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与存在”视角中的虚拟主体论析

来源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prog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已成为当下人们不可缺少的交往与生活工具,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因此而呈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二重化形态,个人作为存在的主体也相应地分为“虚拟主体”与“现实主体”。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虚拟主体”的实质只不过是“现实主体”主观思维的虚拟投射,二者之间是“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只有立足“实践”,才有可能破解“虚拟”之谜。虚拟主体的“隐蔽性”与“随意性”,在一定意义上催生出现代主体的“反主体性”效应。塑造虚拟主体的当代品质,规范其网络行为,既要强化虚拟世界的制度建设,实施网络实名制,更要提升现实主体
其他文献
20世纪上半叶,文化保守主义者的中国哲学观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嬗变。从清末民初、五四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到新中国建立,文化保守主义者中国哲学观的发展历程既与所处特定历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卧床患者便秘的相关因素,寻找解决便秘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我院对120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便秘发生率为56.35%,经分析发现患者便秘与年龄、
当前,学术失范、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学术不良行为有愈演愈烈之势,其社会因素既包括学者个人的道德沦丧、社会评价体系有缺陷、社会监管力度不足等,也和期刊出版部门这个中间环
与中国的村民自治发展相比,城市社区自治经历了一个迟缓的爆发过程,这决定了其强劲的发展后劲,也反映了其初级阶段的性质。一方面,目前的城市社区自治面临着狭窄的发展瓶颈,这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