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学界关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研究综述

来源 :新生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n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步入新时代以来,学术界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形成脉络、科学体系、特点与地位等视角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与解读,成果颇丰。本文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梳理,以期为学界研究提供便利。
  【关键词】: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综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战略、新举措,推进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理论界与学术界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的研究形成热潮。
  一、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形成脉络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客观条件,学界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形成脉络的研究颇多。学者们普遍认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现有研究成果多研究側重于对理论基础、历史基础、实践基础等方面的论述。
  (一)理论渊源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最根本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思想是重要理论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体现了对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和继承与发展;全面从严治党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蕴含的治党思想的整合与提升。
  (二)实践基础
  “世情党情国情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基本依据。”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在回应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需求、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完善的。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来源于当代中国改革与建设的实践,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其所蕴含的思想理论、政策措施等不仅是对国内外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更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总结。
  (三)历史基础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在继承和扬弃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深邃的文化内涵。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积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从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智慧中寻求有益启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成分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形成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治国安邦之道。在习近平总书记“治理”知识体系中,中国历史中的“治”论政治思想,比如国家的大一统思想、民本思想、和为贵思想,关于行政的官僚制、选贤任能制,关于文化的包容与中庸之道等,都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四)哲学基础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其本身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用马克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实际,全面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的问题,其理论的整体性既集中体现在其核心理论的内在逻辑的整体性上,也体现在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统一及其实践应用上。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不仅从总体上部署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且“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方面、五大发展理念的每一个理念之间都有着严谨的科学逻辑,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系统性与协调性。
  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基本内容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多,涵盖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国防、外交等领域的诸多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一些学者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基本内容作了整体性的把控,一些学者选取了其中的逻辑结构、方法论、重点内容等进行了专门论述,研究内容各有侧重。
  (一)融合阐释
  部分学者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进行了梳理与整合,系统论述了治国理政思想的一条主线、两个百年目标、三个价值引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内容及内在逻辑关系。如严书翰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王清涛从公平正义的价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法论原则和“四个全面”战略举措三个层次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进行了系统研究;戴木才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集中概括为五大维度;贺东航将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政治思想体系归纳为“一根主线”、“三个基础”及“五论”思想等。黄坤明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括为是谱写马克思主义新篇章、立足时代引领时代、扎根广袤中国大地上、写在亿万中国人民心中、观照人类共同命运、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理论。
  (二)分项论述
  多数学者侧重于选取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的一个或多个内容进行重点阐释。整体来看,主要的论述集中在讨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意识形态、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全球视野等方面。如石云霞认为,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重要性的认识;必须坚持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必须提高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方世南指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反映了唯物史观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精神的重要特征和基本品格;佘双好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特别注重从思想、精神和价值观层面,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精神塑造、思想引导、价值引领,对当代中国人价值观的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秦哲、丰志刚提出,习近平同志的治国理政思想始终坚持党的意识形态创新的为民初衷刘晨哗、李宇峰表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西方国家现代化发展道路相比较而言,具有独特的现代性魅力;李捷从政党治理、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三方面将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进行了对比。   三、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特点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目前学术界的多数研究集中于探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以人民为中心的观念等。相比较而言,在众多特点中,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的论文、著述最多。
  (一)问题意识鲜明
  “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一系列理念、政策是在深入分析新时代党情、国情、世情的现实问题基础上提出的,也是在回应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需求,不断解答当代“中国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的。其本质是对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回答。
