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漫步者”的故事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从报纸、电视上看见过我的模样?我呀,长得有点像动画电影中的机器人瓦力。两只大大的眼睛是两台高分辨率的照相机,用来拍摄我在火星上“看”到的景象。下面是一个大箱子,里面装载着各式各样的设备。上面安装了一条机械手臂,用来采集火星上的岩石样本。再往下,就是六只面向不同方向的轮子“脚”了。嗯,你先不要笑我的样子怪怪的。科学家叔叔们把我做成这个样子,完全是为了让我更好地完成任务。就拿我身上的这个箱子来说吧,里面可都搭载着最先进的探测仪器。包括17台相机、一个钻孔机、一台激光装置,还有一个小型的化学实验室!这样,我的个头现在是我的“前辈”火星车“勇气号”和“机遇号”的五倍,是有史以来最大、最先进的火星车!
说到我们火星车的历史,话可就长了。从二十世纪初期开始,人们根据望远镜中看到的火星影像和头脑中的想象,认为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甚至是火星人。为此,科学家们开始了探测火星的旅程。可是,到了1976年,当最早的探测器“海盗1号”和“海盗2号”终于在火星的表面成功着陆,人们才从它们传回的照片里看到了火星的真面目:这里寒冷、贫瘠(jí)、干燥,是一颗死气沉沉的星球。唉,实在太让大家失望了。
然而,不久以后,科学家在地球上的深海热泉里发现了微生物。从此,人们了解到,只要有了水,即使在最严酷的环境下,也可能存在着生命。所以,科学家们重振旗鼓,开始研发新的火星探测器。这些探测器不光要能拍摄下火星上的景象,而且还要能在火星上四处“旅行”,采集岩石和土壤的样本,并对它们进行分析。这样的探测器,就被称为火星上的“漫步者”。也就是我们--火星车。
2004年,“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在火星上成功登陆。通过研究它们传递回来的信息,科学家们发现,火星在过去曾经是温暖和湿润的,甚至可能存在过海洋。但是后来它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它们还为科学家们带回了火星上的粘土、硫酸盐等珍贵的样本。这次,该轮到我出发到火星上去,继续对火星生命的追寻之旅啦!
为什么叫我“好奇号”
从2008年开始,美国航天局的科学家们一边日以继夜地研究、设计、制造我,一边开始向全美国的中小学生公开征集我的名字。消息传开之后,好多好多的小朋友都开动脑筋,开始为我起名。他们有的给航天局的网站发来了电子邮件,有的给航天局写信。最后一共收到了9000多份为我命名的信件!哈哈,看来我还没有出生,就成了大明星了。
终于,航天局选出了“好奇”这个名字。它是一位12岁的华裔(yì)小朋友马天琪为我取的。她正在堪萨斯州的一所小学上学。一直对天文学和太空研究非常感兴趣,并且梦想着有一天能到火星上去探险。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她写给航天局的信吧:
“当我每天早晨起床后,就会好奇地想知道,今天,我的生活里将出现哪些奇妙的事物。好奇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没有它,我们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当我还是小孩时,我就感到奇怪:‘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星星会闪烁?为什么我是这个样子?’至今我还对这些问题非常好奇……好奇心带动着我们生活的激情。为了解答疑问、探索奇妙的自然,我们会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探险家和科学家。虽然,我们面对着许多艰难险阻,但我们仍然心怀好奇与梦想,勇于创造,并对未来充满希望。”
所以,她把“好奇”这个名字送给我。让我带着人类的好奇心,到火星上去,探索这颗星球的秘密。在我离开地球出发之前,她还亲自来到航天局的实验室,把这个名字签在我的身上,并祝愿我一路顺风。如今,在远离地球的宇宙中,我也祝愿她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名航天科学家,并且有朝一日能登上火星,亲眼看到那里的神奇景象!
