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浙皖地区:中—古生界海相烃源岩及含油气性

来源 :海相油气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y110110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晚震旦世开始至中三叠世,苏泊皖地区沉积了三套巨厚的烃源岩系:上震旦统-上奥陶统,石炭系-二叠系、下三叠统。三套烃源岩热演化特点不同,特别是下古生界油源岩经历了加里东、印支-燕山期构造阶段的热演化,已达过成熟干气阶段;上古生界基本处于生油阶段晚期;三叠系大部处于成熟生油阶段,少数处于未成熟阶段。区内下古生界烃源岩经历了两次成油过程,第一次在加里东运动前的盆地沉降阶段,第二次在中里东运动后晚古生代陆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TA-1和细胞骨架连结蛋白Ezr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和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分子原住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
埕岛油田的烃类在含油时代和空间位置上均具有分布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来自不同油气源的烃类的初始分异作用造成了原油的成熟度、有机质性质和原始母质沉积环境的差异;油气
<正> 十万大山盆地属中—新生代陆相地层和下伏中—古生代海相地层上下叠置的残留型盆地。下伏的古生代海相地层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厚度大(250~2850m)、面积广、烃源岩发育。
下古生界(主要是寒武系-奥陶系)海相地层是塔里木盆地主力烃源岩。“九五”之前,普遍认为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主力生油坳陷位于满加尔坳陷,其中广泛分布的巨厚奥陶系(特别
鲁西茌平背斜构造带被夹持在东侧寿张凹降和西侧监清坳陷的莘县凹陷之间,处于“凹中之隆”的有利勘探位置。该构造带的演化受西侧兰聊断裂活动的严格控制,晚三叠世,该断裂的产生
塔中南部地区包括塔中低凸起主垒带以南的南坡地区和塘古孜巴斯凹陷北部的地面,面积4000km^2以上,其地层展布特征总体上以沉降为主,覆盖了除侏罗系以外的全部地层,以奥陶系顶面为界分成上
20世纪90年代的十年时间里,世界上共发现了76个储量超过5&#215;108 bbl油当量(可采)的大型油气田.其中,大多数的油田位于墨西哥湾、墨西哥、巴西、北非、西非以及中东地区;而
残留型地具有抬升剥蚀剧烈,原形盆地难以恢复,经历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和建造油气成藏动力学过程复杂,热演化程度较高,油气保存条件复杂等特点,但是残留型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前景
北非、北美的几个勘探实例表明油气超系统超越于盆地之上,是由共享相似源岩的若干孤立油气系统构成的油气成因地质单元。油气超系统研究主要集中在确定区域重要烃源岩,建立超系
轮南地区迄今以奥陶系为目的钻井约52口,几科均提示出储集空间以缝洞为主,属碳酸盐岩缝油型储集层从相干体计算技术、地震一测井联合反演技术及模式识别技术为主体的综合地球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