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辽宁省商业系统有两位著名女营业员,一位是大名鼎鼎的李素文,一位是有着“卖菜能手”之称的王玉英。她俩都是响当当的全国劳动模范,在“为人民服务”的信仰中,抒写了那个时代最主流、最前卫的篇章。李素文的浮沉悲喜,历史已有公论,而王玉英的人生冷暖,则在50多年后的今天,浓缩成几幅珍贵的照片。
1956年,21岁的王玉英走上沈阳陵北商店营业员的岗位。“干什么都是为人民服务”是她的座右铭。她微笑待客,秤杆精准,还摸索出许多青菜、豆腐的保鲜、制做方法,一边售货一边向顾客传授。凭着嘴勤手勤,善于琢磨,凭着“为人民服务”的巨大热情,她赢得了顾客的爱戴,于195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1956年,21岁的王玉英走上沈阳陵北商店营业员的岗位,“干什么都是为人民服务”是她的座右铭。她微笑待客,秤杆精准,还摸索出许多青菜、豆腐的保鲜、制做方法,一边售货一边向顾客传授。凭着嘴勤手勤,善于琢磨,憑着“为人民服务”的巨大热情,她赢得了顾客的爱戴,于195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1985年,王玉英退休。几年后,和丈夫开办了“五彩缤纷”影楼,在属于自己的小店里重操旧业——销售,依旧秉承“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低价位、高服务,生意红红火火。
2012年8月,亲友们从湖南、北京、大庆等地齐聚沈阳,为王玉英(左三)和老伴(左二)庆贺金婚
2000年,王玉英因身体原因关闭了小店,和老伴闲赋家中,安度晚年。回顾往昔岁月,在她轻描淡写的述说中,依旧能让人看到50年前那些激情燃烧的日子,看到半个世纪以来,劳模精神的承继与浮沉,世道人心的沧海桑田。
1956年,21岁的王玉英走上沈阳陵北商店营业员的岗位。“干什么都是为人民服务”是她的座右铭。她微笑待客,秤杆精准,还摸索出许多青菜、豆腐的保鲜、制做方法,一边售货一边向顾客传授。凭着嘴勤手勤,善于琢磨,凭着“为人民服务”的巨大热情,她赢得了顾客的爱戴,于195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1956年,21岁的王玉英走上沈阳陵北商店营业员的岗位,“干什么都是为人民服务”是她的座右铭。她微笑待客,秤杆精准,还摸索出许多青菜、豆腐的保鲜、制做方法,一边售货一边向顾客传授。凭着嘴勤手勤,善于琢磨,憑着“为人民服务”的巨大热情,她赢得了顾客的爱戴,于195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1985年,王玉英退休。几年后,和丈夫开办了“五彩缤纷”影楼,在属于自己的小店里重操旧业——销售,依旧秉承“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低价位、高服务,生意红红火火。
2012年8月,亲友们从湖南、北京、大庆等地齐聚沈阳,为王玉英(左三)和老伴(左二)庆贺金婚
2000年,王玉英因身体原因关闭了小店,和老伴闲赋家中,安度晚年。回顾往昔岁月,在她轻描淡写的述说中,依旧能让人看到50年前那些激情燃烧的日子,看到半个世纪以来,劳模精神的承继与浮沉,世道人心的沧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