登陆计划
从去年的11月到现在,我已经独自在宇宙中飞行了四个月了。嗯,这里真是好大、好大啊。虽然太阳在我的背后熊熊地燃烧着,释放着光和热,可是,这些热量被无边的宇宙空间一扩散,也就不剩什么啦。不过,在它的照耀下,我才能看到前面的目标--那颗暗红色的星球,火星。正像黑暗中的一盏温暖的小红灯笼,在向我招手。
你可能要问我了:自己一个人在太空里飞这么久,也没有个小伙伴聊聊天什么的,是不是好孤单、好寂寞呢?唉,当然有点孤独啦。但我在这段旅程中也不是无所事事,还要为了将来的火星登陆好好做准备呢。
要知道,这次我在火星上着陆的时候,可不会再像“勇气号”与“机遇号”那样,把厚厚的安全气囊裹在身上,再从火箭上“跳”下去。因为虽然有了这层气囊的保护,我自己不会受伤,但摔上这么一下,产生的震动还是很大的,有可能影响到我携带的那些精密的仪器。所以,这次科学家叔叔们想出了一个更好的办法,帮助我更安全、更稳妥地着陆。
根据大家为我制定的计划,当我飞到距离火星表面11千米的高度时,系在我背上的降落伞会被电脑程序自动打开。再过几十秒,当我下降到1.4千米的高度时,包裹着我的隔热外壳就会开始分离。那时,我将以每秒80米的速度一直向着火星表面下降。安装在我身上的八台制动火箭同时开始喷射,为我不停地减速,直到我的下降速度降低到每秒0.75米。
当我降到距离地面还有20多米高的时候,我身上的特殊装置“空中起重机”就会自动释放出尼龙绳,就好像直升机吊装货物那样,吊着我缓缓下降,慢慢地、稳稳地将我送到地面--哦,不,是火星的表面上。在快到达目标的时候,我的轮子会伸展开来(嗯,就好像你们在跑步、跳远之前,也要先活动活动筋骨,热热身),一旦它们触及地面,尼龙绳便会断开连接,然后,那台“起重机”会飞到150米至300米之外降落,它的任务已经完成啦。而我呢,会遵照电脑设计好的指令,开始我在火星上的工作。
对了,还要告诉你们,我携带的一台摄影机会在我到达火星上空时“苏醒”过来,开始工作。它会将我的整个降落过程拍摄成视频,传回地球。一方面,科学家们可以在这段视频中看到着陆点周围的环境,为我制定出在火星上的活动路线,另一方面呢,到那时,你们这些小太空迷就可以从网上看到我“好奇号”在火星上的探险经历啦。好,我们到时候再见!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从报纸、电视上看见过我的模样?我呀,长得有点像动画电影中的机器人瓦力。两只大大的眼睛是两台高分辨率的照相机,用来拍摄我在火星上“看”到的景象。下面是一个大箱子,里面装载着各式各样的设备。上面安装了一条机械手臂,用来采集火星上的岩石样本。再往下,就是六只面向不同方向的轮子“脚”了。嗯,你先不要笑我的样子怪怪的。科学家叔叔们把我做成这个样子,完全是为了让我更好地完成任务。就拿我身上的这个箱子来说吧,里面可都搭载着最先进的探测仪器。包括17台相机、一个钻孔机、一台激光装置,还有一个小型的化学实验室!这样,我的个头现在是我的“前辈”火星车“勇气号”和“机遇号”的五倍,是有史以来最大、最先进的火星车!
说到我们火星车的历史,话可就长了。从二十世纪初期开始,人们根据望远镜中看到的火星影像和头脑中的想象,认为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甚至是火星人。为此,科学家们开始了探测火星的旅程。可是,到了1976年,当最早的探测器“海盗1号”和“海盗2号”终于在火星的表面成功着陆,人们才从它们传回的照片里看到了火星的真面目:这里寒冷、贫瘠(jí)、干燥,是一颗死气沉沉的星球。唉,实在太让大家失望了。
然而,不久以后,科学家在地球上的深海热泉里发现了微生物。从此,人们了解到,只要有了水,即使在最严酷的环境下,也可能存在着生命。所以,科学家们重振旗鼓,开始研发新的火星探测器。这些探测器不光要能拍摄下火星上的景象,而且还要能在火星上四处“旅行”,采集岩石和土壤的样本,并对它们进行分析。这样的探测器,就被称为火星上的“漫步者”。也就是我们--火星车。
2004年,“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在火星上成功登陆。通过研究它们传递回来的信息,科学家们发现,火星在过去曾经是温暖和湿润的,甚至可能存在过海洋。但是后来它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它们还为科学家们带回了火星上的粘土、硫酸盐等珍贵的样本。这次,该轮到我出发到火星上去,继续对火星生命的追寻之旅啦!
