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买车票的小女孩

来源 :阅读与鉴赏(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开到实验小学站点时,雨终于落了下采。放学的小学生们跑着叫着跳上车,带进来一股股湿漉漉的凉气。女人招呼学生们坐下,接着就开始卖票。
  当她走到一个梳着两只羊角小辫的小女孩面前时,小女孩很难为情地对女人说:“阿姨,我手里一分钱也没有了。”
  小女孩的眼睛里正流露出可怜巴巴的内容,身子并没有坐实,好像随时准备下车。女人就笑了笑,说:“没关系,你坐着吧。”她还摸了摸小女孩的头。
  坐在前面开车的男人不高兴了,嘴里“哧”了一声,“现在的孩子,可真了不得。”男人闷闷地说;
  汽车开过一个个站点,几乎没有上车的,小学生们也一个个下了车。
  车上,只剩下那个小女孩了。
  雨不大,下得平平静静、津津有味、但汽车却很冲动,嗡嗡的发动机声越来越急躁,把男人的不高兴描述得十分详细。
  到终点站了,小女孩对女人说:“谢谢阿姨:”她跳下车顶着雨跑了。
  女人开始打扫车里的卫生。男人似乎对女人的不满还没有过去,一边收拾车一边说:“就你的心眼儿好,她说什么你就信什么。”
  女人说:“一个孩子,可怜巴巴的,我咋能不让她坐?再说,不就是一块钱嘛。”
  男人一副很有经验的样子,说:“你可不要小看了现在的孩子,能干出让你大吃一惊的事情来:上网,玩游戏,能着呢。家长给的零花钱,都用在玩上了。 ”
  “我看这个小女孩不像那样的孩子,她的眼睛告诉我的。”女人说。
  男人又“哧”了一声,不屑地撇撇嘴,说:“你总是那么自信:我倒觉得她很有可能也是个混票的,省下钱好去玩游戏、上网:”
  女人终于对男人的态度无法忍受了,大声说:“就算是那样,又能怎么样?不就是一块钱吗?一个大男人一点儿不像个男人的样子!”
  男人一愣,说:“我怎么不像个男人了?咱这是做生意,这车哪一样不得花钱?咱的钱不都是一块钱一块钱积攒出来的吗?你倒是大方,像个男人,像个男人又怎么样?没有钱不是照样团团转?”
  女人真的生气了,胸一起一伏的,抿着嘴,瞪着男人。
  “我就是看着那个小女孩好,下次她坐车,我还不收她的钱。”女人大声说。
  男人丢下手里的工具,气愤地看着女人:“你这不是成心气我吗?我这样较真儿又图个啥?咱们还没有孩子呢。咱们不是想生个孩子吗?没有钱怎么要孩子?”
  女人把扫出来的垃圾收进塑料袋里,愤愤地说:“我才不给你生孩子呢,你爱找谁生就找谁生去。”
  “有外心了咋的?谁离了谁都一样活着,不想过就离婚!”男人气坏了,说。
  “离就离!”女人毫不示弱。
  这时一个小女孩跳上了车,说:“阿姨!”正是那个没买车票的小女孩。
  小女孩说:“阿姨,我一下车就遇到我妈妈了,她给你送车票钱未了。”
  女人愣了一下,忙走下车。
  小女孩的妈妈把一块钱递给女人,说:“我早晨忘记给孩子带车钱了。谢谢你。”
  女人连连摆手:“不用不用,孩子坐一次车,无所谓的。”
  男人锁好汽车,也走过来说:“一块钱的事,你还特意送来干啥,不要了。”
  女孩妈妈说:“坐车买票,天经地义。车票钱一定要收下。”
  小女孩在一边说:“阿姨,你就拿着吧。”
  小女孩和妈妈冲男人和女人摆摆手,走了。
  女人手里拿着钱,目送她们母女俩在小雨中走远。
  他们站着,好久没有动,也没有说话。雨丝落在脸上,痒痒的。
  后来女人在男人的胳膊上捅了一下,男人就把身子靠过来。
  女人挽起男人的胳膊,轻声说:“我们回家吧。”
  (选自《沧州日报》)
  1.作者的拟题可谓别具匠心,请你谈谈这个标题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概括这篇小小说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读全文,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女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女孩的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男人”对一块钱的前后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说他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这件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探究、质疑:
  (1)小说第七段写到雨的平静和汽车的冲动,这对表现人物的内心和推动情节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男人”和“女人”因为小女孩那一块钱已经吵闹到要离婚的地步,可故事的结局却是:“女人挽起男人的胳膊,轻声说:‘我们回家吧。’”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喜剧性的结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耿世诚设计)
其他文献
