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正常开展小乐队活动课的思考

来源 :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ZI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乐队是个综合概念,它大致可以分为西洋乐队、民族乐队、电声乐队、混合乐队以及以某单一乐种组织起来的乐队。这些乐队在编制、规模、种类上各不相同,而本文所探讨的小乐队是指不超过25人,根据各中小学校自身条件组建起来的、适合于中小学生特点的不同类型的小乐队。
  关键词中小学校;开设小乐队
  
  在普通中小学校开设小乐队常规活动课,是对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可以拓宽艺术教育的空间、更好地发展中小学生特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小乐队活动无时不体现一种整体效果,它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团队合作精神。小乐手们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合作成功给自己带来的喜悦与满足、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愉悦。这种感受经历将必然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学生的这种内心审美的升华不正是我们整个素质教育所要追求的吗?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府、学校、家庭、社会都给予教育以更多的关注。特别是艺术基础教育的发展势头更加迅猛,一些中小学校都已成立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小乐队,有的在编制规模以及演奏水平上已接近专业水平。他们利用第二课堂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这些不得不让人感到欢欣鼓舞。
  然而,在全国也还有许多学校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不能开设小乐队活动。也有的中小学校虽然开设了小乐队活动课,活动却又很不正常。他们有的搞小乐队只是为了迎合学校某些项目的验收;也有的是为了学校某个庆典,需要小乐队张罗门面等等。这些现象终究不能使小乐队成为常规活动,不得不让人增添几许忧虑!
  据调查分析,形成以上情况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认识上的不足。有些学校对开辟第二课堂、开展小乐队活动课的意义缺乏了解和正确的认识。他们明里搞全面素质教育,但在暗地里却真抓实干应试教育,认为学校有几节音乐课上上就足够了。②所谓客观条件的制约。有的学校由于缺乏对开展小乐队活动的正确认识,所以就不会积极主动地为开设小乐队活动创造条件。例如:没有活动场地、没有时间、没有师资、没有足够资金购置乐器等等。③重功利、轻实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些中小学校虽不能够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设小乐队活动课,但一旦学校要迎接上级验收、庆典活动或召开教育教学现场会等等,他们就会马上购置乐器,组建小乐队,排练一两个节目;而当活动一结束,便又会将乐器束之高阁。④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指导。我们知道小乐队活动是一个整体行为,小乐队活动从组建到正常开展活动再到成果展示--演出,每个环节都需要学校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其中有学校领导的重视;有教务处、总务处等部门的配合;更有班主任、年级组长等老师们的关心。
  
  一、提高认识,形成合力
  
  俗话说的好:“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使学校的小乐队活动课正常化,高效率,学校管理一班人必须召开一个“如何搞好小乐队活动课”的专题碰头会。会议上大家对开设小乐队活动要统一认识,形成合力,进行发动组建,并研究实施方案。如:活动目的、活动场地、乐队类型及编制、活动时间安排、活动形式、乐器购置等等。
  
  二、科学管理,讲求实效
  
  小乐队有了乐器,活动场地、活动时间等都有了合理的安排,那么摆在面前的就是如何管理的问题了。根据小乐队的这一特点,可以采取以下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①制定小乐队活动章程,实施考勤奖惩制度。制定排练规则、演出条例、乐器管理方案等。②制定小乐队活动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抓住活动重点,解决难点,提高效率。③做好活动记录。对每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都必须及时地做出小结,拿出切合实际的措施,处理到位。④在小乐队的管理中要注意与班主任,年级组,以及学校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
  
  三、专业指导,尤为重要
  
  近年来,有的中小学校高薪聘请了一些专家来指导,但笔者认为普通中小学小乐队活动课的正常开展必须由本校专职教师来担当主角,进行日常的常规训练,但也不反对在此基础上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予以点评、提高。这样,作为担当小乐队活动课主角训练的专职音乐教师的业务素质就十分重要了。指导教师必须熟悉小乐队中每件乐器的性能、特点及演奏法,以及学会乐器的定音调弦,还要学会乐器的保养、维修。要具有一些小乐队乐谱的编配、作曲能力。此外,指导小乐队活动课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指导者能根据乐队活动的需要协调好小乐队与方方面面的关系,并及时正确地把握好小乐队排练、演出中发生的不利因素等。
  总之,小乐队活动课在中小学校正常开展,丰富学校的第二课堂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在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全民族对教育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基础教育的每一学科都可发现素质教育的轨迹。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展望小乐队活动课的未来,就倍感信心十足。让我们拿出点智慧和胆略为小乐队鸣锣开道,使之正常健康地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实施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创新思维又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所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是小学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创新思维的火花,积极引导,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莫大的好处。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以下一些做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思维    一、发挥主动性,发展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
期刊
作文的批改之所以有小组为一个单位的设想和实施,是基于以下的几点考虑:第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不相配合,二者行同陌路,截然分开,起不到相互的促进效果。形成提升教学效果的合力更是奢谈。第二,传统的写作教学如同写作教学班,课堂是老师的。面对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写作教学,往往没有统一的长期规划,只是为完成学期的写作篇目,造成了学生不愿写,写作质量难以提升的窘境。第三,写作是语文综合素质的
期刊
摘 要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工程制图》课程改革和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建设工程。2005年《工程制图》课程被评为北京服装学院校级精品课程。在课程建设中,综合起来主要遵循精品课程建设的评审指标体系中的几个方面进行课程建设。  关键词课程建设;工程制图;精品课程    多年以来,制图教研室就有着一支业务能力很强的教师队伍
期刊
一、农村中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1. 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学生除了每周有限的几节英语课外,很少有接触英语的机会,课内学生学来的一点听说训练,难以在课外得到复习巩固。  2. 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过多。各班学生人数一般在50~60人左右,有些甚至更多,班级人数过多难以组织有效的口语训练活动,因此,学生开口实践的机会少,口语能力自然难以提高。  3. 听英语的机会太少。说英语的能力必须建立在大量的听英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语文课堂教学要摒弃以教师为主体的阅读课“理解型”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突出感悟、质疑和运用能力培养的阅读课教学模式。那么,究竟怎样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关键词语文;阅读;质疑;问难;解疑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教无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源,是探求新知的动力。通过学生质疑问难以及师生合作和生生
期刊
摘 要在整个课程的教学中,第一堂课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通信原理》课程为例,从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入手,分析了上好第一堂课需要做的主要工作。  关键词教学;第一堂课;通信原理    AbstractFor the whole subject, the first class is the most important. Taking “the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
期刊
摘 要《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而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目标的确定,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课改的实效进一步强调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阿德勒关于儿童社会性教育的许多观点。诸如,儿童社会性教育的根本是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实现生活意义的目标靠的是学会合作;学会合作的前提是儿童对社会产生社会兴趣;社会兴趣的产生有赖于母亲与婴儿建立的信任感。以期对父母、对儿童社会性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儿童(children);社会性教育(social education);生活意义 (life meaning)     近日有幸
期刊
摘 要随着大中专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就业是人生的重大转折,是对将来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在新形势下,中等卫校毕业生如何把握择业方向,这是值得我们反复深思、急待研究的新课题,关心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的毕业生如何顺利就业,是灾区教育工作者职责所在,也不负全国人民的厚爱---灾区人民首先要依靠自己办好自己的事。  关键词5.12;护理中专;就业;影响及措施  
期刊
摘 要分析了我国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通过深化创业理论教学,设立创业项目等方法,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意识及战胜困难的意志。  关键词创业;做中学  AbstractThe problems and causes in the education of the Curriculum of Entrepreneurship are analysed.Some me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