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红色歌谣的当代价值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1988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红色歌谣是当时人民群众斗争、生产、生活的生动写照,也是特定时代历史倾向的群体表达。安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投身到轰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洪流,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斗争,创作了大量经久传唱的红色歌谣,以其区域的独特性和风格的多样性,成为我党革命时期红色歌謠的典型代表,蕴含着独特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安徽 红色歌谣 特色价值
  红色歌谣,一般是指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到解放前流行而传唱的革命歌谣。红色歌谣来自基层,源自生活,是当时人民群众斗争、生产、生活的生动写照,也是特定时代历史倾向的群体表达。安徽历史积文化厚重,地域文化多元,是中国道家文化、北宋理学的发源地,建安文学、桐城文派、新安文学开启了中国文风之先,是徽文化、吴越文化、江淮文化(淮扬文化和淮右文化)和中原文化汇聚地。①这为红色歌谣的创作发展奠定了坚实厚重的文化基础。五四运动以来,一批批安徽有识之士像陈独秀、王家稼等革命先辈积极探索救国图存之路,1921年安徽建立了第一个共青团组织,1923年建立了第一个党组织。从此,安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投身到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洪流,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斗争中,创作了大量经久传唱的红色歌谣,以其区域的独特性和风格的多样性,成为我党革命时期红色歌谣的典型代表,蕴含着独特的时代价值。
  一、从三大时期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歌谣,表露出广大农民翻身解放的革命主义豪情。在风起云涌的农民暴动和建立革命根据的斗争中,金寨地区的著名歌谣《红军到金寨》唱道:“红军到金寨,白匪退下来,陈小云队伍打垮台。打到两河口,推到老虎头,苏家埠劣绅跑到二六洲。打到六安州,四乡都要搜,搜到劣绅一个都不留。打到安庆省,推到合肥城,工农胜利就要你的命。”②182。诸如此类的还有《新年好》②187、《分粮歌》③37、《共产党像太阳》④21等。
  抗日战争时期的红色歌谣,展现出安徽人民保家卫国的民族主义精神。党领导的新四军坚持抗日,在安徽建立了淮北、淮南、皖江三块抗日根据地,是党发展武装力量,抗击日本侵略军,打击国民党顽固派进攻的主战场⑤。在谭震林指挥的繁昌保卫战中,新四军创下了一比十的辉煌战绩,繁昌人民高唱《祝捷歌》,表达对谭震林的敬仰之情:“……谭师长,会打仗,占大山,占小岗。军号响,刺刀亮,俘虏鬼子兵,活捉小队长……。”⑥3
  解放战争时期的红色民谣,反映出安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坚定决心。千里跃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全国性大决战,安徽大地风云激荡。芜湖的歌谣《思友》:“……反动派,黑心狼,挑起内战动刀枪,砍山来清剿,猪鸡尽遭殃。我的夫,为了人民求解放,南征北战远离乡,战死多悲壮……参加妇女会,做鞋子,纳袜子,慰劳支前线,共把顽军早粉碎,解民恨,雪夫仇,大家齐称愿。”⑥15大别山人民在《将军刘伯承》中对刘伯承的歌颂:“将军刘伯承,善于打硬仗。人称一条龙,军中是英雄。”④22
  二、从三大区域看,凸显地方的文化特色
  江南地区口音多为吴语、徽语,在地方传唱的红色歌谣中表现出浓烈的方言特色:白话押韵,婉约细致,朗朗上口。《摸营》:“站岗的,要小心,擦刺刀,出川兵,格老子的,去摸营。喃呢喃嗬嗨……鬼子兵,不小心,尝刺刀,命归阴,格老子,多开心!喃呢喃嗬咳……。”⑥12,诸如还有《欢迎红军》⑦、《吃菜要吃白菜心》⑧等。
  淮北地区的红色歌谣,不同于吴侬软语式的表达,具有北方地区特有的高亢、嘹亮、豪放的气势和韵味。淮河流域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特殊,形成了融中原文化、江淮文化为特色的淮河文化。如在《哪个胜利》中,民众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愤怒:“胜利胜利,哪个胜利?撵走了老虎,赶走了狐狸。早要征粮,晚要捐税。笑的是蒋介石,哭的是老百姓。”②242
  江淮地区最具特色的要数大别山区的红色歌谣,风格细腻、感情饱满、寓意深刻。如《红军胜利歌》:“红军出南溪,工农(政府)成立了,遍地红旗扯将起来。红军到金寨,白色退下来,陈调元军队怕打擂台。活捉杨宗山,弟兄新发展,长枪缴得成百成千杆。陈清打劫队,后跟‘反共队’,西得湾红军来打包围。退得独山街,红军追下来,‘反共队’跑反不敢回来。到了雨河口,退到老虎头,一下子跑到了六安州。去打六安州,白色在里头,豪绅地主急得搔头。打开六安州,四面都要搜,搜到豪绅一个不留!占领安庆省,攻开霍邱城,白色军队一打干净。白色没两个,红军无其数,老蒋听说心中难过。你莫能,你莫能,共产成功了要你命!”③60
  三、从三大阶层看,表现独特的个性诉求
