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每位学生的成长扎好“根”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er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靠高山,面朝大海,位于广州最南端的南沙,地处珠江入海口, 有一所创办于1924年的小学——明德学堂,这是广州南沙小学教育集团的前身。
  依山临海的地理环境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给广州市南沙区南沙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总校长曾志伟以启发,他提出“山海教育”的学校文化定位,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跳出教育看教育,倡导培养“智慧者”而非“知识人”,注重以美育浸润师生心灵,致力于为孩子一生幸福奠基。16年来,学校日益发展壮大,从一所独立的小学发展为“四校五区”的格局,也从一所鲜有人问津的学校成长为深受百姓欢迎的优质示范学校。
  学校文化不必追求一时的创新
  《教育家》:文化是学校发展之魂。近年来,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探讨,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惑,作为一所近百年的老校,如何在传统、现实与未来间寻求最佳的结合点,发挥文化立校的引领作用呢?
  曾志伟:明德学堂是南沙小学教育集团的前身。“明德”,即明理德高,出自儒家经典《大学》的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90多年前,村民兴办学堂取“明德”之名时,已明确学校办学的核心价值理念,这是学校的文化基因。结合学校依山临海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情怀,我们提出“山海文化”的学校文化定位。
  学校文化建设不能过于急切、过于追求一时的创新,以免流于形式,生造一些只有宣传效应的表层话语,落入浮躁地建设文化的窠臼。“山海文化”的提出有一个过程。
  2003年9月,南沙小学由附近三校合并而成。合并之初,南沙小学进行了领导班子调整,但各合并学校的教职工思想各异,学校发展步伐缓慢。随着时间推移,众多问题逐渐凸显,其中最大问题是教职工的心并没有随着学校合并而凝聚起来。基于此,学校领导班子认为,南沙小学要发展,当务之急是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确定目标、明确方向、扩大共识、增强认同,并决定利用创优质示范学校的契机,对学校文化进行全面的规划建设,以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向心力,把学校推向深度融合和加速发展的轨道。经师生积极参与和充分讨论后,南沙小学确立了“山海文化”教育理念,形成了志存高远、包容博大的山海文化发展方向。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面对高山,方懂攀登,才知高山仰止,也知生活苦乐;面对大海,方懂浩瀚,才知波澜壮阔,也知人生起伏。
  学校文化再造,既要考虑原有文化特点,又要适应发展的新需要;既要尊重传统,又要进行时代创新;既要符合学校发展的整体利益,又要符合学校成员的共同意愿。因此,学校的文化塑造,关键是形成凝聚人心和激发斗志的向上力量。
  教育是智慧创造,要敢于打破常规
  《教育家》: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主体地位缺失;以知识为本位,课堂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模式程式化,课程流程基本固定。南沙小学教育集团的课堂教学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哪些不同?
  曾志伟: 南沙小学教育集团的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向培养“智慧者”。智慧课堂的理念是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智慧课堂教学理念中,教师的“教”首先体现在课前,包括对学科目标的审读研读、对教材的正确解读、对教学设计的全面预设;其次,体现在课堂,包括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点拨、对师生间及同伴间思维碰撞的引导;最后,体现在课后,包括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知识的迁移,为课内外知识延伸而设计各项学习实践活动。
  学生的学首先体现在自主方面,包括课前和课堂上,运用充分的时间对知识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建构、自我检验;其次,体现在合作与探究方面,基于进行了充分的自主学习、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就发现的问题或对学习的质疑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合作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在合作学习中认真倾听、大胆表达、分享感受、創新认识,逐步提升语言组织、概括分析、体会感悟等能力,同时学会正视自己、尊重他人、欣赏他人。
  学校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切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教师重在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开展自主探究、互相学习,鼓励其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启发学生把问题理解得更深入,碰出智慧火花,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假如我们每项工作都是照搬和参照之前的工作经验开展,每节课都把书本内容原封不动、机械地教给学生,那么就会形成固化思维。当下,“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标准答案”般的解决办法、“一刀切”的应试手段、生搬硬套的课程教学、缺乏活力的学校氛围,扼杀了学生问“为什么”的创造力。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敢于打破常规,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夯实强校之本
