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分迁移谱(DMS)研究进展

来源 :现代科学仪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b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差分迁移谱(DMS)在生化快速检测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随着研究的深入,在小型化、提高分辨率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并在质谱预分离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本文针对单通道和多通道两种结构的DMS传感器,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与仪器研制进展,详细阐述了DMS传感器的结构特征及制造方法,并对DMS传感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矿井高温热害日趋严重,采用矿井通风系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热害问题.以某矿山深部掘进巷道工程热环境为研究对象,分析掘进巷道热源、矿井局部制冷降温原理,在此基础上研发出适合井下现场开拓掘进作业的局部制冷降温系统,并在该矿山-1000 m中段采掘工作面开展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作业面的温度快速下降,降至23℃左右后变化不明显,达到国家规定的作业面温度不高于28℃的标准要求,且制冷机组保留了20%~30%的制冷余量.该局部制冷降温系统很好地解决了深部掘进巷道的高温热害问题,具有广泛的推广应
山西某铜冶炼渣Cu含量3.71%,硫化铜占总铜的88.32%,金属铜、氧化铜及其他铜分别占总铜的5.71%、3.26%、2.71%,铜矿物主要以细粒级连生体的形式存在.为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进行了浮选药剂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药剂制度,试样在一段磨矿-74μm占65%的情况下1次快速浮选,快速浮选尾矿再磨至-45μm占90%后按2粗2精2扫、精选1尾矿与扫选精矿合并浓缩后返回再磨、精选2尾矿顺序返回闭路流程浮选,最终获得铜品位21.177%、回收率95.03%的铜精矿;药剂制度优化后,节约药剂成
长期以来,生产事故瞒报久治不绝,严重危害国家、地方和企业的健康发展.为杜绝这一现象,以高危行业为切入点,深刻揭示了事故瞒报带来的危害,阐述了瞒报在绩效考核与问责不科学、事故企业停产时间长、地方政府和上级部门受牵连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原因,从树立正确的事故观、事故调查处理科学化、安全责任指标科学量化、正确理解企业主体安全责任4个层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式与方法,可为地方政府和应急管理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
煤矿矿压监测系统数据的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是进行矿压分析的重要指标.针对煤矿矿压监测系统的现状,阐述了触发密采技术在支架工作阻力监测应用中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稳定的硬件设计电路和可靠的软件分析算法,解决了动态数据捕捉过程中易丢失的问题.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表明该技术在煤矿动态载荷捕捉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能够提高煤矿监控系统智能化水平,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地下矿山炮烟中毒是主要爆破事故类型之一.针对某斜坡道掘进爆破,通过安设有害气体监测仪开展现场监测,对爆破有毒有害气体的扩散规律和危害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爆破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顺序为CO>NO>NH3>H2S,其中CO浓度与其他气体存在明显的数量级区别,需要引起重视.随着通风时间的延续,爆破有害气体浓度整体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演变规律;通风35 min后爆破有毒有害气体基本排出完毕.铲运阶段的运输车辆通行对于NO、NH3和H2S浓度具有明显影响,使其呈现震荡性波动变化趋势.
为了了解华北平原某小型电镀企业地块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分析可能存在的污染物及污染水平,在资料收集、人员访谈及现场踏勘等的基础上进行了点位布设、工地地质勘察、样品采集、样品检测以及数据筛选.结果表明,研究地块土壤各项指标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第一类用地标准,即本地块为非污染地块;根据《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9),确认本地块不必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调查工作.
为确定某选厂铜硫混合精矿铜硫分离的高效、环保抑制剂,进行了石灰、多种常用抑制剂、组合新抑制剂CF+CN用量试验.结果表明,以石灰为抑制剂,用量为8000 g/t时,粗精矿铜品位为1.370%、铜回收率为75.79%;以石灰为抑制剂,1粗1精石灰用量分别为6000、2000 g/t时,精矿铜品位为2.449%、铜回收率为71.53%;以CF+CN为抑制剂,用量为1000+800 g/t时,粗精矿铜品位为2.532%、铜回收率为73.46%.因此,CF+CN的抑制效果优于石灰.
为预防祁南矿综采工作面采空区遗煤自燃,保证工作面安全回采,以61煤层6144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埋设抽气管路、光纤测温系统和热电偶测温系统测定采空区气体成分与温度变化情况,获得采空区自热变化与分布规律.采用FLUENT建立数学模型,对采空区氧气浓度分布规律进行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靠近风巷一侧采空区自燃带范围为13~92 m,靠近机巷一侧为19~118 m;计算出预防采空区自燃的工作面最低推进速度为1.97 m/d.6144工作面采空区数值模拟的“三带”范围总体上与实测
为实现纳升级微量样品检测,结合商业常规核磁共振3.2毫米探头,本文研究了两种类型的自谐振微型接收线圈.当无线传输能量时,探头螺旋管形成射频脉冲激励能量.而微型接收线圈对该能量进行接收后以样品为作用目标,并采集信号回传,把感应获取的磁共振信号传输到探头螺线管.与现有磁共振探头不同,本文提出Pigtail型和Stripline型微接收线圈结构.实测结果显示,线圈谐振频率达128MHz和935.7MHz,应用于3T超导核磁共振设备初步完成了蔗糖波谱的测试分析实验,表明微型接收线圈对提高谱线分辨率有重要作用.
根据爆破振动监测数据,分别采用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及其考虑高差影响的修正公式对某矿山井下爆破向地表村庄方向的爆破振动传播规律进行回归分析.将2种反演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发现考虑了高差影响的修正公式对爆破振动强度的预测更加准确.最后,采用修正公式预测了井下爆破对地表建筑物的振动影响,得到距离采场最近处民房的质点峰值振速约为0.2338 cm/s,当前爆破规模不会造成地表民房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