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管理进程与评价研究进展

来源 :环境卫生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qing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垃圾管理反映了不同城市化地区的社会管理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理念,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回顾生活垃圾管理的历史和评价内容,有助于理解现阶段生活垃圾管理政策,为不同城市化地区提供具有适应性的、面向未来的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垃圾管理。人类对生活垃圾管理的认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生活垃圾具有环境和资源的双重属性,对生活垃圾的管理从公共卫生管理、污染防治向可持续管理进化。生活垃圾管理评价内容随之发生变化,从早期关注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收运处置成本,到关注生活垃圾的代谢过程及其环境影响,再到当前重视生活垃圾
其他文献
原位好氧稳定化技术是老填埋场生态修复和二次污染控制的主流技术。目前对于该技术的计算与设计主要依赖于项目经验。对老填埋场原位好氧稳定化技术中气体循环系统的工艺设计与计算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对于注气系统中的理论需氧量、抽/注气管道和风机选型、稳定化周期的计算和相关单体的设计提出了计算方法和设计参考。研究成果将为原位好氧稳定化项目的计算与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为研究某型航空双级气体减压器设计参数对输出特性的影响规律,建立减压器AMESim模型并与测试结果对比验证;采用响应面法获得减压器设计参数与输出特性的二次回归模型,分析减压器设计参数的影响;利用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对二次回归模型进行优化,得到最优设计参数。响应面结果显示:反馈孔面积是影响输出压力超调量的关键因素,与阀芯密封处动泄漏面积的交互作用对超调量影响显著;阀芯质量是影响输出压力脉动强度的关键因素,与弹簧刚度、膜片刚度的交互作用对脉动强度影响显著。优化结果表明:减压器二级结
基于1986—2019年上海市生活垃圾调查采样资料,对30余年来上海市生活垃圾的物理组成、密度、含水率、低位发热量以及产生量等理化特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探讨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人口、政策等因素对生活垃圾理化特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趋势与GDP呈现正相关;燃煤区(1986—1997年)垃圾组分以灰土类和厨余类为主;燃气区(1986—2019年)垃圾组分以厨余类、纸类、橡塑类为主,并且随着市民生活饮食结构、消费意识改变和外卖、快递等新兴行业发展,燃气区垃圾厨余类含量呈下降趋势,纸类、橡塑类
系统地介绍了目前国外各种类型厕所中恶臭物质组分特征的研究现状,归纳为挥发性脂肪酸、含氮类化合物、含硫类化合物3类恶臭物质,其中挥发性脂肪酸为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等碳链为1~6的有机脂肪酸,含氮类化合物以氨、三甲胺、吲哚类为主,含硫类化合物以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为主,且恶臭物质组分受厕所类型、使用状况等影响很大。在总结环境空气中恶臭组分标准检测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针对人居厕所恶臭的气相色谱-质谱法、离子色谱法、光谱法、分子发光分析法、电化学法、半导体传感器法等检测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
以天津某氰化物污染场地产生的含氰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过氧化氢氧化法和碱性氯化法联合使用的方式,考察过氧化氢氧化法使用过程中催化剂Cu2+浓度、pH、过氧化氢用量对含氰废水氰化物去除率的影响,同时考察碱性氯化法使用过程中次氯酸钠用量对含氰废水氰化物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过氧化氢投加量为1.5%、p H为9、过氧化氢与硫酸铜用量比例为10∶1、次氯酸钠投加量为2.0%的反应条件下,过氧化氢氧化法和碱性氯化法联合工艺可使初始浓度234 mg/L的含氰废水降低至0.13 mg/L,满足0
为了研究冲压发动机导弹爬升段和高空巡航段的燃油最优弹道,提高射程,提出了较为通用的一体化优化设计方法.研究了冲压发动机、导弹气动力与弹道之间的耦合特性,建立了导弹动
上海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体系基本建立,但回收利用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分析了欧盟(德国)、美国、日本、中国的生活垃圾分类、无废城市建设、资源化利用情况及相关指标,结合上海城市定位,从体现业内基本需求、反映上海实践特色、反映国际发展趋势3个层面,提出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原生生活垃圾填埋率、物质/能量转化效率、可回收物回收量增长率、焚烧残渣利用率、碳减排量等7个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建议。
1研究亮点rn*利用分子分类特征解析的方法,揭示溶解性有机物(DOM)去除规律,识别膜生物反应器(MBR)+纳滤(NF)各处理单元的贡献和作用;rn*木质素/类木质素、脂质类以及蛋白类化
分析了基于数学模型的城市生活垃圾研究现状,其中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操作和准确度上优势显著,在评价和决策模型中层次分析法(AHP)可有效解决决策因素复杂的问题,但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系统的生命周期评价、管理系统效率和收运路线优化问题仍有待展开。该研究可为我国城市管理资源配置和决策提供参考。
依托上海老港综合填埋场可持续填埋研究和工艺示范,在陈垃圾筛分前增设沉淀冲洗脱水工艺,结果显示脱水15 min相比脱水8 min轻质物筛出率上升7.0%~7.8%,设备堵塞频率下降。通过测算各筛分组分质量占比,总结了垃圾组分降解变化一般规律,新鲜垃圾的厨余组分主要转化为陈垃圾的细粒组分,其中厨余组分占比由69.9%降低到3.0%以下,而细粒组分占比由0提升至76.1%以上。人工室内分拣试验表明:该工艺对轻质物的分离效率达到78.0%,对厨余垃圾的分离效率为86.6%,设备筛分效率相比同类工程提升了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