①挫折,意味着失败、失利,人们对它无不厌恶。然而挫折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种种的失败或失利。例如,升学、爱情、事业等等,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遭遇到一些挫折。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追求和愿望都是不可能一帆风顺就可实现的,在实现目标和愿望的过程中每每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只不过有的人遭遇挫折不自馁、不退缩;有的人遭遇挫折不能自拔,心灰意冷,一蹶不振。  ②其实,挫折并
期刊
温馨提示:  1.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直接在试卷相应的位置上书写答案。  2.答题要求书写规范、美观,卷面整洁。试卷总分中有5分为卷面书写分。  3.试卷在第4题处,另设4分加分题,答对计入总分,直至满分。
期刊
我成长在西班牙南部一个叫伊斯蒂普纳的小社区里。16岁那年的一个早上,父亲说我可以开车载他到一个叫米加斯的村庄,大概18英里之外的一个地方,然后我需要把车开到附近的一个加油站去加油。那时候,我刚刚学会开车,并且我几乎没什么机会可以用车,所以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我开车把父亲送到了米加斯,说好下午4点再来接他,然后我去了附近的一个加油站,把车放在了那里。因为我还有好几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所以我决定去加
期刊
乡下人喜欢将母亲比作“箍桶篾”,形象而有哲理。  记得家母生前也是一枝“箍桶篾”。她箍住了父亲,也箍紧了儿女。就因有了这枝“箍桶篾”,父亲才发狠赚钱糊口,儿女才孝顺懂事,家庭这只“桶”才充满生气与活力。  后来母亲患了不治之症,她不止一次含泪对儿女们说:“我真舍不得离开你们,死也要拖牢你们父亲到老,保证这个家不散箍。”当时我们只会陪着母亲流泪,感到母亲说得太伤心了。  母亲带着病魔缠身的痛苦,顽强
期刊
考生注意:1.本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期刊
①我的家因动迁,新搬来这个郊区的小城镇,这里的环境趋于平静,也自然使我的心境好起来,这几天回忆过去,不知何故,常使我想起失落久远的故乡和童年,而且想到屋前那片青青的草地。它在不惹人注意的时候,常以一种青春的蓬勃和生机的活力,悄悄展现着生命的颜色,生长着这个季节中独有的嫩绿。青青的草地,清香的叶脉,染绿过我的童年,洗涤过我的心灵,至今仍在牵动着我的思念。  ②每当阳春三月的日子,大地刚刚苏醒,万物鲜
期刊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请在下面的田字格里把下列词语中的拼音和错别字依次写成正确的汉字。(4分)   狼籍 ào运 温馨 róulìn 踌躇 ɡān,ɡà 事外桃园    眼花潦乱 名列前矛 与时巨进 义愤填yīnɡ    2.下面是课文《敬业与乐业》的一段导语,请阅读后回答问题。(3分)  在学习过程中,你是否做到了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能否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呢?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
期刊
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夏天,上海西区的一条马路上,一个小男孩拎着一只大口颈的冷饮瓶,一遍又一遍地叫着:“棒冰,光明牌赤豆棒冰——”小男孩的嗓子因为累,因为着了凉而掺进了沙哑:冷饮瓶里能装两打棒冰,全部卖掉的话,可以赚一毛四。  那天下午,天突然变脸,下了一场雨,街头巷尾竟然凉飕飕的,如果卖不掉的话,隔上一天就会化掉,一天吆喝的结果只够保本。天色又是一阵阴暗,风紧起来。小男孩望着行色匆匆的行人,绝望得几乎
期刊
读完《错过的香槟》一文后,我便对之难以忘怀了,于是请书法家用硬笔抄录在宣纸上,装裱严整,挂在了客厅的显眼处,每每做事放松懈怠躁狂之际,便会放声朗读一遍,做事的动力马上会油然而生。  文中的“我”显然是一毛头小伙子,上学路途上一帆风顺走来,无波无折,不知天高地厚,省地质学校毕业后,俨然自认为是业内的行家里手,到得单位上,怎么也得坐办公室,雨打风吹不着,一张报纸一杯茶水地混日子。怎料第一天报到,就被要
期刊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易安词中的精品。关于这首词的创作,据伊世珍的《琅 记》记载:“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在这首词中,女词人以纤细灵巧的笔触,抒写了缠绵隽永的相思之情,千百年以来,备受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