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emoshou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创新驱动成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而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企业集聚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分析了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的影响因素与模式,并根据浙江省现状,从政府、企业、社会环境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层次人才 创新驱动 影响因素 集聚
  习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 高层次人才在不同地理空间、不同职业和不同社会地位之间的流动,对国家科技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个人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高层次在不同工作单位间的流动及其影响的调查显示,他们职业流动频率在加快,但总体来看,流动在人才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发挥仍显不足。进一步优化流动环境,促进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人才流动,引导人才向企业、社会组织和基层一线流动势在必行。而企业是创新人才聚集的最重要载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据人们对技术创新研究得出的一条最基本规律,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这种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投资的主体;企业要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企业要成为利益分配的主体。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这就意味着作为创新驱动一线的企业必然要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因而,企业尤其高新技术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人才开发的主体。要引导高层次人才从科研事业单位向创新驱动一线的企业集聚,就要分析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的基本规律,探索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的影响因素,揭示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实施的前提和基本条件,为提高浙江省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效果提供理论基础支持。
  一、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的影响因素与模式
  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是一个及其复杂的经济现象,它不仅会受到包括经济环境、制度条件和技术状况在内的主客观因素都会影响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而且还会受到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自身规律的影響。这些因素和规律从不同的角度影响了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的形成和效应的发挥,因此就要求我们必须分析究竟有哪些具体因素影响了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的形成,这就要求我们需要针对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的具体情况,从多角度深层次展开全面分析。
  1.产业集聚对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结构的中心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移。因此地区的产业结构是吸引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的重要原因。与物质资本一样,人力资本也受到产业集聚等因素的重要影响,通过流动产生空间上的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能够培育产业、企业家能力和有力的商业环境,进而进一步促进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产业聚集与人才聚集现象是相互催生、相互驱动的经济关系,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对产业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有反馈作用。人才的生产要素性质是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的内在原因,而较高的纯利益是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外在原因,产业集群提供了大量工作机会、较高的收入和较好的人才成长性。
  产业经济增长来源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综合作用,产业聚集现象与人才聚集现象往往同时出现。产业集聚是高强度的规模经济,专业化分工的聚集水平较高,与之伴生的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现象大多呈现出同类人才高度聚集的现象。从前因上看,产业集群中存在的大量机会和较高的薪酬水平是产生产业集群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的主要原因;从结果上看,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总是伴随着人才的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
  2.社会环境对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的影响。环境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和生活质量的重要资源,是新经济时代吸引人才的先决条件。宏观层面的人口政策、户籍制度、物价水平财政预算等,微观层面的区域发展政策、人居环境的建设、企业用人理念、市民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等不对称信息都导致了人才聚集。人才市场环境、人才创业坏境和人才经济发展环境三个子环境及其决定因素的变化是影响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的主要因素。一般而言,个人对于环境的抵御和影响力是十分有限的,而环境对于个人却有着某种很强的影响。影响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的环境是多元的,既有宏观环境,又有微观环境;既包括经济环境,又包括社会环境。人才往往采取脱离较差环境、进入较好环境这一最简便、最经济的办法来与环境力量抗争,力图选择最适合自身特点与愿望的生活工作环境。
  3.“羊群效应”对对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的影响。人才流入或流出某一区域,是基于对未来收益增长的预期。然而,任一区域未来如何发展的不确定性非常大,这种不确定性包括宏观层面的,如国家人口政策、户籍制度、物价水平、财政预算等,还包括微观层面的,如区域发展政策、人居环境的建设、企业用人理念、市民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等。可是投资者能够获得有关这些不确定性方面的变动的信息则非常有限,并且在投资者之间很不对称,这时候,缺乏信息来源的投资者主要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来取得信息,认为别人进人某一区域可能是他有利好消息,于是也跟着进人闻风而动。这便演绎了由“羊群心理”继而引发的跟着别的“羊”走的“羊群行为”的过程。因此,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是市场参与者的羊群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不依据集聚地的内在需求。 在众多高层次人才向某一特定区域集聚的过程中,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不对称性,导致人才羊群心理的滋生,继而产生羊群行为。
