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网络舆论的表达形态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gtou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宏观审视和微观剖析相结合的视角考察了我国网络舆论表达的形态演进。分析显示我国网络舆论表达的形态越来越复杂,内容越来越丰富,其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
  【关键词】网络舆论 表达形态 演进
  
   上个世纪末,数字化之父尼葛洛·庞帝指出,互联网能让每个人充分表达自己的声音。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印证了这位学者的观察,从门户网站到网络论坛,再到博客、播客等的纷沓至来,网民在互联网媒体上的角色逐渐由“信息接收者”转变为“信息发布者”。网络为分散的人们提供了意见表达的更为便捷的渠道,网络舆论由此产生,网民也就成为了网络舆论生成的主体,网络舆论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本文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考察我国网络舆论表达的形态演进,深入分析网络舆论表达的特征、影响和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的做法。
  一、网络舆论的含义及其基本表达形式
  我国有关舆论学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展开,历经20多年,关于舆论只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舆论是公众对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具有影响力的意见。
  网络舆论与传统舆论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传播的渠道和表达的平台。所以,可以把网络舆论界定为:网络舆论是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公开表达的具有一定影响力、持续性和倾向性的意见。
  网络舆论的基本表达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网络聊天如QQ、MSN等,电子邮件、电子评论版、网络论坛以及一系列新媒体,包括博客、播客、维客、沃客、网络互动杂志、个人门户、掘客等。
  二、从宏观的维度考察网络舆论表达的形态演进
  1、技术提升带动了网民舆论表达自主性的增加
  Web2.0是相对于Web1.0的新一代互联网应用的统称,它强调网络用户作为内容创造者和使用者的主体性地位,互联网的内容是由每个网民贡献出来的。由此,网络舆论表达的空间扩大了,网民舆论表达的主动性大大增强了。
  在Web2.0时代,网络公众意见表达的形态愈加丰富,在新闻跟帖、论坛讨论、网络签名和投票的基础上增加了博客、播客、消费点评类网站、QQ群、维客、RSS模式等。新增的网络舆论表达形式均体现了Web2.0时代网络技术服务突出用户主体地位的特性,赋予了网民相当大的自由表达权利。Web2.0时代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舆论表达的形式有博客和掘客等,个人博客的拥有者可以把自己感兴趣和认为重要的内容发表到自己的博客空间内,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网民自主创作的原创性内容。而掘客的独特性在于它没有职业的网站编辑,编辑完全取决于网民,网络用户可以随意地提交文章,然后由阅读者来判断该文章是否有用,收藏文章的人数越多,说明该文章越是热点。Web2.0时代的网络舆论表达,得益于网络技术的提升所赋予网民的表达能力的提升,极大地突破了Web1.0时代网民表达议题受限的局面,网络公众意见表达的自主性得到了很大提升。
  2、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减少,理性色彩渐浓
  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提升,中国网民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有学者将中国网民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离散的网民群体萌芽阶段、走向群体但仍被动的网民群体形成阶段、走向主动的网民群体发展阶段和成为传授主体的网民群体膨胀阶段。与此相对应的,中国网民的网络舆论表达形态也随之发生变化,表现出从分散到聚合、从被动到主动、从非理性到成熟理性规范发展的趋势。互联网应用技术的提升,改变了中国网民单向接受海量信息的习惯,而是逐渐习惯于将自己喜欢的内容组合起来,使网民舆论表达的状态从分散变得有组织性,从被动变得主动。技术提升带来的网络界面使用的便利化使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观点,人们的观点能在一个开放的空间里相互碰撞、融合,其可视化的过程使网民在这种交流中可以反思自己的意见,以便在下一个阶段的表达中更加理性和成熟,使网络舆论表达更具有理性辨析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网络发展初期的非理性舆论。
  3、网络舆论表达手段从单一走向全面综合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舆论表达的手段越来越丰富。首先,由于技术的发展,可供网民选择使用的表达手段增加了,由最初的网络电子论坛和新闻跟帖,发展到现在的博客、播客、QQ、MSN等多种形式;其次,网民综合运用网络传播手段的水平提高了。网民不仅通过所能运用的所有网络传播手段传播信息,同时还发挥各种传播手段的优势,形成合力,达到传播效果的最优化。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发生后,地震发生的消息迅速通过QQ等即时通讯工具传播开来,各大网络电子论坛相继展开了连续报道,不断发布最新消息,网民通过自己的博客等发布了较为详细和深入的消息,网站也通过组织和策划把相关主题的报道组合在一起,全面报道事件和事件的最新进展。到了后期,网民又通过发挥各种传播手段的优势,为捐款、捐助营造了强大的舆论氛围,让世人看到了中国人面对困难的万众一心,也见证了网络传播强大的力量。
  4、网络舆论效果从网上走到线下,影响愈加深刻
  网络舆论表达的影响随着网络公众意见表达的逐渐成熟而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其传播效果从网上走到线下,对社会的影响愈加直接而深刻。网民最初利用网络只是缩短了人际交往的距离,网民意见表达的社会作用几乎没有体现出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新技术的发展,网民通过互联网介入现实社会的触角增多,议题涉及每个角落,网络舆论的威力也逐步显现。网络言论逐渐扩散到线下,形成社会影响,达成社会共识,最终引起相应的社会行动。
  5、网络舆论的表现形式多媒体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舆论表达的形式也体现出多媒体化的趋势。最初,网民用以表达意见的形式只有文本,也就是通过文字传播信息、表达意见。随后,网民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以及多种表现形式的综合运用来传播信息。
  三、从微观角度看网络热词的生成对网络舆论表达形态演进的影响
