上,永远离开了他无比热爱的公安战线,年仅43岁。王建新,生前是固原市公安局原州区分局民警,他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警察的神圣誓言,在平凡的岗位上把自己的青春岁月献给了党和人民。公安部追记王建新同志个人一等功,2018年5月他入选“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  满腔热血无私奉献  王建新走得是那样匆忙,画面永远定格在这一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