  安徽各地的工人阶级长期遭受资产阶级的压榨,是安徽革命的领导力量,所创作的红色歌谣最具革命性。《工人歌》中表诉愤怒:“工人,想起真伤心,清早就出门,到晚未回程,终日里,做生活,脚手不稍停。工作要加紧,工资还减轻,每日的工资,不够米和薪。资产阶级丧心病狂剥削又欺凌。白发我老娘,黄口我儿孙,指望我,卖力气,养活一家人。血汗被榨尽,手中无分文,资本主义者,豺狼一般心。叫声工友要想解放把他除干净!”③11。
  广大农村农民们深受土豪劣绅的地主阶级欺压,生活穷苦,所传唱的歌谣质朴而接地气,浓烈而真诚。《亳州歌谣》:“进了财主门,饭汤一大盆。勺子搅三搅,浪头打死人。窝窝长了翅,饼子生了鱗。使的碗不刷,筷子拉嘴唇。一天忙到晚,三餐吃不饱。夏天没小褂,冬天没棉袄。”④15。
  在安徽红色歌谣中有相当数量的歌颂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歌谣,表露出妇女争取自由解放的强烈愿望。《童养媳歌》:“……二月里来杏放苞,旧礼教真是杀人刀,生下男孩心欢喜,十个女孩九个抛。三月里来桃花红,身锁房中学女工,包办婚姻真可恶,还有四德和三从……八月里来是中秋,童养媳何日能出头?翁姑压迫如狼虎,礼教束缚不自由……十月里来腊梅飘,共产革命高涨了,推翻封建恶社会,打破杀人旧礼教。十一月里来水仙花开,工农兵士联合起来,建立苏维埃政府,无产阶级来做主。十二月里来大雪飞,努力建设新社会,政治经济教育都平等,妇女解放万万岁。”⑨   四、从三大价值看,彰显特殊的当代价值
  安徽红色歌谣,是人民群众心声和信念的真情表达,汇聚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斗争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是安徽波澜壮阔斗争历史画卷的真实写照,体现了极为光荣的革命传统,蕴含了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大力发扬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安徽红色歌谣是我党红色歌谣的典型代表,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有着极高的时代价值,为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提供强大的道德滋养、文化熏陶和精神动力。
  (1)具有深厚的文史價值。红色歌谣无不体現了当时的革命背景,是人民群众真切感受的自然流露,更是研究我党革命历史的丰富的原始素材。以史为镜,可知兴替,通过对原汁原味红色歌谣的深入研究,我们会从中找到我们党取得胜利的革命真理和历史规律,丰富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同时,红色歌谣来源于伟大时代,来源于火热生活,来源于文化根基,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极高的文学价值,是广大群众真实的感情流露,它蕴含丰富的生活气息、多彩的表达方式、独特的艺术风格,滋养了人们的情操,净化了人们的心灵,鼓舞了人们斗志,也是现今文学创作可汲取的源泉。
  (2)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红色歌谣是宝贵的革命资源,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资源。习近平同志曾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作为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歌谣凝结了中国人民的智慧,超越了一些革命文件、革命口号所产生的的教育意义,是我们学习革命文化鲜活而生动的教材,充分发挥教育人、鼓舞人、滋养人的感化作用,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添新的活力。
  (3)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是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途径。红色歌谣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文化资产,遵循采取保护和开发并重的思路,把红色歌谣作为发展红色旅游的产品之一,围绕红色歌谣的历史背景和表现形式,开发建设红色歌谣的物质和非物质的项目,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性革命文化旅游活动,使其宣传教育功能与旅游经济功能相得益彰,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
  注释
  ① 安徽省地形地貌,中国政府公共信息整合服务平台.
  ② 安徽歌谣[M].第一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11.
  ③ 大别山区红色歌谣选集[M].第一版.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58,5.
  ④ 亳州歌谣[M].亳州:亳州市民间文化集成编委会出版,1990.
  ⑤ 新四军和安徽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D].马晓静,硕士学位论文,1.
  ⑥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芜湖分卷[M].第一版.合肥:黄山书社出版,1993.
  ⑦ 根据徽州地区口传记录,民间供稿.
  ⑧ 根据池州地区口唱记录,民间供稿.
  ⑨ 红色歌谣选[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1959,12:31.