  《教育家》: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南沙小学是怎样引领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
  曾志伟: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追求卓越,为此,南沙小学经过实践探索,走出了“1+3+6”的教师生命成长之路,实现了学校师资队伍的新飞跃。
  “1”指一个目标,即当一名对学生充满爱的、让学生满意的教师。这种博大的爱,至少具备五个要义:一是怜悯,对弱小者、落后者、不幸者的同情;二是宽容,对幼稚的原谅,对错误的包容,对冒犯的宽恕;三是赞赏,由衷地赞赏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学生一次次微小的进步;四是尊重,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素质教育打下基础;五是信任,通过信任学生来增强学生的自信,排除心理上的不安全感,达到心理自由和心理满足,让他们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产生正确的行为。   “3”指教师成长中需经历的三种阶段,即成長型教师、成熟型教师、骨干型教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学校提出了针对性的培养目标:第一,成长型教师,要做儿童教育的研究者,结合理论与实践,揣摩儿童心理,善于分析儿童行为背后的原因;加强专业知识的积累,提升现场学习力,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反思和研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提升自我。第二,成熟型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开展教研,向青年教师传授经验。第三,骨干型教师,应重视教育观念的更新,强化专业知识的更新,增强科学研究能力,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6”指教师能力提升的6种方式,即个人研究、同伴互助、校本研修、挂职锻炼、项目推动、区域交流。近几年来,南沙小学教育集团积极创造机会让教师“走出去”,吸收先进学校的教学经验,同时,还邀请名师到学校上示范课,本校教师观摩学习后开展“同课异构”,跟专家面对面交流切磋,不断促进教师成长。
  “音乐美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
  《教育家》:南沙区是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故乡。南沙小学教育集团以民乐特色教育为抓手推进素质教育,您认为学民乐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曾志伟:学校旨在以乐育人,通过音乐教育来完善学生个性、陶冶学生性情、感化学生心灵、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品比山高,心比海阔”的精神品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
  小学是为孩子一生奠基的时期,情感、意志、合作不仅在课堂上习得,还需在舞台上、竞技中收获。办学要把学生放在舞台中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校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我们希望学生离开学校后带走的不仅是知识,还能收获伴随一生的一两种技能以及审美能力,音乐就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一个突破口。每次看到学生在舞台上全神贯注地演出,我都深受感动。
  学校民乐团共有学生200多人,开设有二胡、琵琶、扬琴、唢呐等10多个乐种。学校多方筹措专项资金,聘请了专业音乐教师,修建了能容纳四五百人的音乐厅,作为乐团演出场地。为让全体学生都能接受音乐教育,学校将音乐教育融入学校课程,为一至三年级学生开设口风琴课、四至六年级学生开设葫芦丝课。
  成立于2009年的小海燕民乐团,如今已经走出校园,走入社区,走向海外,成为南沙小学的一张名片。更难能可贵的是,民乐团为学校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改变。孩子们自从学习乐器后,言谈举止变得从容优雅,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小海燕民乐团还成为家校合作的突破口。乐团成员每天早上都要提前到校排练,周末还要加练,这都需要家校配合。南沙小学的家长义工就是从小海燕民乐团孕育的,每次演出家长都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形成了良好的家校互动。
  比起学校的这些收获,我更看重学生个体成长。有的学生一年级刚进乐团时每次排练都要哭鼻子,如今已是乐团里的琵琶首席;如果不是在小学时接触了竖笛,有的学生音乐潜能或许不会被发现,也就没机会师从竖笛大师学习,考入星海音乐学院附中,拓宽了人生选择……
  小海燕民乐团不仅影响了学校,更影响了整个南沙区的音乐氛围。十几年前,本地的音乐教育还很匮乏。如今一批批学生成长起来,他们在很多场合公开演出,用精彩的表演征服观众,现在学习传统乐器的人越来越多。通过南沙小学小海燕民乐团以及持续的音乐素养教育,影响社区、学生影响家庭,更能带动社区人文环境的改善。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在于促进儿童成长,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幸福成长为重心。“音乐美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各种好的习惯,为他们一生的幸福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六年前,福建省厦门市蔡塘学校完成迁校扩校工作后,学校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新问题,特别是家校矛盾问题显现。一方面,大批师范院校毕业生走上了教师岗位,他们有工作热情无工作经验,个别教师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产生了畏难情绪。另一方面,学校学生多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弟,他们的家长把培育孩子的希望几乎全部寄托于学校。高期待与低水准的工作现实,使得家校矛盾时有发生。加大家校沟通力度,传递科学育子理念,缓解家校矛盾,成为
