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监测的10个问答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饮食控制、适当用药、合理用药、宣传教育、血糖监测,血糖监测是其中重要的环节。定期测血糖,可以了解血糖控制情况,从而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下面,就血糖监测的一些常见问题做一解答。
  1.监测血糖,采静脉血还是末梢血?
  监测血糖一般采集上肢静脉血(俗称胳膊血),也有从指尖或耳垂部位采集末梢血。空腹时末梢血血糖值比静脉血血糖值略低,餐后末梢血血糖比静脉血血糖稍高,两者相抵,使末梢血血糖与静脉血血糖大致相当。目前市场上血糖仪品种繁多,检测方法不同。一般认为,诊断糖尿病应依据静脉血检测的结果,平时监测病情可测末梢血的血糖。
  2.禁食多少时间测“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反映患者的基础胰岛素水平及头天晚上进食和用药量的效果,应在禁食过夜8~ 12小时后,次日早餐前测得。超过12小时的“超空腹”状态及午餐前、晚餐前的血糖都不能称之为空腹血糖。其原因是空腹时间太长使血糖偏低,也会因低血糖反跳,出现血糖偏高。
  3.为什么要测餐后血糖?
  一天当中的血糖监测应包括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两部分。人的一天当中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餐后状态(指进餐后4~6小时),餐后血糖对总体血糖监测更重要。研究证实,糖尿病发病往往从餐后高血糖升高开始,而后才出现空腹血糖升高。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心血管并发症)关系更加密切,危害更严重。因此,仅仅监测空腹血糖远远不够,血糖监测必须做到“全天候”。
  4.餐后2小时血糖应在什么时间测?
  “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患者进第一口食物后2小时采血测出的血糖值。从进食中间开始计时,或吃完饭开始计时,都不正确,测得的血糖值往往偏低。有的人边吃边聊天,进食时间大大延长。这种情况下所测得的血糖值也不准确。
  5.监测血糖前需要停药吗?
  糖尿病患者监测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都不需要停药。监测血糖是了解药物控制血糖的情况,若停药,所测得的结果不能准确反映病情,还会造成血糖波动,加重病情。
  6.监测血糖前有意识地节食好吗?
  有些患者在监测前有意识地减少进食,认为这样测得的空腹血糖结果较理想。其实,这样测得的血糖值并不代表真实血糖水平。监测前后应像平常一样进餐。测血糖前,应避免抽烟、剧烈运动和饮用咖啡、浓茶等有兴奋作用的饮料,以免影响监测结果。
  7.为何不能打过胰岛素后去测空腹血糖?
  有些平时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担心耽误治疗引起血糖波动,先在家打完胰岛素后再去医院抽血化验。须知这样做很危险。因为在去医院途中以及在医院排队等候抽血的时间难以掌控,容易推迟进餐时间,易发生低血糖。患者可将胰岛素笔带到医院,抽完血后立即注射胰岛素,然后吃早餐。
  8.为什么要测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糖和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正常值在6%以下。它反映既往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用于评估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状况,预测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在体内生成稳定,变异性小,检测方便易行,不受进餐时间以及短期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是检测控制血糖效果的“金标准”。
  9.监测血糖的频率需要经常变换吗?
  监测血糖的频率酌情而定。病情稳定者1周选择1天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血糖波动较大、病情较重者,1周测2天全天的“血糖谱”,包括空腹(或三餐前)、三餐后、睡前及凌晨3点的血糖。生活规律变化(如出差、旅游、赴宴),或身体出现异常(如感冒、心绞痛、怀孕),也要增加监测次数。
  10.没有自觉症状可以不测血糖吗?
  由于个体差异,血糖高低有时与自我感觉不一致。有些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尽管血糖很高,但症状却不明显。若高血糖状态一直不能及时发现及有效控制,则会大大增加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因此,糖尿病病人要坚持监测血糖,将所得结果做好记录,同时将饮食、运动及用药情况一并记录,以便为医生诊治提供参考。(编辑林妙)
其他文献
期刊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故智者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避邪不至,长生久视。”何为养生?养生即保养、调养、颐养生命,延年益寿,人皆有此心。  如今,养生遍及各年龄段大众群体,年轻人比较钟情于瑜伽、太极拳等养生方式以获得心灵的释放。但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更应注重养生之道。那么,老年人应
期刊
期刊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影响。方法:对6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实施心理护理。结果:心理护理在缓解原发性高血压方面疗效显著。结论:加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
周有光先生一生充满传奇,早年专攻经济学,曾经留学日本并在美国工作,他是屈指可数的与爱因斯坦面谈过的中国人。建国后回上海任经济学教授,1955年受命改行至文字改革领域,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创始人之一。周先生1906年出生,今年已107岁了。仍思维敏捷,研究不辍。每天看书读报著文,常有文章发表在国内外的刊物上。见过他的人,都会为他那健康的身体和聪慧的思维,感到惊讶和赞叹。  每当有
期刊
腹腔穿刺在腹部外伤的诊断中应用广泛,具有一定实用诊断价值,现结合本院1988~2002年以来的临床实践报告如下.
咯痰是生病时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注意观察痰的颜色,对于早期发现疾病,并判断病情轻重有帮助。  黄色脓性痰液:多见于肺炎、支气管炎、肺脓肿或支气管扩张导致的继发性感染,相较白色黏性痰液,炎症较重。  黄绿色痰:由一种特殊的细菌——绿脓杆菌感染引起,出现这种颜色的痰应尽早去医院做痰培养,查明原因。  铁锈样痰:大叶性肺炎的痰色为铁锈样,多伴有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多由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及肺炎杆菌引起。
期刊
80岁的高血压“老病号”江奶奶近一段时间经常感到头昏眼花,以为是血压高造成,并没有重视。吃了降压药并试着休息,可症状没改善,反而觉得头晕得有些恶心想吐,连续几天睡不好、吃不下。而且左眼视力明显下降无法看清,只能感觉到手在眼前晃动。家人赶紧陪伴她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发现,江奶奶不仅血压“居高不下”,而且触摸左眼感觉其坚硬如石,进一步为她做了眼压检查,显示眼压高达47.2毫米汞柱(正常眼压范围是10~
期刊
期刊
目的: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减少纠纷发生。通过对妇产科发生的护理风险及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护理风险主要存在于病人、护士、护理质量、护理管理等方面。针对产科护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