  (二)传统文化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常常在讲话中引经据典,借鉴古人的智慧阐释新时代的新问题,传达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理念。“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国梦”、“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最新表达。字里行间传达着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的真挚热爱,彰显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國气派。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对新时期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集中凝练,实现了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的有机统一,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重视理论创新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不断创新的理论品格和与时俱进的思想精髓,具有鲜明的“革新”特征。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实现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四个伟大”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应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重塑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新形象”、重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建构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法治“新秩序”、积极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的国际“新定位”。
  (四)以人民为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其治国理政思想的内核是坚定地持守对人民主体地位的执信与笃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民期待,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推进改革成果的公平给予,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意寓让全体人民在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进共同富裕。
  四、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地位与影响
  学术界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影响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一致认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对国内外发展经验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形态。阐述最多的内容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十八大以来形成的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植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现时代的具体运用和发展,也是鲜活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能够深刻把握与娴熟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结合不断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
  (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的系列重要论述都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和线索进行的,所聚焦的核心命题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时代特色和最新成果,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上新台阶。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脉络的生动记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逻辑框架比较全面的反映、习近平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战略思维的充分展现。
  (三)优化国家治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出并破解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课题,围绕着治理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怎样治理国家这一根本问题,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勾勒出一幅治国理政方略图。其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论断、每一个概念都是在广泛征求意见、深刻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治党治国的实践能力的新突破。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提升了以人为本理念和民生建设在治国理政中的战略地位,创新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思想。有学者直接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理论贡献概括为优化治国理政重要思想。
  (四)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十八大召开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在治国理政思想框架体系引领下,凝炼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目标。目前,我国已经入改革攻坚期,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所要解决的根本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深得党心军心民心,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为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形成了推动事业发展、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五、整体述评
  从整体上看,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术界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研究不断深化,研究角度各异、研究成果丰硕,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价值,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一,从研究内容来说,多数研究单一集中于步入新时代以来的阶段研究,缺乏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各个时期的纵向梳理与比较研究;其二,从成果类型而言,专著相较于论文而言太少,而论文中,又可见同一作者的前期成果较少,部分研究成果未将笔触“落到实处”,表述大同小异,尚未形成自圆其说的研究体系;其三,从研究类型来看,现有的绝大多数研究都是基本理论研究,缺乏调查研究论证与实际考察,研究领域上也缺乏多学科交叉的定量分析与实证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待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陈春琳.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生成的理论渊源[J].科学社会主义,2017,(5).
  【2】韩庆祥.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四大基础[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2).
  【3】马云志.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J].党建,2016,(7).
  【4】贺东航.试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政治思想[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5).
  【5】章忠民.加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整体性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10).
  【6】严书翰.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6).
  【7】石云霞.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7,(6).
  【8】方世南.论治国理政思想的唯物史观基石[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7).
  【9】佘双好.用新理念凝心聚力 以新思想引领时代[J].党建,2016,(2).
  【10】秦哲、丰志刚.习近平同志的治国理政思想的民族气质、中国特质与世界品质[J].红旗文稿,2017,(10).
  【1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2.
  【12】肖贵清、李永进.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7,(1).
  【13】戴木才.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革新”特征[J].科学社会主义,2017,(5).
  【14】陈锡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读本[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8,(2).
  A Summary of Studies on Xi Jinping's Opinions on Governing the Country and Politics in Domestic Academic Circles
  Ping Qian
  Abstract: Xi Jinping's thought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is the latest achievement of Marxism in China. Since entering the new era, 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carried out multi-level and multi-angle perspectives on the formation, science system, characteristics and status of Xi Jinping's ruling thoughts. Research and interpretation have yielded fruitful results. This paper classifies and summarizes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academic research.
