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钟频率预报方法的初步分析

来源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hzu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根据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ARIMA(autoregressive integraled moving averge)模型原理[1-6],结合原子时间频率测量统计学的噪声方差偏函数理论[7-9],以及适当采用样条函数方法[10],对氢,铯、铷等原子钟不同取样时间的测量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报。对于不同噪声过程,初步得到了一些有用的预报模型和结论,这对于原子时间频率性能的最佳预报和监测(如跳相和跳频)以及研究新的最佳滤波控制方法以提高原子钟的性能指标都有实际意义。
其他文献
概述: 近年来,环境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已经发展了很多有效的成熟的方法。近十几年,一门新技术即生物电化学传感技术正在兴起和发展,应用生物电化学传感器测定环境中的一些物资的含量既快速又准确,操作简单,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监测手段。本文仅对此做些简要介绍,以期引起大
期刊
1.引言及干涉仪理论基础用作空间监视、导航、交通管制的任何一种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定位和通信这两个关键部分。现在应用的五种基本类型的系统,包括地面无线电、天体、独立惯性,声学和卫星等导航系统。它们可部分完成或全部完成这些功能,但是,还没有一个系统能够满足所有用户的要求。然而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可以设计和研制一种卫星导航系统,以满足大部分用户的要求。
期刊
本文介绍了由地球人造卫星进行天体测量的两项计划,并提出了它们对天体测量学、天体物理学和恒星天文学的影响。美国宇航局(NASA)的空间望远镜将提供数百颗暗星的极其精确的相对视差和自行。欧洲天体测量卫星“伊巴谷”(HIPPARCOS)将获得十万颗恒星的绝对位置、自行和视差,特别是亮于11等星的恒星,精度为±0."002。“伊巴谷”计划已于一九八O年三月被批准为欧洲空间局(ESA)的一项新的任务。
期刊
本文阐明了我国世界时系统各种精度估计的含意,给出了1965—1979年的精度结果。对苏联标准时刻系统(Э·B)及BIH(1968)系统进行了讨论,发现苏联(Э·B)系统的稳定性较差,BIH系统也存在±1毫秒以上的不稳定性。
期刊
通过平差后的(O-C)求出的各台站系统差估值是统计相关的。扣除这样的系统差不可能消除平差结果中的系统差。但是当台站组合和权逐年(月)有变化时,扣除这种相关的系统差估值能使平差结果中的系统差不因此而变化,也即维持了系统的稳定。预测系统差的方法越好,对维持系统的稳定越有价值。如台站系统差本身发生不规则变化,平差结果中的系统差相应变化,扣系统差预测直的方法不能削弱这种变化。总之,扣系统差的真正效果,就是
期刊
本工作将我国世界时综合系统1972~1979年的UT1-UTC序列与McDonald天文台月球激光测距(EROLD)的UT1-UTC结果作了比较,得到两者之间的系统差。由我国系统、BIH系统和EROLD结果两者之间的相对波动估计出三者的长期波动分别为±0.7毫秒(BIH),±1.8毫秒(我国),±1.9毫秒(EROLD),由三者对它们的平均系统的偏离估计各自的长期波动,分别为±1.0毫秒(BIH)
期刊
对上海天文台Ⅱ型光电等高仪的五年观测结果(1974.9—1980.1)的分析表明,单星误差的平均值σ=±0."149,测时结果的组外精度为±0.s0052,测纬结果为±0."050,天顶距改正为±0."149。因所观测的恒星之星等、光谱型:不同而引起的系统差均不显著。人差也不显著。地方Z项的稳定性与上海天文台丹容目视等高仪相仿。为分析仪器等高圈的稳定性,我们求得天顶距改正值与观测室内温度之间的相关
期刊
对等高星表和子午星表的赤经系统差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星表的△αδ系统差很一致。等高圈天顶距的稳定,对等高星表的△αδ系统差的影响不明显。
期刊
本文利用重新归算的ILS纬度资料和12个独立台站测纬资料的组合分别求出的公共Z项来对主章动、半年章动以及周年章动的振幅进行计算,并与其他作者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期刊
本文提出用面积述度定律为约束条件,用Vondrak平滑理论对双星观测资料处理后,再通过最小二乘法求得视轨道。这样一种新解析法求双星的视轨道,不仅提高了双星轨道计算的质量,也使整个双星轨道计算解析化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