  4.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模式及模式选择。人才集聚模式主要有市场主导型集聚模式、政府扶持型人才集聚模式、单一计划型人才集聚模式三种。根据浙江省经济发展阶段,从微观的角度,引导高层次人才向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集聚的模式,应该主要选择市场主导型的人才集聚模式,而对于浙江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吸引高层次人才向一线集聚则只有发挥政府的支持作用,采取多重吸引人才的政策,才能实现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加速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与转型升级。   二、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对策建议
  1.政府层面。从优化浙江省制度环境角度讨论,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会产生正效应和负效应,政府或组织要想充分发挥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效应,在充分发挥正效应的同时,要想尽一切办法减少负效应及其影响。从制度和政府的法律法规等方面保障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目前,高层次人才集聚正处于在不断发展的阶段,而由于浙江经济发展的特点决定了需要完善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市场调节机制。目前在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局部封闭循环和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比如,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保障、福利制度与企业尚未完全并轨;一些单位的领导和高层次人才在人才流动问题上还存在着落后保守、自我封闭、唯我独有的观念,这些都十分不利于人才流动。另一方面,应加快市场化人才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特别是要打破政府有关部门对人才市场的行政垄断,给其更多的自主经营权和盈利空间。把促进高层次人才向企业和基层一线集聚作为人才政策的重点。高层次人才流动政策需要进一步细化,针对不同类型单位、不同人群流动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影响高层次人才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问题。目前,浙江省促进高层次人才流动的政策重点应放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人才向企业和基层一线流动。通过事业单位改革,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从根本上消除“闲人推不出去”的现象,促进事业单位与企业和其他类型社会组织之间的双向流动。所以,在现阶段,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的宣传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指导和相关资源的引导。由此可见,政府在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主导地位。需要对浙江省现有高层次人才管理机制和相关政策进行进一步梳理和完善,破除制度性的流动障碍,建设一个更加开放、充满活力的高层次人才管理体制。当然,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过程中相关制度的影响和作用也是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2.企业层面。创造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向創新驱动一线集聚的微观环境,减少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中的组织冲突,减少内耗,是吸引高层次人才向一线集聚的关键。基于和谐管理理论如何形成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形成、发展并发挥作用的微观环境是高层次人才能不能真正向一线企业集聚的重要因素。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的微观环境主要包括组织内部的文化氛围和组织外部环境氛围。其中,组织内部的文化对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组织的用人方式上,而组织外部环境的好坏则主要上取决于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的好坏。因此,在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过程中需要将和谐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引进到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微观环境的优化中去,改变现有用人制度,改善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质量,能有效提高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形成之后的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组织的运作效率。
  3.社会环境层面。除了政府要出台吸引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的各类制度,政策,企业要塑造良好的微观,社会各界更应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构筑聚人氛围,关怀人才,才能形成良好的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大环境。“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社会各界应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改善人才的工作生活环境,切实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及时为人才排忧解难,让人才处处都能感受到社会重视关爱的温暖气息。同时,也要完善舆论环境,培养市民接受外来人才文化的热情,使浙江人具有不拘传统、博采众长的胸怀,增强包容性,接受和吸收外来文化。推动产学研结合,努力把更多创新要素和创新人才向企业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推手的创新驱动大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冰莉.创新型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策略[J]. 中外管理,2013(10).
  [2]浙江电子口岸网站 (http:// sso.chinabeston.com)
  [3]宋美丽, 孙健. 国外人才集聚模式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经济纵横, 2010(2).
  [4]张樨樨. 国外人才集聚模式的类型分析[J]. 改革与战略, 2010(7).
  [5]季小立, 洪银兴. 后金融危机阶段人才集聚启动创新型经济的机理[J]. 学术界.2012(173).
  [6]牛冲槐, 李若瑶, 杨春艳. 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动因分析[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2009(5).
  [7]郭丽芳,牛冲槐. 科技型人才的聚集效应[J]. 中国流通经济.2013(2).
  [8]张来武. 论创新驱动发展[J]. 中国软科学.2013(1).
  [9]牛冲槐,王聪,郭丽芳,樊燕萍,芮雪琴. 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J]. 管理学报.2010(1).
  [10]苟军平,华欣,王殿华. 区域科技型人才集聚效应和动因分析[J]. 特区经济.2011.
  [11]章小波.层次创新人才引进研究[D],苏州大学,2012(10).
  [12]周均旭.业集群人才吸引力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大学.2009(4).
  [13]赵秀花.晋人才聚集效应与协同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5).
  [14]李琭琭.基于创新驱动的湖北省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11).
  [15]胡雷芳.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人力资本积累研究[D].浙江大学.2013(12).