期刊
2020年高考成绩公布后,有部分南京一中学生家长聚集校门口,举牌要求“校长下课”。姑且不去讨论这一事件中校长是否该被质疑,但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如今越来越多校长表示“校长难当”,自身专业发展难。校长是学校最高行政负责人,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领导学校教育教学、行政、后勤等各项工作。作为一个专门职业,校长如何实现其专业发展?当下校长专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是什么限制了校长的专业发展?  是什么在限制校长专
期刊
《礼记·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教育人,我们需要鉴往知来,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明晰新时代的教育究竟要“立何德”“树何人”。  十余年来,潍坊高新双语学校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思考和规划,在“全天生活皆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遵循全员、全时空、全学科、全脑的原则,创造性地开展了“六品德育”探索与实践。  破题:提出“六品”概念  立德与树
期刊
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制度的起始阶段,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2020年,是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年。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的要求,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蓋率达到80%;按照实现普惠目标的要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偏低的省份,逐步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到2020年全国原则上达到50%,各地可从
期刊
今年53岁的重庆巴川中学总校长郭洪,迄今35年的教育路,伴随着一路质疑,一路风景。  18岁,他从中等师范学校以优异成绩毕业初登三尺讲台,被分配到全县最偏远的小学,任全科教师;一年后,调入当地片区中学(下辖6个乡生源)任团委书记,承担两个人的工作量,却意外被顶替“下课”;28岁,他调至重庆市铜梁县(现为铜梁区,下同)最好的初中——巴川初级中学,两年后任教务处副主任,彼时没带过毕业班、没有显著教学成
期刊
“支教过程中,我和山里孩子的情感一天天加深,感情深厚了再想‘挥刀斩断’,根本不可能。孩子们需要我,我也需要孩子们,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孩子,需要他们给我最简单的爱。”这是大方县对江镇元宝小学支教教师徐召伟在马云乡村教师颁奖礼上说的话。从家乡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县辗转至3000多公里外的贵州大方县,从刚刚告别大学象牙塔的怀梦青年成长为一心坚守山区方寸讲台的沉稳园丁,徐召伟已跨过15年的支教岁月。
期刊
龙口市润新小学自建立以来,深挖校名“润新”所蕴含的“润泽生命,滋養心灵,培育新苗,日新其德”的深刻内涵,形成了“文化润泽,德化人生”的核心文化,提出了“文化浸润生命”的教育理念,走出了一条“弘扬优秀文化,提升生命质量”的特色办学之路,取得了丰硕办学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润新小学自2006年以来,以省市级重点课题《国学启蒙校本课程的开发与
期刊
“今天的教育和老师不生活在未来,未来的学生就会生活在过去。”人工智能时代,教育面临变革。2019年5月,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在北京举办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10余个国际组织的约500位代表共同探讨智能时代教育发展大计,审议并通过成果文件《北京共识》,形成了国际社会对智能时代教育发展的共同愿景。《北京共识》提出,各国要引领实施适当的政策应对策略,通过人工智能与教育
期刊
开学后,幼儿从家庭走进幼儿园,需要尽快适应集体学习生活。其中,活跃的、适宜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并保持幼儿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师应如何营造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课堂氛围?针对不同性格、年段的幼儿,有什么具体的建议?且听来自幼儿园一线的声音。  探索幼儿感兴趣的世界  能让一个幼儿每天早早起床、快快乐乐上学去的,唯有“期待”二字。有期待,就有学习兴趣。在学习内容上,从“暑假”“幼儿园的美食”“弟弟妹妹们来
期刊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只有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面临很多问题:教育功利思想严重,重成绩轻育人;教学内容侧重知识传授,弱化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批判精神等综合素养的培养;教育教学方法陈旧、手段滞后……对此,需要校长提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充分担负起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各要素加以统筹,使之有序运行。增强学校竞争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