  目前,网络上有许多点击量高、使用率高的流行词语,对某一焦点事件的信息发布和意见表达通常都采用一个概括性极高的词语来进行。具体说来热词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种是网络舆论的前音,即标签式的网络信息传播,用融合了信息本身和发布人意见的标签式词语,来进行与事件相关的信息传播。另一种是围绕一代人所共同经历过的集体回忆,而形成的得到大家广泛认同的词语。网络热词虽然只是简短的词语,但所表达的意义却很丰富,笔者借助网络热词的生成对网络舆论表达的形态演进进行微观的考察。
  1、从网络热词形成看网络舆论表达的发起
  网络舆论的表达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事件、问题。当与公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普遍影响的事件发生后,极易在网民中引起强烈的共鸣,他们开始在网络上爆发式的表达自己意见。在发起阶段,网民在意见表达的过程中逐渐抓住事件的实质,总结出最能准确表达事件实质的简练词语,形成网络热词。网络热词总结得越准确,就越能抓住公众的眼球,也就越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此时,具有冲击力的话题产生了,被各大网站转载,网民积极参与其中。
  2、从网络热词的快速传播看网络舆论表达的深化
  网络公共议题凸显和确立后,网络公众意见的表达也进入了讨论阶段,网民意见表达逐渐深入,对话题的讨论趋于理性。围绕网络公共议题,网络公众展开热烈讨论,各种意见交锋,不断对议题的细节提出质疑和探究。讨论促使人们通过各种渠道捕捉相关信息,提出新的论据,并把来自各方面的信息汇集于同一个主题之下,使公共议题更为客观、全面地展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网络热词会随着讨论的展开被频繁地使用,快速地传播开来,网络热词的指代意义也变得更加明确和理性。
  3、从网络热词被认同看网络舆论达成共识
  网民针对议题讨论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见。这时有些人就会一面模仿它而传播它,一面添加新的内容和色彩,在进一步传播中又被别人再模仿,再添加,直到在一定范围内使意见取得较大的一致。在这个过程中,网络热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使用,网络热词已不仅仅是一个词语,而是一种意义丰富的价值表达。
  网络舆论表达取得共识后,能形成一定舆论场,因为网络舆论能够发挥聚集和强化公共舆论的作用。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广泛和深入的互动,使网络舆论的影响力和冲击力被强化,随后在各种媒体上展开讨论,引起社会各界的共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舆论的微观表达形态是一个从信息流转向意见流,再到影响流的演进过程。
  结 语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考察了网络舆论表达的形态演进,总体来说,网络舆论表达的形态越来越复杂,内容越来越丰富,表现形式多媒体化,网络舆论表达的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网络舆论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网络舆论的引导也被提上了议程。仔细分析我国网络舆论表达的形态演进有助于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舆论的效用,抑制其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①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②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
  ③刘建明:《基础舆论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④[美]李普曼:《公众舆论》[M].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
  ⑤杜涛,《网络舆论的演变特征分析》[J].《新闻爱好者》,2005年第1期
  ⑥刘红,《网络舆论的形成与引导》[J].《传媒观察》,2004年第6期
  (作者: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在太行深山区的河北省阜平县大台乡东台村,有一位70岁老翁,姓卢名俊。卢俊老汉无牵无挂,独身一人。 1980年农村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时,他分包荒山30亩,地里只有七、八棵枣树。
目的采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动态观察病理性近视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sation,CNV)患眼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
新闻标题的出新、出彩对于高校校报加强自身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当前高校校报新闻标题存在着雷同重复、冗长啰嗦、用词不妥、空泛套话等问题,需要校报新闻工作者从提
闻鸡起舞,登高望远。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面对依然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对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分别测定0g.L^-1、0.001g.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早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AION早期患者44例(44眼)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2例22眼给予葛根素
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建院初期,院内栽植些树木,因管理不善,活下来的树木病虫害严重,院内野草丛生,建筑垃圾成堆,每到冬春季节,风卷灰尘四起,存在着感染疾病的危险因素,影响患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激素性高眼压患者短时间药物干预后的眼压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5月至2006年2月我院眼屈光外科中心LASIK及LASEK手术病例。其中17例23
纪实文学《梁家河》一书首发仪式2日在陕西西安举行。该书近日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纪实文学《梁家河》全书10余万字.40幅图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
目的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双氯酚酸钠(diclofenac sodium,DFS)在兔眼玻璃体切割术灌注液中的应用及其对视网膜结构的影响,寻找此药眼内应用的安全剂量。方法30只健康成年青紫蓝兔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