  作者简介:颜青(1977.05—),江苏盐城人,教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基金项目:本文是浙江省科技厅2016年度课题《浙江省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聚集的机制、效应与对策研究 》(2016C35055)部分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出租车司机收入较低,受教育程度不高。出租车司机的权益保障在经营权的享有与行使、参加保险及工作生活状况、权益意识及维权现状等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而行业运营模式、政府规制、出租车行业组织与出租车运营企业对出租车司机权益保障作用極为关键。因此,应当以统一上位立法、规范出租车运营的格式合同、革新行业管理制度与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出租车行业协会与出租车司机工会制度、建立健全出租车司机权益救济组织体
期刊
摘 要:美联储作为美国货币政策制定者,自2015年12月开始逐步加息退出宽松政策,这一决策将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并进一步影响中国家庭资产的配置。本文基于理论分析,深入探讨了由此带来的影响,进而运用数据分析手段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到美国M1指数与各指标的相关影响。本文丰富了量化宽松政策影响研究,最后为中国家庭进行资产配置优化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量化宽松 加息 数据分析 资产配
期刊
摘 要:实物资本以及经济效率两者共同提升了地方税收进一步增长。此外,我国不同地区在税收征管效率方面通常水平较低。从地域结构方面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在税收征管相比中西部方面较高。针对陕西省地方税收征管效率问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未来我省地方增收发展提供保障。同时,本研究中也结合税收征管效率以及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究市场发育下的地区税收征管效率问题。  关键词:陕西省 地方税收 征管效率  从1978年
期刊
摘 要: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政治环境改善,特别是经济往来的日益密切,中俄两大邻邦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多。本文简单探讨了俄罗斯相关州与湖南省就红色旅游合作交流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红色旅游 中国 俄罗斯 湖南  一、中俄旅游合作现状  1.中俄关系发展。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政治环境改善,特别是经济往来的日益密切,中国与俄罗斯这两个邻邦间的交流与合作也越来越频繁。至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
期刊
摘 要:险资作为房地产行业门口的“野蛮人”,不断掀起举牌潮,近年来见诸报端的万科股权大战中,各方势力携巨资而来,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财务投资活动,更像是一次精心策划的资本之战,意在争夺万科的控制权,彻底打破了万科之前稳定的股权架构。运用控制权理论、代理成本理论相关内容,分析各种原因及其可能后果,给房地产企业以启示。  关键词:万科 控制权 代理成本 启示  近年来,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地产股风光不再,股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从理论上分析企业核心团队是企业国际化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企业核心团队的背景、关系和能力会影响企业国际化知识,其中,企业核心团队的背景包括海外关系背景及核心团队的结构;核心团队经历包括核心团队的海外学习经历及海外工作经历;核心团队的能力包括核心团队的语言能力、关系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  关键词:企业知識 企业国际化知识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走向
期刊
摘 要:业务流程就像是交通路上的标识,指导着汽车的前进方向,当经常出现交通拥堵,道路负荷严重,标识就需要优化,改变标识的指示方向来环节交通压力。流程优化是一项策略,通过不断发展、完善、优化业务流程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在流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对流程进行不断的改进,以期取得最佳的效果。对现有工作流程的梳理、完善和改进的过程,称为流程的优化。本文对LJ食品原料付款流程进行系统分析,展现LJ食品在原料
期刊
摘 要:外出务工人员的返乡消费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独有的社会现象。本文以河南周口市为例。剖析了外出务工人员在本土消费传统和现代城市消费观念的双重因素的影响下呈现的一系列消费特征和形成原因。  关键词:消费者分析 返乡消费 消费特征  一、引 言  随着我国近年的经济因为产业调整而增速放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成为GDP增长的主导因素。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出务工人员是我国当今劳动力主要力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大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进行概括分析,简单总结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探讨研究。对大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主要发展任务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概括说明。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 冷链物流 问题研究  一、引言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
期刊
摘 要:随着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一大批的女性创业家逐渐崭露头角。本文以阿里巴巴集团的“支付宝女王”彭蕾为例,对女性创业家们的领导特质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她们开始通过努力去挣脱传统观念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兼具了一些男性化的特征。因而在柔性领导的观念下,女性创业家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创造完全不逊于男性的事业巅峰。  关键词:柔性领导 女性创业家 领导特质  二十 世纪初, 泰勒的管理学名著《科学管理原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