  Key words: Xi Jinping's thoughts on governing the country; Marxism;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ummary
其他文献
【摘要】:现在我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产品的创新能力不够,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在企业开发商品的时候,缺乏一系列的创新的技术,这也就导致大多数企业在产品创新方面的力度不够,如果想真切地解决这些问题,也就需要企业在生产商品的时候,根据商品的实际情况,在其中加入认知心理学以及产品设计理念,就是这样才能让设计出来的商品更加有创新价值,最终促进企业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便显出长久
期刊
【摘要】:伴随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人们将关注重点渐渐转向了精神生活上。现阶段,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在内都存在着大量的孤独个体,有些是身在异乡内心孤独,有些则是离群索居郁郁寡欢,因此,通过对该群体心理状态的研究并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脱离孤独心态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先阐述了个体孤独生存状态的现状及消极影响,随后研究分析存在主义心理学视域下如何超越个体孤独生存状态的束缚
期刊
【摘要】: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虽然是两大主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退居到了次要地位,可是,国际反动势力从来也没有放松、更没有放弃利用民族问题蓄意挑起民族纠纷,向社会主义进攻,以达到其“和平演变”的目的。如美国中央情报局支持的老挝王宝集团,多次派人到中国云南马关、麻栗坡和富宁的一些边境乡镇进行活动。“门徒会”、“王主”等邪教组织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支持下,利用广播、修建教堂,办苗文班等手段,拉拢我境内干部
期刊
【摘要】:彝族和满族是中华少数民族中极具代表性的两个民族,彝满图腾文化中都存在植物崇拜,在崇拜仪式、传承形态等方面,又有所区别。笔者基于两者所处的地域差异,对二者的植物崇拜进行比较研究,挖掘崇拜现象产生的基础,图腾物选择的原因,进而分析植物崇拜背后的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与功能。  【关键词】:图腾 彝满文化 植物崇拜 竹柳信仰  彝族和满族是中华民族中人数较多的两大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随着
期刊
【摘要】:本文以安多双岔地区阿尼宁日神山的祭祀活动为例,运用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的理论,对山神祭祀仪式的过程、祭品、禁忌,以及文化意蘊等方面做了简要的剖析,并解读藏族山神祭祀仪式背后的文化象征意义和社会功能。  【关键词】:山神 祭祀仪式 禁忌 文化意蕴  过去的祖先崇拜到现在的祭祀山神的演变属于文化变迁。但从原始社会的信仰到苯教再到印度佛教的传播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山神信仰、山神祭祀文化经历了历史的
期刊
【摘要】: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对中国周边外交作出了“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新表述。从外交政策决策的过程来看,中国外交新表述所代表的中国外交转型既是适应中国国内进入新时代之后处理周边外交关系的新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对自身和外部环境认知过程的调整。从国际关系的三大主流理论来看,中国外交转型既是符合中国发展实
期刊
【摘要】:十六世纪藏传佛教的广泛传播后,“查玛”传入蒙古各大小寺院,“查玛”在弘传格鲁派教义教规的基础上,从内容和形式都逐渐民族化和本土化,因此在内蒙古各地的寺院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阿日赖庙“查玛”代表着内蒙古小型寺院对传统与变异的回应,反映出藏传佛教式微后这种宗教活动的状况。  【关键词】:内蒙古 查玛 阿日赖庙  一、内蒙古“查玛” 溯源  查玛,音译于藏语“羗姆”,汉语俗称“金刚舞”、
期刊
【摘要】:伴随计算机和互联网事业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渗透到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信息、人物、事件充斥在网络平台。作为年轻群体,高职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较多,而此年龄阶段也是他们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面对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战,是需要高职院校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探讨网络环境给高职学生带来的影响,以及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对的挑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基于
期刊
【摘要】: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条件,也使科技英语的学习变得十分重要。科技英语的学习对我国了解国外最新信息,掌握最新科技带来了有利条件,这也使得我们对科技英语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原则是科技英语翻译中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科技英语中语篇和句法的翻译特点来对功能对等理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理论和实际应用,并举例分析。通过讨论,指出运功功能对等理论来指导科技英语长句的翻
期刊
【摘要】:本文以古代丝绸之路与世界级大国崛起为背景,研究在逆全球化困境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对未来全球化的影响、对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将中国和平崛起与世界和平繁荣紧密联系在一起,顺应了时代潮流、适应了发展规律,得到国际社会及沿线国家积极响应,为造福全球做出了中国贡献。  【关键词】:一带一路 新型全球化 和平崛起 中国贡献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