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来源 :飞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炎热的夏日是我的毫无疑问
  现在吹拂着的凉爽的夜风毫无疑问也是我的
  我的一生不会是大海,但同样跌宕起伏,波澜壮阔
  它时而惨淡,时而光彩闪射
  我常常想,它应该如此
  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在流逝,而且终将消逝。但我,不
  把它看成是消逝,
  我把它看成是消融,是融化,更是彌漫:我原本就是
  如此广大
  你看,凉爽的夜风
  把我吹得就像蓬勃的花粉一样
其他文献
是不是風让我鼓起了勇气  坐在春天的山坡上  谈一些朴素的事  把想说给你听的话  一句一句慢慢交出来  身旁的芒草正在拔节  安静地听不出声响  风很轻 让我想起一些  溪流经过的日子  细碎的山花开出阳光经过三棱镜的美  拂面的风啊  能不能吹得久一些
期刊
小 黑  囚禁在身体里  三十年,挠地,狂吠  一次次要跑出来  把我的心,叼出来  我的小脑,骨骼,肌肉  在磨损,变小,撕裂  排列着深深浅浅  细密的牙印  我疼,念念不忘  一条小狗。叫它小黑  就像在为我的来世  命名  魔 镜  从树上放到地面  小黑咽下最后一口气  眼睛还一直睁着  勒死它的大陈  我的无措,妹妹的躲闪  弟弟的起哄  抹着油嘴,心满意足的客人  还有围观的,那些街
期刊
車前子,原名顾盼,1963年生于苏州,现居北京。诗人、散文家、水墨工作者。出版有诗集、散文随笔集、评论集等三十余种。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二十一世纪文人画的代表性画家之一。新时期文学横跨三代诗歌的代表诗人之一。
期刊
乡 音  南下北上,他乡常作故土  俨然醋溜过的普通话,即使不标准  也不得不生硬地说啊  又一口饮下  满杯火一样燃烧的热烈啊  满杯山雀的啼鸣,五谷的清香  竟不知身在何处  乡音跟着醉意不请自来  信天游里的乡音  小米饭里的乡音  父亲母亲的乡音  山坡上野花一样自由地开放了  沟底下小溪似的自在地流淌  一阵暖风从高原吹来  再不用装腔作势了  乡音,土腔土韵  尽管大家云里雾里听不明白
期刊
无限小  “上小学了,可以不用交学费了……”  瘦弱的母亲  牵着七岁的女儿  撵着晨光。像是自言自语  “等攒够钱,我们就带爸爸去昆明治病。”  小女孩点头,说:“嗯!”  她的个头小小的  声音小小的,就连  眼眶里噙着的快乐  也是小小的  在人间  你得抬头看看天空  才会理解一只鹰的孤独  你得努力垫起脚尖  才能碰触一个果实的饱满  和它骄傲的野心  你得赶路,奔跑,哪怕在雨中……  
期刊
那时我还在乡村小学当代课老师,有一次,同学骑脚踏车来到我们简陋的朱家门小学,她还没来得及跨下车,声音已经飞进办公室。她宣布了震惊我的世界的消息:她要去大西北了!   当时,我正趴在办公桌上,用一支圆珠笔在写小说。我无限羡慕她,问她通过什么途径去大西北,去那里干什么。她潇洒地甩甩长发,说:有汽车坐汽车,有火车坐火车,没有车就走路去,总能到的。   那时,浪迹天涯曾是我们共同的理想,我迅速决定跟她
期刊
《飞天》赞  ——贺《飞天》杂志创刊70周年  高 平   呕心沥血办名刊, 陇上文学会飞天。几换苑称情不变, 常更编者笔新鲜。培植俊秀真无数,选载华章太可观。杂志从来不白发,七十岁上正青年。  《飞天》创刊70周年感吟  李云鹏   一   厚土敦煌根植深,依稀丝路汉唐音。追新不后时轮转,向重泥香百姓心。  二   忆昔时艰仍守诚,抵头几案夜灯明。嫁衣谁解能寻味?阡陌觅珍一穗青。  三   陇亩
期刊
前几日,接到鲁院同学郭晓琦的微信,告之今年是《飞天》杂志创刊七十周年,嘱我写篇纪念性的文字。一刹那,我被“七十周年”这个时间节点给定住了。记得有个电视节目叫历史上的今天,往七十年之前追溯,那一年,父亲两岁,承祧给祖父当嗣子。这无疑为祖父一脉的延续与新生。对一本与父亲同时代诞生的文学刊物,在我的内心除了增添情感的砝码之外,更多是尊重、敬畏和仰视。   我可能算不上《飞天》杂志的常客,十年来发表过四
期刊
一  我加入他们的时候 他们只有几个人  每个人走的路程不一样  但他们那时走在一起  那天 黄沙蔽日 诸神奔走  在一座破败的庙前  他们找到了一条河的源头  他们的欢呼和野兽的悲鸣  交集在一起  那天 母亲躺在干净的黄土上  我听见她的血 渗入黄土的声音  像一家人在悄声议论着什么  她微笑着  但满脸都是泪水  那天 天地没有任何预兆  我无法知道自己的前途  母亲只将一把将熟未熟的扁豆 
期刊
沧桑70年,《飞天》走到今天,腾高翔远,实在不易,值得庆贺!   我是一名业余作者。从1959年11月在《飞天》前身《红旗手》发表短篇小说《崖畔青松》起,与数十位编辑在不同的情势下有过密切交往。60多年来,我没有写出值得称道的作品。发表在《飞天》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也仅40余件。但是,与编辑师友们的交往,不仅助益写作能力,更对我的人生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使我逐步认识到,写作,其实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