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探讨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l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是中学生物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本文谈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一、观察能力的概述
  
  观察能力是指运用感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它是认识自然,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一种智能活动。观察在生命科学研究上具有重大作用,许多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规律是由生物学家通过观察发现的。荷兰德尔夫特市的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池塘水,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奥地利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观察杂交豌豆后代的性状,发现了遗传规律,创立了遗传学。在对生命现象观察的过程中,生物学家们积累了大量感性材料,经大脑思维加工形成了理论学说。达尔文在五年环球考察中,积累了丰富的动植物及大自然的观察资料,经过研究提出了自然选择进化论,写下了《物种起源》这部巨著。
  
  二、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程序和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观察力是很必要的。
  1.对比观察
  对比观察是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例如:在观察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中,普利斯特莱的实验,就是用对比来发现植物生长需要二氧化碳。
  2.重复观察
  为了保证观察结果可靠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也就是巴甫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3.先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
  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例如:观察叶片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叶的形态,观察叶上表面与下表面的区别,再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将自制的临时玻片标本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仔细观察叶片的表皮、叶肉和叶脉三个部分,认识和掌握叶片的形态和结构。
  
  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
  
  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在观察实践中才能形成和发展。生物教学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观察,它们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在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适当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它和教材中的插图紧密配合,具有生动、形象、可视性强的特点。比如,在讲生命的基本特征时,就可收集许多植物、动物、真菌(蘑菇)以及细菌、病毒的图片,制作幻灯,让同学们观看,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也使学生的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演示实验是一种加深学生感性认识的直观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演示实验中,为使学生观察准确,教师演示操作必须规范、准确,实验现象要清楚;演示前要讲清实验装置的名称、构造、性能、原理及注意事项;要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要启发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积极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
  2.通过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物实验中,学生要通过视、听、嗅、触、味,全面观察动植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因此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教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充分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这是保证观察顺利进行的前提。准备工作应该包括:①准备实验用具和选取实验材料。②做好实验准备。课前,教师一定要按实验要求亲自做一遍实验,以便了解观察内容的各个细节和观察中易出现的问题,从而上课时能正确指导学生。③精心设计观察的方法和程序。
  (2)明确观察的内容、步骤,指出观察的重点和难点及解决的方法。在学生开始观察前,教师要通过讲解、学生预习,使学生明确观察的内容、步骤、重点、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时目标明确,有条不紊,重点突出,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掌握與观察有关的基本技能。对生物现象的观察仅使用感官是不够的,往往要借助于各种观察用具和技能。如,动植物细胞、组织及微生物等一些微小的结构,必须要用显微镜或放大镜才能看见,观察时还要将标本做成装片(或切片);有些标本需要长期观察,则要制成蜡叶标本或者浸制标本。因此,在进行观察前,一定要使学生掌握各种观察工具的使用和技能运用,这对学生顺利地进行观察及培养观察能力是很重要的。
  3.通过课外活动和野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和进行野外观察,通过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生态调查等,可以观察到大量的感性材料,这不仅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还培养了观察兴趣、观察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因此,课外活动和野外观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又一条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期刊
自去年8月,央行支付结算司下发《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
期刊
5月5日,立夏一过,就意味着炎热的夏季已经来临,清热消暑将成为重中之重,但同时,按照中医养生学理论,还要吃对东西,以免伤了脾、肺之气.
期刊
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是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环节。自2004年以来,我国对农村信用社原有的结构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践表明我国农村信用社管理模式的法人治理结构仍存在着诸多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完善。  一、目前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三会”制度权力制衡失效,作用不明显  按照农村信用社章程规定,社员代表大会是农村信用社的最高权力机构。信用
2010年,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
推断题是九年级化学试题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题型,是依据实验现象或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什么物质可能存在,什么物质一定存在,什么物质一定不存在等等。这类题具有条件隐蔽、涉及知识点多、关系复杂、思维强度大、综合性强、选拔功能强等特点,它不仅考查同学们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能考查同学们分析、推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下面笔者就这类题的题型及解法谈一点看法。    一、物质推断题的解
【摘要】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取得很大的成就,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土建施工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果建筑物不扎实,会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安全隐患。因此目前,很多传统的施工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建筑物质量的需求。高支模技术有着承载能力强的特点,在我国建筑领域运用更加广泛和规范化,保障了土建施工的安全,积极的推动了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土建施工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以及其安全管理
在我国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形势下,检察工作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新机遇,亟需加强检察调研工作,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任务,深入分析研究检察工
质量提升上水平,“两大”建设增实力.rn前不久,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今年的“中考”成绩:服务经济发展措施有力;质量安全监管得到加强;质量提升活动全面展开;“两大”建设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