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洛尤单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高血脂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来源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fan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血脂的管理和控制,尤其是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的降低对冠心病患者很重要.新型调脂药物依洛尤单抗注射液,以其优秀的降脂作用和良好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关注.目的 评价依洛尤单抗注射液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高血脂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CS患者,LDL-C均不达标(>1.4 mmol/L),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片20 mg或瑞舒伐他汀片10 mg,每晚1次)和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片20 mg或瑞舒伐他汀片10 mg,每晚1次+依洛尤单抗140 mg,每两周1次),每组各42例,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脂水平变化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基线指标、心血管危险因素、血脂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LDL-C、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均显著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的总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显著下降(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的TC、LDL-C、ApoB和Lp(a)降低幅度更大(P<0.05),LDL-C达标率更高(P<0.0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联合治疗组累计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主要与皮下注射反应相关.结论 ACS患者的血脂管理,在他汀治疗基础上联合依洛尤单抗可进一步降低TC、LDL-C、ApoB水平,对TG、Lp(a)也有一定降幅,且安全性良好,依洛尤单抗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药物.
其他文献
周围性面瘫为针灸科常见病,为针灸科优势病种之一.近年来关于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而其中运用火针为主的疗法逐渐显现出优势,其在面瘫各个时期均运用广泛.文章对周围性面瘫各期的火针治疗进行了文献综述,包括火针点刺的部位、操作要点及作用机理,分析认为周围性面瘫急性及亚急性期、恢复期用火针治疗可改善面部损伤程度,提高面神经功能,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出现率;后遗症期运用火针治疗可显著改善面部痉挛、联动及倒错等症状.通过文献综述以了解火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新进展及目前存在的不足,为今后进一步诊治此病和科学研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一种“姿势和运动障碍”,目前分类以运动障碍为导向,着重体现姿势异常及运动障碍的特点及程度.除运动障碍外,CP往往伴随包括认知、语言、交流和感知觉障碍等广泛的“非运动相关”功能障碍.认知障碍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类,其严重程度直接与患儿生存质量相关.既往研究中,认知功能仅限于智商或特定的神经心理亚功能评估,未将其纳入ICF框架;且研究重点集中在大脑实质或相关的神经心理缺陷上,主要“在生物结构、功能”水平上定义认知功能障碍,缺乏ICF概念所强调的“行为、参与”的基
目的 探讨老年抑郁伴认知障碍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与奥拉西坦胶囊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门诊100例老年抑郁伴认知障碍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分别是对照组50例患者、观察组50例患者.对照组研究对象仅服用氢溴酸西酞普兰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24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前后HAMD-24评分改善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前后MoCA
胃癌(gastric cancer)是全球相对较为常见的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可新增超过100万例病例.它是位列男性前四大较为常见的肿瘤性疾病之一,同时也栖身女性前七大较为常见的肿瘤性疾病之中.已知胃癌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年龄越大发病率相对越高,其确诊断的中位年龄为70岁.当今医学的多种治疗方法有助于控制这种疾病,ⅠA和ⅠB期肿瘤手术治疗的5生存率可增加至60%~80%.但是,虽然同为手术治疗方法,Ⅲ期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18%.这些数字表明,患者依然需要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通过讨论当前胃癌的预
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凝血与纤溶功能亢进,导致肿瘤相关血栓风险显著增加,同时血液的高凝状态与肿瘤的发展和转移相关.凝血和纤溶系统标记物(TM、TAT、tPAI·C、PIC)可用于肿瘤患者体内凝血与纤溶功能监测、风险识别及预后评价.综合凝血和纤溶系统标记物指标和临床指标,对监测肿瘤患者凝血与纤溶风险、指导血栓预防及肿瘤发展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