为什么叫我“好奇号”
从2008年开始,美国航天局的科学家们一边日以继夜地研究、设计、制造我,一边开始向全美国的中小学生公开征集我的名字。消息传开之后,好多好多的小朋友都开动脑筋,开始为我起名。他们有的给航天局的网站发来了电子邮件,有的给航天局写信。最后一共收到了9000多份为我命名的信件!哈哈,看来我还没有出生,就成了大明星了。
终于,航天局选出了“好奇”这个名字。它是一位12岁的华裔(yì)小朋友马天琪为我取的。她正在堪萨斯州的一所小学上学。一直对天文学和太空研究非常感兴趣,并且梦想着有一天能到火星上去探险。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她写给航天局的信吧:
“当我每天早晨起床后,就会好奇地想知道,今天,我的生活里将出现哪些奇妙的事物。好奇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没有它,我们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当我还是小孩时,我就感到奇怪:‘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星星会闪烁?为什么我是这个样子?’至今我还对这些问题非常好奇……好奇心带动着我们生活的激情。为了解答疑问、探索奇妙的自然,我们会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探险家和科学家。虽然,我们面对着许多艰难险阻,但我们仍然心怀好奇与梦想,勇于创造,并对未来充满希望。”
所以,她把“好奇”这个名字送给我。让我带着人类的好奇心,到火星上去,探索这颗星球的秘密。在我离开地球出发之前,她还亲自来到航天局的实验室,把这个名字签在我的身上,并祝愿我一路顺风。如今,在远离地球的宇宙中,我也祝愿她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名航天科学家,并且有朝一日能登上火星,亲眼看到那里的神奇景象!
登陆计划
从去年的11月到现在,我已经独自在宇宙中飞行了四个月了。嗯,这里真是好大、好大啊。虽然太阳在我的背后熊熊地燃烧着,释放着光和热,可是,这些热量被无边的宇宙空间一扩散,也就不剩什么啦。不过,在它的照耀下,我才能看到前面的目标--那颗暗红色的星球,火星。正像黑暗中的一盏温暖的小红灯笼,在向我招手。
你可能要问我了:自己一个人在太空里飞这么久,也没有个小伙伴聊聊天什么的,是不是好孤单、好寂寞呢?唉,当然有点孤独啦。但我在这段旅程中也不是无所事事,还要为了将来的火星登陆好好做准备呢。
要知道,这次我在火星上着陆的时候,可不会再像“勇气号”与“机遇号”那样,把厚厚的安全气囊裹在身上,再从火箭上“跳”下去。因为虽然有了这层气囊的保护,我自己不会受伤,但摔上这么一下,产生的震动还是很大的,有可能影响到我携带的那些精密的仪器。所以,这次科学家叔叔们想出了一个更好的办法,帮助我更安全、更稳妥地着陆。
根据大家为我制定的计划,当我飞到距离火星表面11千米的高度时,系在我背上的降落伞会被电脑程序自动打开。再过几十秒,当我下降到1.4千米的高度时,包裹着我的隔热外壳就会开始分离。那时,我将以每秒80米的速度一直向着火星表面下降。安装在我身上的八台制动火箭同时开始喷射,为我不停地减速,直到我的下降速度降低到每秒0.75米。
当我降到距离地面还有20多米高的时候,我身上的特殊装置“空中起重机”就会自动释放出尼龙绳,就好像直升机吊装货物那样,吊着我缓缓下降,慢慢地、稳稳地将我送到地面--哦,不,是火星的表面上。在快到达目标的时候,我的轮子会伸展开来(嗯,就好像你们在跑步、跳远之前,也要先活动活动筋骨,热热身),一旦它们触及地面,尼龙绳便会断开连接,然后,那台“起重机”会飞到150米至300米之外降落,它的任务已经完成啦。而我呢,会遵照电脑设计好的指令,开始我在火星上的工作。
对了,还要告诉你们,我携带的一台摄影机会在我到达火星上空时“苏醒”过来,开始工作。它会将我的整个降落过程拍摄成视频,传回地球。一方面,科学家们可以在这段视频中看到着陆点周围的环境,为我制定出在火星上的活动路线,另一方面呢,到那时,你们这些小太空迷就可以从网上看到我“好奇号”在火星上的探险经历啦。好,我们到时候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