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志物影像的导航方案设计

来源 :地理空间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xi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序列影像获取、卷积神经网络与集成学习的影像场景分类、标志物影像匹配等方法,解决地形平坦而导致GPS或北斗信号受干扰、消弱等环境下的自主导航定位问题,并利用获得的导航定位信息重新规划路径,有效降低人员生命危险,提高任务成功率。
其他文献
针对GNSS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特点和教学面临的挑战,指出可以将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到GNSS原理及应用的教学中并对其进行探索。提出了利用GNSS发展应用热点讲座、手机端互动教学软件、仿真实验教学系统、教学内容与科研实际相结合、辩论课堂形式等模块进行体验式教学的思路,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改善教学效果。
介绍了动态更新模式、流程、方法与实现,包括数据结构约束、流程建立、前端编辑工具和后台入库更新工具,使不同专业不同分工的规划编制人员和数据库管理人员能有序的相互协作,实现"一张图"成果的自动化更新,并提高作业效率,真正的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
以高分七号卫星遥感影像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PCI GXL软件和INPHO软件通过采集控制点、匹配连接点、模型修正等步骤进行数字表面模型生产实验,结果表明PCI GXL和INPHO软件在制作生产数字表面模型方面各有其优点,且自动匹配DSM产品精度都达到了平地1∶10 000数字表面模型精度的要求。INPHO软件可以在立体环境下进行控制点采集,精度更高,但处理速度较PCI GXL慢;PCI GXL在满
为了改善路面加热质量和效率,提出了一种红外热风复合式加热新方法.基于传热学和有限元理论,建立了沥青路面平面温度场有限元模型,对路面的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沥青路面红外加热法、热风加热法和红外热风复合式加热法的加热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从沥青路面内部对其进行加热明显提高了路面的加热效率,在同等要求条件下,红外热风复合式加热的加热时间比红外辐射加热缩短了21.5%,比热风加热缩短了43.4%.将热风引入路面内部并对其进行加热,明显提高了热能传递效率,改善了层间温度梯度大等问题.红外热风复合式加热法
阐述了一种基于GIS和无人机技术的地震应急救援系统的系统设计和功能设计,该系统以无人机为载体搭载高清摄像机、红外设备和救援设备,结合GIS平台的强大分析功能,实现了震区高清影像采集、震区灾情采集、救援物资配送等功能,提高了地震应急救援的效率。
为解决软土路基桥头跳车问题,提出了旋喷桩复合地基变刚度非开挖处治技术.首先,采用二维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桩长、桩径、桩间距、桩排数、注浆深度对处治效果的影响规律及敏感度,并基于此提出了处治方案;最后,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该方案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桩长越长、桩径越大、桩间距越大、桩排数越多,沉降控制效果越好,但随着注浆深度的增大,沉降控制效果先提高后不变,且桩径、桩间距、桩排数、注浆深度存在最优值,分别为0.8m、2.0 m、2、5~8m;桩长敏感度为1.02,远大于其他参数敏感度,故采用渐变桩长实现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问题.因此,针对环境较差的农村而言,农村垃圾处置是当前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问题,垃圾处置不当是生态环境遭
为研究装配式桥墩的地震损伤特性,建立了干接缝拼装桥墩的纤维模型,以150条近场地震动为激励,开展了不同混凝土强度、初始预应力水平及节段个数的预制拼装桥墩增量动力分析,并采用核密度估计法获得了拼装桥墩和同尺寸现浇桥墩的地震易损性曲线.结果表明,相较于现浇桥墩,拼装桥墩各级损伤状态的超越概率更大.当混凝土强度在C30~C45范围内变化时,提高强度可降低拼装桥墩发生轻微、中等及严重损伤的概率;鉴于高强混凝土的脆性特性,混凝土强度超过C50时则会增大桥墩完全破坏的概率.当初始预应力水平为30%~50%时,提高预应
针对旋转状态下航空发动机整机的支承刚度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的航空发动机整机支承刚度识别方法.首先,建立航空发动机
对GIS专业英语课程的学情状况进行分析,总结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程教学中采用了"项目化-情境式"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过程和结果证明"项目化-情境式"这一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对GIS专业英语的兴趣,增强了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教学效果得到提高,进一步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