其他文献
摘 要:阿尔志跋绥夫(Арцыбашев М. П. 1878-1927)的长篇小说《萨宁》是世纪之交俄国自然主义小说的代表作,经过不断的重新审视与解读,《萨宁》的思想史意义越来越突出。小说的表现对象是作为社会思想之代表、社会发展之中坚力量的知识分子层。作品从情欲、病态心理和死亡等生命现象出发,将一种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则置于社会秩序之上,通过“力”之角逐,深刻地揭示了世纪之交俄国社会的全民自杀风潮和
期刊
摘 要:日本明治维新之后,传统封建旧观念和现代自由新观念发生碰撞。人们积极倡导平等、自由,知识分子最先唤醒人们对女性的认识。本论文以《舞女》和《心》中女主为例,通过对森鸥外和夏目漱石女性观的对比,了解明治时期知识分子的女性观。在男权为主导的世界里,遇上“男女平等”的新观念,传统、善良的女性该如何处理,如何搅动封建观念这一泓池水。无论是森鸥外塑造的身份卑微却洁身自好的女性,还是夏目漱石塑造的深处闺阁
期刊
摘 要:每个地区的传统文化都是彰显地域特色的法宝,其中,山西省的“圆锁习俗”就是该地区所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圆锁”是指在孩子出生时给孩子佩戴锁以祈求保佑以及在孩子长大后再进行开锁的一种成年仪式。本文将通过对圆锁习俗的研究,找出该习俗产生的原因,了解它的发展状况,分析它存在的意义以及反思近年来圆锁习俗面临的危机,倡导更多人关注和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使其得以更好的延续和发展。  关键词:长治 圆锁
期刊
摘 要:梁实秋毕生崇尚中庸之道,从而这也陶染了他的翻译观。本文以莎士比亚的经典之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通过对比梁实秋和朱生豪两译本,探究梁实秋的中庸翻译观在莎剧中的应用,希望能对莎士比亚戏剧爱好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梁实秋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中庸翻译观  一、引言  莎士比亚是世界文坛公认的语言和艺术大师,也是天赋异禀的诗人和剧作家。文坛巨匠莎士比亚用其精炼、独特的语言塑造出了一系
期刊
摘 要: 时间副词“一直”在现代汉语中表“持续义”, 最初的源结构是一个表示状中关系的偏正短语。本文拟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一直”的副词化过程并探讨相关问题。  关键词:直 一直 副词化 隐喻  每个词的发展都有自己的独特历史,汉语复音虚词的形成与实词的虚化密切相关。副词“一直”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它又是如何从短语逐步演化而来?本文拟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一直”的副词化过程并探讨相关问题。  一、 “直”
期刊
摘 要:截至2015年末,诸多因素导致我国三四线城市商品房库存量较大。各地响应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去库存,2016年去库存成效显著,但同时遭遇房价大涨的局面,继而不得不出台相应的限购限价措施。一方面去库存,一方面限购限价,看似互相冲突的政策会导致怎样的结果?本文通过观察双重背景对苏北城市淮安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从而研判近期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发展趋势。  关键词:三四线城市 去库存 限购限价  基金项目:2
期刊
摘 要:在全球化的不断加快和推进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和交往日益频繁,企业简介英译文的作用日益突显。但是,许多公司简介的英译文质量差强人意。根据诺德(Nord)(翻译目的论代表人物)对翻译问题的分类,本文选取海尔公司简介的英译文作为个案研究,剖析企业简介汉英翻译大纲,分析企业简介汉英翻译在文化与语言层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和总结适用于企业简介英译切实可行的翻译方法。同时,从宏观层面剖析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美国社区学院相继颁布了新的方案和政策,以缩小教育程度差距、保障学生权益。在美国公民和社会民主潮流合力推动下,服务学习(servicing-learning)理念应运而生,其旨在保障学生的职业权利和公民权,在美国社区学院得到迅速推广。目前服务学术涉及更为广泛的人群,2012年, Eyler、Giles、Stenson和 Gray研究了多篇有关文献发现,服务学习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公民意
期刊
摘 要:紧紧围绕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和工作要点,始终贯彻落实人才强校战略,优化高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及水平,在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原则下提高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提高学历学位层次,改善职称结构,有利于形成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学缘结构科学、整体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关键词:师资队伍 数量与结构 教育水平  一、学院面前师资建设现状  (一)师资队伍的数量与结构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发现《说诗啐语》按照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长律的顺序,对杜甫各种诗歌体制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在论述的过程中杜甫诗歌风格的评价,作诗方法的解析,杜诗各体的评论,以及杜甫接受皆有涉及,对于我们研究杜诗以及作者的文学观都有着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沈德潜《说诗晬语》 杜甫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清代诗人、诗评家。其著作《说诗啐语》。以松散的笔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